“我们不能一面禁止青少年吸食烟草,一面又向他们做广告”
2月13日,瑞士选民将就一项限制烟草广告的动议进行投票。在成瘾研究机构Addiction Switzerland总监格雷戈瓦·维托(Grégoire Vittoz)看来,现有烟草法规不足以有效保护青少年。
瑞士打击烟瘾方面的立法在欧洲属最宽松之列,而成瘾预防界希望收紧相关法律,以更好地保护青少年免于走上成瘾之路。由多家健康和青年促进组织发起的这项公民动议名为《保护儿童和青少年免受烟草广告侵袭》(多语)外部链接,将于2月13日交由选民定夺。
这个公民动议要求禁止对烟草制品进行“触及儿童和青少年的广告”,仅允许开展直接针对成年人的推广,如杂志、传单、精准推送的电子邮件,及面向成年人的线上内容。
议会与联邦政府都认为动议走得太远从而反对,并提出一项针对烟草制品的新法作为间接反提案。这项间接反提案限制性较弱,“同时考虑到各企业的需求”。可是对成瘾研究机构Addiction Switzerland总监格雷戈瓦·维托来说,保护健康比追求经济利益更重要。
瑞士资讯swissinfo.ch:这项反提案已经限制了烟草广告,在公共建筑和公共交通工具上、体育场馆内及体育赛事期间为烟草制品进行的广告宣传将被明文禁止。走得那么远真的有必要吗?
格雷戈瓦·维托:作为间接反提案的这项新法依然允许在常有年轻人出现的场所内投放烟草产品广告,尤其是各种节庆活动、免费纸媒、互联网及销售点等。该法其实只是禁止不会对青少年产生效果的广告,因此还是不能保障关键性问题得到解决。我们必须走得更远。
相关内容
在卷烟制造商的国度里呼吁民众声援禁烟
政府和议会起草的条文将在全国范围内禁止向18岁以下年轻人出售烟草制品,而各州直到现在都有不同的规定。这难道不是保护年轻人的有效举措吗?
任何措施都值得采纳。新法聊胜于无,但它过于畏首畏尾。一方面,大家都认同烟草不应该是针对未成年人的产品;另一方面,许多广告都直接将他们作为目标受众。我们不能一面禁止青少年吸食烟草,一面又向他们做广告。这样做只会使问题恶化,鼓励他们违抗禁令。
但禁止为合法产品做广告,这难道不自相矛盾吗?
这是个错误论据。按照这种推理,我们就得开始允许为所有药品或武器做广告。对于许多可能存在问题的合法产品,其广告会受到高度监管。我们必须自问,烟草是不是一种无害或者有问题的产品。我觉得,一个每年在瑞士造成9500人死亡的产品确实造成了问题。我们不能仅仅依靠个人责任感,社会有责任保护年轻人,对有害产品做出监管。
经济界认为广告禁令是“对经济自由的一种不可接受的侵犯”。把重点放在加强预防上岂不更明智吗?
预防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产品的法律框架是行动的最佳杠杆。广告禁令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显然这两个层面必须相辅相成。我们也需要更好地教育年轻人,来做出自由和知情的选择,但如果他们受到广告的轰炸,那么这一措施的影响就会很小。
“烟草公司不需要广告禁令就能在需要时裁员”
格雷戈瓦·维托,成瘾研究机构Addiction Switzerland总监
动议要求禁止烟草企业赞助面向年轻人的各类活动,这可能导致此类活动的收入减少。该举措会不会危及受年轻人欢迎、已受疫情影响的这类活动?
几年前我们为尼翁(Nyon)帕莱欧摇滚音乐节(Paléo Festival,瑞士规模最大的露天音乐节)算过一笔账。烟草公司投入这一年度节日活动的赞助款,只让入场券的票价便宜了两瑞郎。两瑞郎就为烟草制品提供了巨大的营销平台,这说得过去吗?在我们看来,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宁可不在票价上省这两瑞郎,也要避免让我们的孩子暴露在尼古丁产品的大规模宣传之下。
可是烟草业在瑞士雇佣着许多员工。如果烟草公司的收入减少,我们难道不应该担心大裁员吗?
总部设在瑞士的烟草业巨头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利益,尤其是以裁员相要挟。然而,瑞士只占这些公司全球市场的千分之一。如果该动议能使瑞士的烟草消费减少10%,那么烟草业只不过失去其在瑞士万分之一的营业额。
这并不会导致这些企业全球总部的员工大量失业。还应注意的是,这些跨国公司不需要广告禁令就能在需要时裁员,以美国香烟公司菲利普-莫里斯(Philipp Morris)为例,他们近年来已经宣布了几波裁员。
如果该动议提出的烟草广告禁令获得通过,成瘾预防界是否会像反对者所担心的那样,转而针对酒精或糖类产品?
我们的动议谈的是烟草,而不是其他东西。如果我们把烟草成瘾视为可预防的非传染性疾病,那么它无疑是当今瑞士的头号健康问题。
帕特里克·埃珀龙(Patrick Eperon)负责协调反对动议的宣传工作。在另一个采访中,他解释了他的理由:
相关内容
“我们担心禁止烟草广告动议会给其他广告禁令打开大门”
(译自法语:于雷)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