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的发展是不会为老年人而放慢脚步的”
今年84岁的高志胜先生,退休前是中央广播电台高级工程师。对于电脑,高先生并不陌生,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就接触了电子计算机,如今智能手机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元素。
作为一名工程师,高先生40年前就参与了中央广播电台的设备更新换代进程,当时部分采访、录制和播出设备开始使用电子计算机(当时电脑的叫法),高先生可谓中国第一代接触电子技术的人。
每天使用智能手机3-4个小时
进入耄耋之年,高老先并未被电子技术的潮流落下,他由衷地认为电脑、智能手机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生活。他说:“没有网络很多事不能做。或许可以一天不用网络,但是一周肯定不行。”
他每天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大约3-4个小时,“每天除了吃饭、散步、购物、休息,其他时间就是看手机了。”他主要上网查询养生和烹饪信息、浏览新闻、使用电子银行交费等。
微信已经成为最主要的联络工具,以前他和朋友联系都靠电话,但是跨省、跨国电话又贵又不方便,“现在不同了,孙子在美国留学,想他了就用微信语音功能给他打个电话,又快还不用花钱。”
他现在与人联络大多使用微信,“我身边同龄人差不多都在使用电脑和智能手机,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大约1%或2%)还不用这些电子产品。”
高老先生用微信不光是联络亲朋好友,他每天还会关注微信朋友圈,在上面看看有什么新闻或新鲜事物,也会转发一些有意思的帖子。
高老先生也是网购大军中的一份子,他说:“水果、蔬菜、五金产品、衣服、手机、电视都可以在网上购买。”对于网络支付他认为:“当然要小心,我会经常换密码,清理手机垃圾……”
唯一不太喜欢的是游戏功能,他不能理解为什么年轻人热衷于打游戏,对于他来说长时间沉浸在电子游戏中,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钱,还毁眼睛。
学习新技术对老年人有好处
最初在生活中使用电脑的时候,他觉得有些繁琐,不太习惯,但随着技术的更新,网速加快,功能增多,使用起来就逐渐得心应手了。高老先生是一个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人,“当年286、386电脑时代,我就抱着说明书一点点琢磨,现在智能手机的各种功能,我也是反复推敲如何使用。”因为他觉得:“老年人多接触新科技对自身有好处,可以跟上时代的步伐,也能与年轻人增强交流,保持心态年轻。”
虽然高老先生自己能很好地运用电子产品,但他也深知对于受教育水平较低的老人,掌握新科技比较困难,他个人感觉“有些软件和APP的设计未考虑到老年人特点,应用起来太过复杂。”
那么在网络时代,老年人是否感觉 “受歧视”?对此,他说:“在新技术面前老年人肯定处于弱势,歧视是存在的,老年人的跟进速度肯定赶不上技术的飞速发展,而技术的更新脚步不会为照顾老年人而放缓。”
是否接受机器人护理
至于机器人护理服务,高老先生认为目前机器人的技术水平尚未达到足够的水平,但相信有朝一日机器人一定能胜任这项工作。对于一位注重人情味的中国老人,他说:“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接受被机器人照顾。”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