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市场是否与环保理念背道而驰?
摩洛哥的有机西红柿来到瑞士人的餐桌上,而瑞士中部出产的有机麦片则登上了中国人的早餐桌。现在从有机作物生产商到消费者手中的路途越来越远。而生产有机作物的初衷原本是为了环保,而现在这种情况是不是已经与初衷背道而驰?
“我们必须全年都能吃到西红柿?大批发商用他们的产品尽量满足消费者的要求。”瑞士的两大超市Migros和Coop的货架上越来越多的有机产品,令Martin Köchli感到开心,但是他认为全年提供某些产品则是没有必要的。
他是阿尔高州Buttwil的有机农业的农民,也是瑞士有机作物论坛Bioforums Schweiz(德)外部链接的主席,该论坛致力于建设“多样、有机和社会化的农业”。有机农业对他来说是放弃化学肥料和有毒药剂,还包括谨慎与勤俭的作风-这是在消费界两个被忽视的美德。
“如果作为政治家不想再次当选,只需说出‘放弃’这两个字即可,” Köchli说,他曾于1980年间,在扎伊尔一个偏僻的地区参加过一个发展项目,因此他知道什么叫做简朴。“那里是非常贫瘠的沙土地,”他回忆说:“我们种植黄豆,这样比直接引进一个大型动物养殖场更有效率,黄豆能够满足蛋白的需求,而如果从养鸡或者养猪入手的话,效果就会差很多,”他这样说其实是在影射今天的肉食产业。
相关内容
有机农业是否会成为未来“主流农业”
“从巴西进口大量的玉米来喂食我们这里的动物,这会让巴西人民失去大片用来种植粮食的土地改种玉米,这样做很不理智。”
瑞士也从海外进口黄豆,而且是打着“蓓蕾”标签的黄豆-这是一个符合瑞士有机组织Bio Suisse(英)外部链接标准的标志。“这相当于世界最高标准,” 瑞士有机组织是瑞士有机市场最有名望的组织,旗下拥有约6000名有机农业的农民。但是如果进口的有机黄豆要被从10000公里之外运来,那么还符合有机的原则吗?
瑞士有机市场
2014年瑞士有机产品的销售量增长了7.5%上涨到22亿瑞郎,由此占了市场份额的7.1%。有机产品的进出口没有具体统计数据,只有进口的“蓓蕾”标签产品的进口数据,水果(包括热带水果)和谷物占三分之二的份额。瑞士有机产品组织批准60个国家,2000多个企业的“蓓蕾标签”产品进口瑞士。
瑞士生产有机产品的企业从2010年开始略为有所增多,约增长了2%,2004年鼎盛时期,约有6320个有机企业,其中大多数获得了瑞士有机组织的“蓓蕾标签”。2014年约6000个企业按照瑞士有机组织的标准进行生产。因为瑞士的农业企业的数量在逐年减少,因此有机企业所占的比例占了约12%的比例。瑞士有机作物所占瑞士农耕总面积的12.3%,约为130000公顷。
(来源:瑞士有机组织Bio Suisse)
瑞士有机组织主席Daniel Bärtschi对此的解释是,瑞士和欧洲黄豆种植得太少,所以要从国外进口。所有那些被赋予“蓓蕾标签”的产品都应该避免空运,只有这样才能对环境不产生负荷,Bärtschi表示。但他同时补充说:“而对于一名印度有机作物农民来说能将产品销售到瑞士,是一个很好的市场机会。”
全年供货
来自印度的黄豆、斯里兰卡的椰子汁、乌克兰或者加拿大的谷物、罗马尼亚、波兰或者塞尔维亚的水果酸奶……从其他国家进口的有机产品名单越来越长。瑞士有机组织批准的进口有机产品来自60多个国家的2000家企业。“我们只批准那些国内市场无法自给自足的产品,” Bärtschi表示,带有蓓蕾标签的水果和谷物占进口的66%,“进口主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是什么样的需求?难道消费者已经被惯坏了,要求在一年中的任何季节都能吃到某种水果或蔬菜? 有机食品不断增长的对外贸易意味着市场在逐渐走向全球化。
瑞士的有机食品生产商也从中受益。比如bio-familia AG(英)外部链接,“在瑞士的中心,周围高山环绕,空气清新,面向萨尔嫩湖(Sarnersees),”在他们的网站上这样介绍道。
该公司的麦片将这个有着180名雇员的传统瑞士公司推向了世界,他们的产品销售到将近40个国家,欧洲、加拿大、中东和远东是他们有机商品最大的市场。bio-familia公司还是少有的几家得到中国有机食品认证标签的公司之一。“我们向中国进口婴儿食品类产品,” bio-familia公司的市场负责人Bettina Künzli说。另外今年7月瑞士与美国相互统一了有机产品标准,因此美国也有可能成为一个重要的麦片出口国,这位市场部负责人表示。
“我们非常重视节省原材料,因此我们能够保证未来也能继续生产健康食品,”这是bio-familia在网站上的许诺。那么怎么解释交通对环境的负荷呢?因为这些有机麦片要越过13000公里才能运到中国。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 Bettina Künzli说:“这就是在一个全球化世界里存在的问题,只靠国内市场,我们无法生存,”该公司的出口占45%,有机产品已经占了20%。
“没有固定关系很快就会变成无责任”
有机论坛主席Martin Köchli对于这些瑞士边远地区家庭企业所取得的业绩表示尊重,但是“我会就近寻找客户,来保证企业的存活。”他举了自家的例子,“我妻子25年来一直开车去7公里之外的布来梅花园(Bremgarten)的市场上去卖我们的有机产品。在那里已经与顾客建立了关系,而没有固定的关系很快就会变成没有责任。”
Köchli希望谨慎勤俭的作风能在经济社会上受到重视,希望人们愿意为有机作物农民背后付出的努力付出相应的价格。“开放和团结应该体现在这种意义上,而不是体现在让多少货物在全世界周转。”
(翻译:杨旭东)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