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不再有特权
多年来,瑞士一直能够举着‘‘中立”的挡箭牌,通过一些特殊的解决方案来维护自身利益,但现在这样的日子似乎一去不复返了,因为国际上的风向变了。
閱讀本文繁體字版本請 點擊此處
1986年,当美国、日本和欧盟尝试通过经济制裁向南非种族主义政权施压时,作为中立国的瑞士能够继续与南非开展贸易。
当2007年联合国和美国通过武器禁运和其他制裁来阻止穆拉政权制造核武器时,瑞士却加强了与伊朗的贸易关系。而在瑞士致力于通过发展合作项目协助在全球南方实现更多的民主和法治时,一些暴君却将他们的大笔资金存入了瑞士银行。
几十年来瑞士一直本着在斡旋、人道主义传统、中立和多边外交中心-国际日内瓦等方面的优势,在国际舞台上树立了积极的形象,而背后又在默默地为自己的经济利益谋福利,至少国际上给人留下了这样的印象。
瑞士对中立的理解是这样的:“我们与所有人做生意,我们不参与制裁”;加上身为金融中心和税法的有利条件,令瑞士成为国际原材料贸易中转站,瑞士非政府组织联盟(Alliance Sud)主席Andreas Missbach写道。
国际环境的变化
瑞士中间党派的Elisabeth Schneider-Schneiter表示,瑞士因为实行中立政策,在过去的岁月里享受到了许多特权。但是:“现在这些特权受到了威胁,”她说。
在以美国为主的国际压力下,瑞士对其金融中心进行了改革,银行保密法被部分废除,并引进了涉及税务问题的自动信息交流措施。
国际环境的变化也反映在瑞士与欧盟之间的紧张关系上,Schneider-Schneiter说:“通过双边协议,瑞士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享受在欧洲市场上的平等权益,而无需担负任何义务,欧盟在谈到瑞士的时候经常用到“挑肥拣瘦”这个词。然而 Schneider-Schneiter认为,现在已经不可能了,包括提供低税率的做法也受到阻碍-经合组织最新发布统一规定,各国对大公司征收的最低利润税额为15%。
绿党的外交政策专家Christine Badertscher也证实,目前国际环境确实已经发生了变化,她说:“欧盟不再想给瑞士开绿灯。”她认为,与欧盟关系的恶化是目前对瑞士经济繁荣的最大威胁。
不仅瑞士与欧盟的双边关系变差,欧洲内部的发展状况也同样影响着瑞士经济。所以瑞士正在尝试通过游说减缓欧盟金融市场上的改革,这实际上是英国脱欧后的反应,但也有可能对瑞士银行,尤其是德国资产管理的业务,产生很大影响。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入侵也对瑞士的国际形象产生了影响。一些欧洲国家对瑞士十分不满,因为瑞士不允许他们将从瑞士购买的武器和弹药转让给乌克兰。瑞士以中立和国家法律为由,坚守禁令,虽然德国政客威胁要停止从瑞士购买武器。
>> 来自SRF档案:德国就弹药问题向瑞士施压,2022年10月31日《时代的回声》(德)。
瑞士不能再打擦边球
中国、俄罗斯、伊朗-这些专制国家正在抱团,在面对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时也保持一致。一些评论家甚至谈到了新阵营的形成和一场新的冷战。
瑞士经济智囊团Avenir Suisse的Patrick Dümmler认为,瑞士现在不再可能回避表明自己的立场-而且要“比过去更明确、更强烈”。
在国际认知中瑞士将自己定位在西方阵营。按照Dümmler的说法,瑞士很难再像以前那样打擦边球,与别人讨价还价了。“瑞士的对外经济政策将受到美国和欧盟的监督,并被要求与其步调一致,”他说。而在过去,瑞士没有这种压力,还能打着中立的招牌装糊涂。
制裁以繁荣为代价
在这场战争中,按照官方的说法,瑞士为了顾全大局不惜以牺牲本国经济利益为代价,参与了针对俄罗斯的制裁-虽然有过短暂的迟疑。
Dümmler认为,瑞士是不得已而为之,“瑞士将会继续配合制裁,否则自身将可能面对经济上的相应措施。”
中间党派领导人Gerhard Pfister曾向媒体预测,瑞士必须做好面对经济受损的准备,制裁和对抗反应、断绝贸易关系-所有这些都将有损于我们的经济繁荣。
这些制裁有可能带来的后果的预测,在联邦政府中也招致了意见分歧。如果外交部想与最重要的贸易伙伴维持良好关系,瑞士就必须时不时地迁就一下欧盟和美国-即便像制裁这样的举措或许对本国经济不利。
外交部“繁荣与可持续发展部”在联邦政府内部做了一些调解工作,该部门负责人Alexandra Baumann表示,她并不认为制裁会对瑞士的繁荣造成直接威胁。在接受瑞士资讯swissinfo.ch采访时,她说:“我们将致力于稳固我们的金融体系,并搞好国际关系。”毕竟,稳定的框架条件才是繁荣的最好基础。
当大流行病、能源危机和通货膨胀在其他国家引发了经济和政治动荡时,瑞士无论在经济还是在政治上都表现出出奇地稳定。因此可以说,没有“中立”或“特殊身份”,瑞士还有另一张王牌,这就是:稳定。
(编辑:Balz Rigendinger,译自德文:杨煦冬)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