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人每年放多少天假
在2015年联合国发布的世界快乐报告中,瑞士排名第一,瑞士人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瑞士风景如画、空气清新、高工资、高福利,怎么能不令其他国家的人眼红呢?不仅如此,瑞士人还享受着丰盈的假期制度。
如果说对景色可以久而久之审美疲劳视而不见,对空气可以司空见惯习惯成自然,高工资、高福利还有高消费来抵消,那么瑞士人每年享受的各种假日可是一种最实惠、无法替代的优厚待遇。
根据瑞士的法律,一名20岁以上员工每年享有4周带薪假期,20岁以下或55岁以上的员工甚至还多一周。因此度假在瑞士对每个人、每个家庭来说都是一年中的大事。
瑞士人是一群知足的民众,在2011年3月11日的全民投票中,由瑞士劳工联盟Travail.Suisse提出的每位公民每年拥有6周法定假期的要求,遭到全民否决。
除了年假之外,瑞士还有林林总总的公众假日。
固定日期假日
新年伊始,与各国人一样1月1日、2日瑞士人欢庆新年;8月1日中国的建军节,瑞士人民放假一天欢庆国庆;然后就是一年中最大的节日-圣诞节,12月25日是圣诞,第二天12月26日在宗教日历中是史蒂芬日(Stephanstag),瑞士人放假两天。
平安夜12月24日和12月31日新年除夕,都是正常工作日。但很多员工都会在这一天下午早早收摊,老板也大多睁一眼闭一只眼,员工们有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这一天超市下午4点关门,过节前总要把冰箱填满吧?
8月1日,瑞士的国庆节。理所当然享受一天休息。瑞士从1291年老三州乌里、施维茨和下瓦尔登州结盟开始算建国,所以已经有了700多年的历史。国庆节这一天,许多城市要官方组织放焰火,一般在湖边或者山上,人们会在挂着国旗或者州旗的凉台上吃完烧烤之后,举家去看放花。
相关内容
圣诞氛围
像中国的春节一样,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当然是圣诞节。每年一进入11月,街道就会被各种灯饰装饰起来,欧洲典型的巴洛克式建筑被装点得像童话世界里的宫殿。人们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大小店铺中,采购礼物。空气里充斥着蜡烛、糕点、糖果的节日气息。
不仅空气中,人们的情绪中也似乎带着圣诞歌的旋律,谈话内容和语气似乎都轻松了起来。圣诞节是家庭的节日,一般家庭会在圣诞夜聚在一起吃一顿“团圆饭”,一般每家的妈妈都有固定圣诞菜谱,近些年来中国火锅(瑞士式中国火锅)经常登上瑞士人家庭的圣诞餐桌。
宗教假日
瑞士大部分人都信天主教或基督新教,因此宗教节日占节日中很大的比例,然而如今宗教的意味已经淡去,这些宗教假日是人们用来休闲的大好机会。
最重要的宗教节日是复活节,之后的宗教节日的日期都是根据复活节的日期来推算。复活节按照每年的节气而日期不同。春天开始(西方人将3月20日定为春天的开始)后首个满月(月圆之日)过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就是复活节。
复活节顾名思义,就是耶稣复活的日子,春天伊始,正是生命力蓬勃滋生的时期,因此象征孕育的鸡蛋是复活节必不可少的物品,人们将煮熟的鸡蛋染上各种颜色,有的还精心描上各色花样,或者在鸡蛋上绑上草叶放到有食物染料的水中煮熟,这样就可以煮出蛋皮上带有天然叶片形状的鸡蛋。
就连巧克力也被做成鸡蛋的形状,包上五颜六色的锡纸与巧克力兔子一起,放在小筐里,成为家家户户的复活节装饰。当然不仅是为了装饰,也是钟爱巧克力的瑞士大人小孩放开了大快朵颐的大好时机。
复活节周日前的周五是耶稣受难日(Karfreitag);瑞士人放假一天,这一天人们必须轻声细语,孩子们的吵闹会被制止,除了压制高涨情绪的举动之外,家家户户的都会避免食用肉食,而改吃鱼。
复活节之后的周一是耶稣复活后的第一天,人们依然在家休息。所以复活节是连续四日的长周末,也是人们短期出游的好机会。
相关内容
复活节彩蛋
复活之后,耶稣该升天了,复活节过后第40天的周四是升天节(Auffahrt),举国休息一天,有人换休(或者休一天年假)搭上周五的桥,又是一个长周末。复活节后第50天的周一是圣灵节(Pfingstmontag),也是一天休息日。既然是宗教节日,讲求的是肃静,在这一天忌高声谈笑,剪草、吸尘、洗衣服等制造大声响的活动。
这就是一年之中重要的宗教假日。宗教日历上还有一些其他小的节日,一般不放假,瑞士天主教州所过的宗教节日,与基督教各州有个别差异。
学校假期
瑞士的中小学生春夏秋三季各放假4-5周,冬天圣诞新年期间放假2周,2月份还有一周的滑雪假。家长一般也会把假期安排在孩子放假的时段,举家出行。度假是瑞士人的生活的一部分,几乎是一种传统和文化。假期中身心从平时工作日的紧张中恢复,以便上班更有效率。
9天公众假期,再加至少4周法定年假,瑞士人有理由不快乐吗?只有自己快乐了才能带给别人快乐,这是一条不变的快乐条规。而一个国家如果为国民提供了快乐的条件,换得的是一个和乐融融的社会。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