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瑞士到底有多安静?

Die Europa-Allee bei Nacht
夜晚,苏黎世火车站附近的欧洲大道(Europaallee)很安静。但即使在白天,瑞士大都市中心的声景似乎也相对安静-这要归功于一个复杂的声音装置系统。 Eyeem / Alamy Stock Photo

根据瑞士空间规划法的规定,居住区应由外向内密集化发展。这就意味着城市居民和村民将逐渐靠拢,但是在走得更近之前,他们首先要在对待周边的声音上达成一致。

閱讀本文繁體字版本請 點擊此處

晚上10点,走廊里传来一声尖叫;3个小时后,窗外响起了立体音响的声音;5点一刻,第一辆有轨电车已经开始运行-这是半夜,还是已经到了早晨?对一些人来说,现在还是沉睡的时间,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则已是开始新一天的时候了。

我们从事越多的全球化业务,就有越多的跨时区联络。这里是白天,那里是黑夜-社会的多样性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失眠的人和发动机启动的声音:有些声响,不是给每个人都带来的都是喜悦。

瑞士人不喜欢“吵”,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几个世纪以来,瑞士人一直在抱怨露天音乐、汽车发动机、儿童的尖叫声和船舶的喇叭声声音过大,吵到了他们。但是如果我们听一听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声音,可能会惊讶地发现,走在石板路上的声音和街头小贩的叫卖声是如此的高昂洪亮。

在“咆哮的二十年代”(The Roaring Twenties外部链接)网站上,美国科学史学家Emily Thompson用音频和城市地图互动的方式展示了许多不同的场景,这项研究是基于她的传奇性著作《现代化的声景》,她与一位互动设计师一起制作了这个网站,目的是告诉人们:有人的地方就有噪音。

无日无夜

多大的噪音是可以承受的,目前围绕这个问题在广泛的范围内展开了讨论。因为24小时营业的潮流已经在世界各地流行起来,但同时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禁止噪音的法令和法规。

然而自从2016年修订的《空间规划法》要求对目前现有居住区进行密集化处理之后,这个问题在瑞士就变得愈发严重了。因为这意味着城市和乡村的居民更紧密地接触;同时也更多地听到彼此的声音-包括噪音。

相关内容
Verschiedene Hochhäuser

相关内容

住宅密集,生活质量就一定低吗?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境内几乎没有新规划的建筑区,因此,居民住宅密集化势在必行。但如何在住宅密集化的同时又能保证高质量的居住空间呢?

更多阅览 住宅密集,生活质量就一定低吗?

环境心理学家Rainer Guski写过这样的话:“只有那些直接受到影响的人才能决定一个声响是不是噪音”。因此噪音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心理学概念,他说。派对噪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对一些人来说,它意味着兴高采烈和开心;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它则是一种恼人的干扰。然而,在立法的时候,这种角度的差异却未被考虑在内,禁止噪声的法律规定,噪音的强度只要不超过一定的边限值即可,而嘹亮的歌声和音乐的轰鸣声是否在窗前造成了骚扰则并不重要。

在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具有不同生活方式的人成为邻居。有些人可能已经开始了新的一天,而另一些人则才回到家里;而当失眠的人可能才入睡,邻居家刚刚结束与加利福尼亚电话会议的人却正好按响了咖啡机。

在瑞士针对声音干扰有各种措施:例如,自1985年《瑞士环境保护法》出台以来,人们有了更强有力的法律依据来对噪音进行投诉。从那时起,在瑞士受到噪音或损害健康的声响影响的人,便得到了有效的法律支持。

随着房屋建筑密度的增加和人们日常节奏差异的变大,要求静谧空间的呼声可能会越来越高。而“向内密集建设”也意味着要沿着交通繁忙的公路建房,这种地方到处可见一排排的隔音屏障,甚至房屋的窗户都被砌上了,或者根本就没建窗户。而根据噪音保护条例,利于观景的大窗户(铁路、公路旁的景色可能也很美)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允许出现。

官方进退两难

然而保持安静和密集化建房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2016年联邦最高法院通过对一个案例的裁决,制止了越来越频繁出现的例外情况。尽管如此,为了达到《空间规划法》的预期目标,2018年联邦委员会接受议会委任,针对该条法律的基本条例进行核查。

相关讨论上升到议会层面,是因为自由绿党(GLP)国民院议员Beat Flach,他作为瑞士工程师和建筑师协会的律师,非常重视高品质建筑,于是发起了一条请愿,联邦委员会目前正在对此进行协商,预计会在今夏表态。

相关内容
HB-Nord mit Baustelle

相关内容

在瑞士建房不容易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的直接民主体现在方方面面,大型建筑项目规划流程也已趋于专业化,但民主程序参与到建筑项目中来,往往意味着耗时耗力。苏黎世空间规划专业人士向我们介绍了这一繁复的过程。

更多阅览 在瑞士建房不容易

Flach希望除了法律保障之外,还应该赋予设计师和建筑师适当的空间在实践中获得一些体验乐趣。这种乐趣在2021年底,当Swisscanto投资基金在苏黎世Enge区的一个含带124个公寓的建筑项目被叫停时,再次受到抑制。

联邦最高法院做出最终裁决的理由是:那座建筑中并非所有空间都能保证将噪音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申请例外情况的理由不充足。“如果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能在2023年生效,这些公寓有望在个别环节稍作调整后获得批准,”Flach表示。

苏黎世州噪声保护办公室“噪声与建筑”部门的负责人Thomas Gastberger也认为这个带有124套公寓的建筑群是一个示范项目:几乎所有的居住空间都可以在免受噪音干扰的情况下通风换气;带有结构化特点的小区并无封闭感,而是都有大窗户面向街道。Gastberger认为:“它展示出如何在嘈杂的中心地带也能实现高档次的居住质量,”在他眼中,这是城市项目中的典范。

要想解决噪音与密集之间的矛盾,似乎最有效的的方法就是从源头上降低噪音,专家们一直这样强调。但是Gastberger认为尽管在噪声源上已经想尽了办法,但除了在建筑物旁边修建隔音屏障之外,没有更好的选择。因此,还是要在设计空间和公寓时想办法。

即使电动车增多了也未能解决噪音问题,Gastberger说,因为当车速超过每小时25公里时,车轮在地面上滚动的噪音就超过了内燃机的噪音。这就是为什么除了鼓励降低速度外,防噪音专业机构还将目光转向低噪音路面的原因。

“我故意没有说’轻声路面’,”这位噪声专家强调说:“因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马路上的交通不可能变得像轻声细语那么小声。”自从有了耳机和耳塞,那些吵人的音乐声可能在许多地方消失了,但传动装置和轮胎在沥青马路上摩擦的声音,不会简单地被阻挡在耳塞或耳机之外。

受欢迎的噪音

那么我们到底希望拥有怎样的声音背景呢?远离瑞士的居住密集区,在加拿大的广袤土地上建一座孤独的房子?就像去年8月去世的作曲家Murray R. Schafer所做的那样?这位作曲家在他的后半生选择了这样一个地方生活,他甚至没有安电话,因为他不想让任何声音打扰到大自然的声音。

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家,Schafer在20世纪70年代将“声景”这个词传遍了全世界,但其实这个词很早就存在,例如城市规划师Michael F. Southworth在1967年麻省理工学院的硕士论文中就使用过它。巴塞尔地理学家Justin Winkler将声景的概念从盎格鲁-撒克逊世界带到瑞士,为当代声景研究者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尽管各方面都在努力减少噪声,但不容忘记的是,噪声也会有积极的意义。Rainer Guski表示,对一些人来说根本听不到的暖气发出的嘶嘶声,对另一些人来说可能是噪音。另一方面,工厂车间里机器发出的轰鸣声可以被看作是进步的标志,也可以被当作是对健康有害的噪声。因此,当代针对噪声所产生影响的研究不仅将干扰性的声音归为噪声,也将那些受欢迎的声音同样归为噪声。

Sabine von Fischer是一位自由记者、建筑师和作者,她最近的作品是“声音的争论”。2019-2022年她在《新苏黎世报》担任建筑和设计编辑,从2022年8月起,她将效力于espazium外部链接Verlag für Baukultur。

(编辑David Eugster,编译自德文:杨煦冬)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