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制药业向中国发展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很多公司不仅因为低廉的劳动力迁往中国建址,另一目的是在那里找到市场。近来,许多科研活动也在向中国发展。
瑞士著名制药公司诺华公司(Novartis)正在准备与中国合作建立一个医药研究中心。诺华公司的竞争对手罗氏公司(Roche)已经在几个月前在中国建立了一个小实验室。
瑞士公司也想在中国的经济腾飞中有所收益。2004年瑞士在中国的直接投资为40亿瑞郎。尽管这在瑞士国外总投资4230亿中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但是瑞士在中国的投资比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投资都要增长得快得多。
但是虽然许多公司将他们的生产转向中国,但是在研究和发展产品上,许多公司还是持比较保守的态度,因为中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法律上平等等方面对许多公司首脑来说还很不健全。70%在中国的公司并不在那里进行科研和发展产品的工作。
诺华公司将在在中国进行科研和产品发展?
两三年前,诺华公司还从未考虑过将中国作为科研基地的问题,因为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安全系数。但是中国的巨大变化改变了诺华公司总经理Daniel Vasella的想法。他目前正在加紧与中国交涉,洽谈建立科研中心的事宜。但是还没有做最后决定。
Vasella在两个月前在中国大使馆的一次讲话中非常直接地表示,他还需要中国官方政府的一些承诺:“对知识产权的全面保护、科研的自由性、保障按国际标准进行医药科研、保证产品能够进行国家及地方级注册。”诺华公司科研负责人Mark Fishman继续说:“我们设想的是一个有附属医学科研的研究中心。康复重点放在中国常出现的疾病上,比如某些种类的癌病症。”
罗氏公司在上海的科研小组
半年多来,诺华公司在中国有一个竞争对手:巴塞尔的罗氏公司(Roche)。罗氏公司在上海组建了一个医药化学科研小组。(对比:2004年罗氏公司不算分公司在科研和发展产品上的总投资位27亿瑞郎。)罗氏公司科研负责人Jonathan Knowles说:“我们认为,如果想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各种不同文化的人组合在一起是会有所帮助的。”
针对许多公司的忧虑,Jonathan Knowles表现得非常冷静,他说:“当然中国在保护知识产权问题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们认为,中国已经达到某种标准,可以对知识产权给以一定的保护。因此我们对此并不非常担心。”
罗氏公司的科学家们在上海的实验室中制造出一些可以抵抗各类疾病的药物分子。下一步,罗氏公司计划在当地对这些分子进行实验。
节省资金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
中国作为医疗科研基地的条件,这里是指新的药物在病人身上进行测试的可能性,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尤其在治疗上,糖尿病、各类炎症、心血管病症及肿瘤问题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在经济突飞地区医疗条件非常高。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这些条件的可支配性及招收病人。这两项因素决定了一种新的药物是否能很快上市。好的情况下,可以节省两个月的时间。 这是两项非常重要的因素,甚至比在亚洲进行医疗试验所节省的资金还要重要。
但是资金的节省也是不容忽略的:在中国进行科研所需资金比在其他国家所需资金少4至5倍。因为制药公司来自官方和公众要求降低药物费用的压力越来越大,制药业寻找降低科研和发展产品费用可能性的行为也就不足为奇了。
资料来源:«新苏黎世报»(NZZ)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