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wiss voice in the world since 1935

瑞士城市越来越贵,苏黎世水涨船高跃居首位

装得满满的购物车
伦敦经济学人智库的最新报告称,新冠疫情对世界各地的消费品价格都造成了影响,其中西欧城市尤甚,物价越来越高。 © Keystone / Goran Basic

苏黎世、巴黎与香港如今是世界生活成本最昂贵的城市,一份最新报告称这三座城市难分伯仲。

根据经济学人智库(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又称“经济学人信息社”)周三(11月18日)发布的最新《全球生活成本调查》(Worldwide Cost of Living),日内瓦排在第七位。自今年4月发表的前一份报告至今,苏黎世的名次已上升四位,日内瓦也前进了三位。苏黎世和巴黎还把新加坡与大阪挤下前三位置。

9月份进行的这次最新调研基于全球130多个主要城市的138种商品与服务的价格,对2019冠状病毒病怎样影响消费品价格做了一次审视。

经济学人智库指出,《全球生活成本调查》指数在过去一年中平均仅上升0.3。虽然一年来美洲、非洲与东欧的城市物价都有下降,西欧城市的生活成本却变得更加昂贵。

供应链和不断变化的消费习惯

经济学人智库还透露,排名变化部分反映了欧洲几种货币与美元汇率的升高。而与疫情相关的供应链问题、税收与津贴的附带作用,以及消费者喜好方面的变化,都对物价产生了影响。报告称,危机期间必需品的价格走势要比被视为非必需品的商品更加稳定。

报告中将商品与服务归入十个大类,烟草与娱乐产品(包括消费电子产品)的价格自去年起提高最多,而服装降价则最为可观。

“2019冠状病毒病的大流行已造成美元贬值,与此同时西欧与北亚货币兑换美元的汇率出现升值,进而使得商品与服务价格发生变化,”经济学人智库《世界生活成本调查》负责人Upasana Dutt表示,“疫情改变了消费者行为,封城、居家办公等趋势抬高了消费电子产品的价格,而对中产阶级家庭来说,家庭快煮餐也取代了去餐馆吃饭的习惯。

相关内容

讨论
提问者: Isabelle Bannerman

你是否生活在一个生活成本昂贵的城市里?那你有哪些省钱的诀窍可以分享?

苏黎世与日内瓦跻身世界最昂贵城市排行榜前十位,而该榜前三位置分别被苏黎世、巴黎与香港占据。

20 留言
查看讨论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新闻

联邦政府希望全民实现健康与可持续的饮食。

相关内容

不良饮食促使瑞士慢性病高发

此内容发布于 据联邦食品安全办公室(OSAV)称,瑞士有220万人受到非传染性疾病影响,其中部分原因是饮食结构不均衡。

更多阅览 不良饮食促使瑞士慢性病高发
越来越多的瑞士人选择去海外生活。

相关内容

2024年旅居海外的瑞士人数增长1.6%

此内容发布于 2024年旅居海外的瑞士人数达到82.67万,较上年增长1.6%。多数人拥有多重国籍,尤其在拉丁美洲和北美地区更为普遍。退休瑞士人偏好定居泰国、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国家。

更多阅览 2024年旅居海外的瑞士人数增长1.6%
一名巴塞尔警察在世界经济论坛上行纳粹礼后被解雇。

相关内容

世界经济论坛上行纳粹礼,一名瑞士警察被开除

此内容发布于 巴塞尔城市州警察局的一名员工因在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WEF)上做出希特勒敬礼,近日被警方解雇。这一丑闻进一步加剧了该警察机构的内部危机。

更多阅览 世界经济论坛上行纳粹礼,一名瑞士警察被开除
2023年瑞士贫困率保持稳定,为8.1%。

相关内容

瑞士每12人就有1人处于贫困线以下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2023年的贫困率保持稳定,为8.1%。受贫困影响最严重的群体包括独居人士、有年幼子女的单亲家庭、失业者以及学历较低者。

更多阅览 瑞士每12人就有1人处于贫困线以下
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落地瑞士。

相关内容

中国电动汽车比亚迪正式进入瑞士市场

此内容发布于 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BYD)正式进军瑞士市场。这家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在瑞士建立一个涵盖15个销售点的经销网络。

更多阅览 中国电动汽车比亚迪正式进入瑞士市场
公路隔离绿化带能变果园吗?!

相关内容

瑞士愚人节:不算玩笑的玩笑

此内容发布于 四月一日,在民风淳朴的瑞士,媒体还是发布了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看似当真,又似玩笑的新闻。是真是假,这里选取一些,请你分辨。

更多阅览 瑞士愚人节:不算玩笑的玩笑
弗里堡国际电影节将大奖授予中国电影《狗阵》。

相关内容

中国电影《狗阵》荣获弗里堡国际电影节大奖

此内容发布于 第39届弗里堡国际电影节(FIFF)圆满落幕,观众人数创下新高。中国电影《狗阵》获得2025年主竞赛单元大奖,另一部中国影片《我的朋友安德烈》荣获评审团特别奖。

更多阅览 中国电影《狗阵》荣获弗里堡国际电影节大奖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