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瑞士央行怎样控制汇率浮动

Banker
告别固定汇率制度让所有人都感到慌张,这里是1973年法兰克福股市上的银行家们。 Keystone / Str

1973年,国际货币制度终于告别了金本位(一种贵金属货币制度,于19世纪中期开始盛行。在金本位制度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汇率一下子失去了原有的稳定性-这对瑞士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閱讀本文繁體字版本請 點擊此處

今年年初,瑞士央行发通告说,去年的赤字达1320亿瑞郎之高,之所以出现这样创纪录的巨额亏损,是采取抵制瑞郎升值措施带来的后果:除了其他做法之外,央行还不得不购买外国货币来对抗瑞郎的挤兑现象。

瑞士国民经济对央行的严重依赖性从历史上看是一件新事物,这是从50年前的1月开始的,当时瑞士被迫告别固定汇率制度。瑞士资讯swissinfo.ch就央行的历史事件走访了两位历史学家。

告别黄金

历史学家将1945年后至上世纪70年代中期的这段时间称为 “经济奇迹年”,而这一繁荣昌盛阶段结束于一个特定的时间点-也就是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崩溃的日子。

1944年,44个国家在一个联合国会议上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该协议的宗旨是,最大程度地减少国际货币汇率的波动。这一方面确定了美元与黄金的关系;另一方面,所有国家都承诺-特别是通过购买和出售美元-来稳定货币政策。

Konferenzansicht
布雷顿森林会议:1944年7月,在新罕布什尔州(美国)讨论战后货币秩序。 Un Photo

因为1945年后国际货币政策的方向是求稳和可预测性。在经济史学家Tobias Straumann看来,布雷顿森林体系在某种程度上是战争经济的延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很快就回到了19世纪的自由经济秩序中,随着1929年经济危机的到来而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因此而变得更加谨慎,从而放慢了向和平经济过渡的脚步。” 

但这一系统在20世纪60年代末便无法再持续下去了,因为美国不再能履行用黄金兑换每一美元的承诺。1971年,尼克松总统宣布放弃金本位制。

对于Straumann来说,这是 “货币史上最大的飞跃-从那时起,货币就成为了印刷品。谁都可以无限期地陷入债务之中,”他说:“之前货币与贵金属挂钩时,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瑞士一直大力提倡固定汇率制度。Max Iklé,当时瑞士央行管理委员会的成员,在1962年曾强调,这样做也是为了瑞士的声誉。因为众所周知,“我们的银行,因为受理庞大的国际业务,而招致外国竞争对手的猜疑。”甚至就连美国总统也称瑞士为 “避税天堂”,瑞士的货币政策也被说成是“财富至上。

但1973年1月底,瑞士不得不放弃这一货币政策,因为意大利的一场货币危机再次导致投资者将瑞郎作为安全货币而大量购入,当时的瑞士财政部长Nello Celio宣布,央行近期内不再购入美元,而瑞郎则被放任在市场上自由发展。

瑞郎的汇率不再靠购入和售出美元来稳定,瑞士也由此宣告了退出战后货币秩序-成为第一个任货币自由“浮动”的国家。

外汇银行成为货币浮动器

如果有人认为这是瑞士央行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那就错了。当时的联邦委员会和央行都认为,央行只是暂时停止购买美元,以后还是会购进。1971年,当时的瑞士央行行长Fritz Leutwiler还说,引进灵活的汇率只是一种“乌托邦”式的想象。

即便只当作过渡期的临时举措,他依然在一次与同事聊天时说,他 “无法想象引进灵活汇率后要实行怎样的货币政策”,但Leutwiler后来却成了阻止资本进入瑞士的人。“央行做了他们不想做的事情,以至于后来不得不一再调整政策,”Straumann说。 

Ein Zoowärter erklärt hält eine Schlange, die mit europäischen Wappen bemalt wurde.
1975年:一位动物园管理员在瑞士电视台展示一条货币蛇。 SRF

而事实上,瑞士央行本身也不太相信这种单打独斗的做法能成功,因此在1975年,瑞士央行加入了欧洲汇率协会,这个协会被叫做“隧道里的蛇”,其实就是欧共体成员国为了让汇率能“块状浮动”而创建的,苏黎世大学历史学荣誉教授Jakob Tanner说:“这可以说是一个欧元的训练基地。当时出现了一个想法,想要消除浮动带来的不确定性的唯一方法是在一个稳定的团体内取消汇率,于是1979年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 

但是,因为法国想阻止围绕德国马克出现“硬货币国家集团”,再加上瑞士银行保密法招致的批评,令瑞士加入欧洲体系的计划泡汤。

工业和灵活的汇率

而瑞士后来敲开了欧洲的大门,是因为瑞郎的自由浮动带来了大幅升值-这对本国的出口带来了影响。从1970年-1980年,瑞士制造业的就业率从40%下降到32%,但并未造成大规模的失业率,只是将一些外国员工送回国及解雇了一些做兼职的女性,而工会将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归咎于新的货币政策。

但如果因此就将瑞士看做是一个非工业化地区,那是不对的:如今瑞士制造业企业创造的价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略超过25%,高于德国(24%)、意大利(22%)或法国(16%)。

但瑞郎的高汇率依然改变了瑞士的工业结构。Jakob Tanner说:“在瑞士存活下来的都是些能够抵得住残酷价格竞争的行业。如果一个位于伯尔尼高原的制造商生产出具有高尖端科技水平的阀门,那么它的价格是否翻倍,并不重要,因为它们会被用在价值数百万的机器上,重要的是质量和国际化服务。”

Straumann也持类似看法:“持续不断的价值上升压力迫使经济逐渐走向专业化和创新。”而与此同时,他也看到了一种潜在的危险,即 “最终将导致我们只生产奢侈品,如手表和专业的医药产品。”

央行权力的增长

然而,瑞士央行也并非不作为。1974年,瑞士央行开始预测下一年的货币供应总量:“这就有了一定的前瞻性,能够提前为经济增长准备好资金,”Straumann说。

但瑞郎依然继续急剧升值。

1975/76年,瑞士的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7.15%,即使在当时受危机肆虐的20世纪70年代,这也创下了世界纪录。之后在1978年,瑞郎对美元的比值在9个月内飙升了30%。“美国经济学家Friedman低估了汇率的波动程度,认为市场会很好地自行调整,而忽略了当时的经济状况,”Straumann说。

起初,央行想采用老手法,比如控制流入瑞士的资本,但效果甚微。不仅美元在走低,德国马克也同样如此,而长期以来,德国马克一直被当作瑞郎的储备货币。

瑞士央行不得不另辟蹊径,并首次制定了一条规则。瑞士用瑞郎购买德国马克,根据需求量调节价格。当时的新做法是,设置了一个下限,“目的是再次让1德国马克的价格超过0.8瑞郎,直到货币交易员们接受这一价格,”Straumann说,他们引进了一个最低汇率,并通过购买货币来保障它的有效性-这一策略后来被反复使用。

这是央行首次通过浮动汇率获得了自主制定货币政策的可能性。这令央行成为一个重要角色,而议会对其所作出的决策也不再拥有发言权。历史学家Jakob Tanner说:“拥有一个独立的中央银行当然有足够的理由,这样可以防止央行成为某些协会或特殊利益者的操控对象。”

他继续说:“自从过渡到浮动汇率政策以来,瑞士央行已经从一个小型的“独家俱乐部”变成了一个拥有自己研究机构的大型组织,对整个瑞士的经济政策承担着巨大的责任。因此,央行必须要有民主机制,而独立性并不排除这一点。”

(译自德文:杨煦冬)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