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瑞士新科技为盲人带来光明

光学眼科
Keystone / Binsar Bakkara

一位盲人患者在接受光遗传学治疗后恢复了部分视力。5月24日一个国际科研小组在科学期刊《自然医学》上发表了这一案例报告,巴塞尔医学团队参与了这项研究。

近40年前,一名58岁的患者被诊断出患有无法治愈的眼病-视网膜色素变性,这种病变是由七十多个基因突变引起,导致视网膜中的光受体死亡,令病人逐渐丧失视力,甚至失明。

在一副特殊眼镜的帮助下,这位盲人能够识别、计算、定位和触摸放在白色桌子上的各种物体,由Botond Roska和José-Alain Sahel带领的科研人员在报告中说,这位患者识别出了马路上的斑马线,并数出斑马线的横线数量。

光明

“巴塞尔分子与临床眼科研究所(IOB)所长、巴塞尔大学教授Roska说:“这是治疗遗传性眼病患者路途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大约13年前,他和他的团队首次发表声明,小盲鼠经过光遗传学治疗后可重见光明。

光遗传学是一种新科技,在这种技术中,可以通过光控制细胞开启和关闭。

科研人员首先利用一种腺病毒作为“引子”,注入到病人一只眼睛的视网膜细胞的光敏感蛋白质中,蛋白质在那里接管了死去的光感受器的功能,并将接收到的信号通过视神经传输到大脑。另一只眼睛在此过程中起对比作用。

复杂的培训

注射后四个半月,患者开始使用特殊的眼镜进行训练,该眼镜记录日常生活中的图像并将其转换为光脉冲。然后,这些东西被实时投射到视网膜上,刺激被改造了基因的细胞。从开始训练后的第七个月开始,病人开始表示出现了视觉改善的迹象。

例如,在一系列测试中,患者凭借眼镜的帮助,在92%的情况下感知、定位和触摸到了一个大笔记本。在36%的情况下找到了一个装有曲别针的小盒子,科研小组在一份声明中确认。

漫长的道路

Roska补充说,这项技术目前还不能令盲人能看到很清晰的画面,比如阅读报纸或识别人脸。此外,重要的前提是,病人不能是天生眼盲,而必须是在后来才失明的。

然而,研究成果表明,晚期视网膜色素病变的盲人患者获得了提高生活质量的希望。“然而用于临床尚需时日,”巴黎眼科教授兼视觉研究所创始主任Sahel在报告中说。

投入使用之前,需要在更大的病人群体中对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更长的研究。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新闻

瑞士和中国国旗

相关内容

瑞士将于2025年与中国升级自由贸易协定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与中国之间的升级版自由贸易协定将于2025年生效。这是楚格(Zug)国民院议员、欧州自由贸易联盟代表团团长托马斯·艾斯奇(Thomas Aeschi)的预期,直至本周六(11月30日),他与瑞士议员们在中国访问。

更多阅览 瑞士将于2025年与中国升级自由贸易协定
瑞士年度飞禽首次由公众而非专家评审团选出。

相关内容

知更鸟当选2025年瑞士年度飞禽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公众将知更鸟(Robin)选为2025年瑞士年度飞禽。知更鸟胸前羽毛火红,歌声清脆动听,是瑞士花园和森林中最常见的鸟类之一。

更多阅览 知更鸟当选2025年瑞士年度飞禽
瑞士物价监督员批评瑞士仿制药药品价格过高。

相关内容

瑞士物价监督员抨击瑞士仿制药溢价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物价监督员的一项研究表明,瑞士最便宜的仿制药药品(generic medicines,是一种治疗用药品,其化学成分与原来受到药品专利保护的药品相同。原始药品的专利权到期后,通用名药物才可销售。因其化学活性成份与原始药品相同,所以被认为与原始药品等效。)价格是其他国家同类药品价格的两倍还多。

更多阅览 瑞士物价监督员抨击瑞士仿制药溢价
白螯小龙虾回归巴塞尔乡村半州。

相关内容

濒危小龙虾重归瑞士河流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西北应用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Northwestern Switzerland, FHNW)的两名研究人员人工培育出白螯小龙虾,并将这种高度濒危的物种放归大自然。

更多阅览 濒危小龙虾重归瑞士河流
仅三分之一(35%)的瑞士受访者进餐时会考虑食物对健康的长期影响。

相关内容

瑞士与邻国的饮食文化差异

此内容发布于 一项新调查显示,四分之三的瑞士人认为吃饭是一件令人愉悦的社交活动。吃的是否健康倒是其次。

更多阅览 瑞士与邻国的饮食文化差异
人工智能可以减少实验小鼠在研究中的使用。

相关内容

人工智能可减少科研所需动物数量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的科研人员研发了一种由人工智能技术支持的新方法,可以更有效地分析实验小鼠的行为规律,从而减少生物医学研究中实验小鼠的数量。

更多阅览 人工智能可减少科研所需动物数量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