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回不起家了”

瑞士好山好水好风光,但是因为价格昂贵,而令旅游者望而生畏。然而不仅是外国游客,就连生活在国外的瑞士侨民,都会因囊中羞涩而有家难回。最近瑞士资讯swissinfo.ch在社交媒体上就“瑞士的旅游业危机”问题发起讨论,结果引起强烈反响。让我们看看网友们都是怎样看待“瑞士旅游”。
事情源于一篇名为瑞士资讯《瑞士旅游:物美价廉能兼得吗?》英文版的文章,在Facebook上引起很大共鸣,文章将瑞士令游客“敬而远之”的缘由归咎于瑞士的超高物价。就连侨居国外的瑞士人都“怨声载道”。
J.H.:“我身为一名瑞士人,如果不是我父亲在那里生活,我根本没有可能在家乡度假。如果有一天父亲不在了,我和我的家庭就再也回不来了。我就会失去与瑞士的关联,我的孩子们当然更是如此,我认为这很遗憾。”
H.U.:“瑞士真是太贵了,我作为生活在国外的瑞士人,每次看到价签的时候都会肝颤。我也来不起了。”
M.B.:“尽管我们是瑞士海外侨民,但是我们几乎很少来瑞士,因为这里实在太贵了。”

H.P.:“我从孩提时代起(1963年)就常常来瑞士,这里还是我思念的地方。可惜我现在已经在这里度不起假了,与欧元相比,瑞郎汇率太高了。我在科隆的公寓中和我的心中保留了一些瑞士情怀。”
为什么我们不再来了
R.W.:“确实太贵了,早在上世纪70-80年代的时候,1瑞郎还基本上相当于1德国马克,也就是0.5欧元。如今瑞郎的价格已经翻了倍。”
T.K.:“瑞士自然景观非常美,街道也维护得非常完善,去哪里都很方便,但是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价格太贵了。”
T.L.:“你们在你们的富国中已经习以为常了,你们有没有想过,对我们这些法国人来说太过分了吗?你们应该向你们的邻国奥地利好好学习学习。”
U.i.B.:“在美国一杯啤酒0.5-1美金,就算这样,开啤酒厂的人也成了百万富翁。”
W.D.:“对于所有海外瑞士人来说,最主要的问题是回瑞士太贵了,早晚有一天,我们回不起国了。”
P.J.:“如果在瑞士一个工时相当于德国的4个,那我肯定不会来瑞士。”
E.F.B.:“瑞士对于一般欧洲居民来说真是太贵了。”
M.M.:“瑞士很美,但是价格太贵了。一个最简单的奶酪披萨饼要20瑞郎(19欧元,约140元人民币),这在我们意大利才3.5-4欧元。”
我们去别处度假
R.d.R.:“希腊和西班牙就比瑞士便宜,我们德国人花30欧元不到1小时就能飞到西班牙的福门特拉岛。”
J.V.:“在苏黎世和卢塞恩两座城市共三天的费用相当于在马尔代夫度假一周的价钱。”
A.A.:“我开车去东欧,比如波兰,那里便宜。”
M.M.:“在高速公路休息站的饭店中喝一杯咖啡要6瑞郎,上厕所也要钱,瑞士很美,但太遥不可及了。”
W.a.d.P.:“就连瑞士人冬天都去奥地利滑雪……”
质量欠佳,单调的食物,性价比低
M.S.:“除了价格之外,还有质量问题。在意大利的南蒂罗尔,能感受到传统文化和来自大山的芬芳。而在瑞士只有奶粉,半成品玉米粥、冷冻的土豆金丝饼和生产线上的啤酒。”
S.C.B.:“我不来瑞士,因为瑞士贵,而且服务态度和友好程度都欠缺。”
D.G.:“自1950年以来,瑞士的建筑风格一塌糊涂,酒店业毫无想象力……作为瑞士人我没法说服外国朋友来瑞士……我们这里缺乏文化吸引力……我们的邻国比我们做得好。”
(翻译:杨煦冬)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