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的国际竞争力排名降级
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英)外部链接国际竞争力(IMD World Competitiveness)年度排名中,瑞士从第二名下滑到第四名。据IMD国际竞争力中心总裁阿尔蒂罗·布里斯(Arturo Bris)透露,这背后的可能原因就是瑞士国家银行今年1月取消了欧元保底汇率。
2015年对61个国家的整体排名按照4个方面的300多项标准做出评判。瑞士在“基建”方面排名第二,“政府效率”排名第五,“商业效率”排名第六,“经济状况”排名第十四。
在这300多项标准中,约有三分之二基于硬数据,以反映能够衡量的情况,比如失业率等。其余三分之一则基于软数据,以衡量人们对竞争力的看法-这方面数据则是基于该学院对6千多名国际高管所做的调查结果。
瑞士资讯swissinfo.ch:您认为瑞士名次的下滑可能出于哪些原因?
阿尔蒂罗·布里斯:瑞士降级的主要原因相当简单。一般我们都在2月至5月间进行对高管的调研。今年1月发生了瑞郎事件之后,各位高管的看法都大打折扣。例如对“请谈谈您对瑞士经济复原能力的看法?”这类问题,以前会在瑞士高管中得到很好的回复,如今他们则持更消极的观点。所以我可以这么说,瑞士企业界对本国经济的未来存在一种负面认识。
瑞士资讯swissinfo.ch:这跟去年反对移民的投票没有关系,对吗?
阿·布:没有。其实要是看一下宏观数据和2014年瑞士的硬资料,这些都非常稳定。而大多数涉及货币政策、央行政策、灵活性、经济复原能力等的指数,下滑则最大。我认为,这主要是受瑞士国家银行决定(取消瑞郎与欧元间保底汇率)的影响。
瑞士资讯swissinfo.ch:瑞士最大的优势何在?
阿·布:瑞士是世界上最具创新性的国家,基建也非常好。这不止是道路、高速、港口等基础设施,也包括教育、保健体系、科学基础等。在这些重要方面,瑞士都位居榜首。我敢说,这正是瑞士经济的优势。
瑞士资讯swissinfo.ch:您曾说过,竞争力“不会造成赢家和输家:当两个国家相互竞争,两者会相得益彰”。竞争力是怎样提高生产率和效率的?
阿·布:国家的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并非一回事。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通过它的企业或人民来创造价值的能力,其关键是贸易。因此当两个国家通商,这是纯粹的宏观经济-贸易令两国都能受益。我认为理解这一点很重要。竞争力不应该在国家之间引起冲突,不能抱着“我要踩着你来加强我自己”。这不是竞争的问题,而是合作的问题。
排名纵览
位居IMD国际竞争力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是美国、香港、新加坡、瑞士、加拿大、卢森堡、挪威、丹麦、瑞典和德国;排在最后五位的依次为蒙古、克罗地亚、阿根廷、乌克兰和委内瑞拉。中国大陆的名次有所提前,从第23位晋升到第22位。
高管意见调查(Executive Opinion Survey)要求回复者从有15个选项的《关键魅力标志》清单中,为他们的国家选出5个来。瑞士排在最前的5个分别是政治的稳定性与可预测性(70.7%)、熟练劳动力(62.1%)、可靠的基建(54.5%)、高教育水平(49.6%)和有竞争力的税收体制(48.2%)。
据这所立足洛桑和新加坡的商校透露,“各企业虽在国内环境下经营,但后者却会增强或阻碍它们在国内和国际上的竞争能力”。竞争力“决定了各国家、各地区和各企业为实现长期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及改善福利等能力的管理”。
瑞士资讯swissinfo.ch:一个强有力的组织结构怎么会帮助劳动力成长?我原以为松散的结构才会带来更多创新。
阿·布:对企业而言,竞争力要求长期的可持续性及价值的创造,也就是说,能长久保持业务能力。我们所谓的强有力的组织结构,并不是指等级体系,而是指的流程,要有正确的创新流程。的确,你可以认为是组织内部灵活性越大越好。但灵活性与拥有正确的流程并不矛盾。
我们刚刚发布的调研讨论了多国间的比较。去年11月我们发表了对瑞士的调研,审视的是商业,即瑞士企业的竞争力。今年我们会把两者结合起来。所以在我们讨论国家的时候,我们想说的是,一个国家要有竞争性,就需要有竞争力的企业。
瑞士资讯swissinfo.ch:“可持续性”已成了一个非常流行的词汇。对一个企业或一个国家来说,这意味着什么?
阿·布:这是个非常好的问题,因为有些人理解的可持续性是三个P,即人(people)、利润(profit)和地球(planet),要照顾到就业问题、社会问题和利润。在我们看来,竞争力背景下的可持续性意味着长期创造价值的能力。所以对企业来说就是长期保持业务的能力。当然啦,保持业务要求能创造利润,也要求负起社会责任。而对国家来说,可持续性-就这个词的纯粹意思而言,是指一个国家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维持长期的增长,因此它与社会或环境问题毫无关系,而只是纯粹的价值问题。作为国家,你不能假称自己的唯一目标只是社会或环境目标,因为那样你就不具有可持续性。
(翻译:小雷)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