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製藥公司在斯洛維尼亞押下重注
製藥巨頭諾華(Novartis)在斯洛維尼亞投資數十億美元,幫助這個國家成為全球仿製藥生產大國。現在,隨著亞洲競爭者的廉價仿製藥日益佔據市場,瑞士製藥公司把目光投向了這個巴爾幹半島小國,希望在向更高端、更複雜藥物轉型的過程中,斯洛維尼亞能發揮關鍵作用。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波隆卡·庫哈爾(Polonca Kuhar)在斯洛維尼亞製藥業的職業生涯,正是這個國家崛起成為全球藥品主要生產國的縮影。2002年,也就是萊柯(Lek)公司被諾華收購的同年,她以研發人員加入萊柯,從事廉價仿製藥的研發工作。此後,她穩步晉升。
如今,這位受過專業訓練的藥劑師在門蓋什鎮(Mengeš)領導著一個超過500人的團隊。位於斯洛維尼亞首都盧布爾雅那以北約15公里的門蓋什鎮,雖然只有8’000名居民,卻是諾華公司全球最大的生物藥原料生產基地的所在地。
庫哈爾指著遍布門蓋什產業園的建築工地地圖告訴瑞士資訊swissinfo.ch:「園區在各個方向上都實現了有機拓展。我們不斷建設、擴張、調整我們的能力和產能,服務於諾華 的產品組合。」
過去20年間,斯洛維尼亞的藥品出口額從2010年的20億美元激增至2022年的150億美元,同期製藥業的總增加值多了一倍。目前,製藥業約佔斯洛維尼亞國內生產總值的5%左右,在這個200萬人口的國家裡,直接僱用了約1.2萬名員工,與瑞士的製藥業就業佔比相當,瑞士有4.7萬人受 僱用製藥業。
從2018年開始,藥品進出口額的快速成長很大程度是因為那一年德迅(Kuehne+Nagel)藥品物流中心在斯洛維尼亞落成開幕。大量的產品透過斯洛維尼亞進行跨境轉運,並不一定用於斯洛維尼亞境內的生產活動。
瑞士在斯洛維尼亞製藥業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是諾華及其曾經的仿製藥部門山德士(Sandoz),山德士已於去年10月分出為一家獨立公司。除了對萊柯的收購,這兩家公司在過去二十年對斯洛維尼亞的投資已超過35億瑞郎,使這個巴爾幹半島小國成為瑞士兩大製藥巨頭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
這份合作關係持續蓬勃發展。2022年,諾華宣布再向斯洛維尼亞投資3.5億美元。而作為一家獨立的公司,山德士去年宣布向斯洛維尼亞投資約4億美元,這是斯洛維尼亞史上最大的單筆外國投資,這筆資金將用於生產生質類似藥,這類藥物的效果幾乎與 已核准的原廠藥完全相同。這兩筆投資加在一起,算得上這兩家公司過去兩年在全球最大手筆的投資。
以仿製藥大國為起點…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斯洛維尼亞正式進入製藥領域,當時萊柯公司和另一家斯洛維尼亞公司Krka宣布成立,主要為東歐市場生產仿製藥原料、專利到期藥品的廉價仿製品以及成品藥。2002年,諾華公司以8.76億歐元(當時為13億瑞郎)的價格收購萊柯,當時正值仿製藥市場蓬勃發展之際,萊柯完美填補了諾華產品線中的空白。
萊柯迅速成長為諾華的明星子公司,不僅為美國市場研發生產了奧美拉唑(抗潰瘍藥物洛賽克/普利樂的仿製藥)等暢銷藥物,還研發出複方抗生素阿莫西林 克拉維酸鉀(coamoxiclav)。
除了仿製藥領域的技術經驗外,斯洛維尼亞的吸引力還在於其勞動成本較低–2002年的平均年薪(以購買力平價計算)不到3.5萬美元,而瑞士的平均年薪為6.5萬美元。 這是一個重要優勢,因為歐洲的仿製藥生產正面臨來自亞洲低成本競爭者日益增長的壓力。
諾華在斯洛維尼亞的投資受到熱烈歡迎,因為這個國家幾年前剛從南斯拉夫獨立出來,當時正處於從內向社會主義經濟體向國際貿易參與國轉型的過程中。 諾華的投資是當時最大的外商投資,為推動這項轉型發揮了關鍵作用。
自收購萊柯以來,諾華在斯洛維尼亞的製藥供應鏈中不斷建設基礎設施並培養專業能力,其中包括一家藥瓶灌裝工廠、一家藥片和膠囊生產工廠、一家生物製劑研發實驗室,以及位於東部城鎮倫達瓦(Lendava)的包裝廠,該工廠現在是山德士生產網路中最大的包裝基地,為超過120個國家供應產品。
為滿足日益增長的藥品物流需求,瑞士物流公司德迅於2018年在距離盧布爾雅那機場五分鐘車程的地方開設了一個藥品物流中心。該中心佔地相當於三個標準足球場,是歐洲最大的藥品物流中心。
……向創新引擎轉變
經過多年的強勁成長,2015年起,隨著越來越少的藥物失去專利保護,以及來自低成本國家(主要是亞洲國家)的競爭加劇,斯洛維尼亞作為仿製藥主要生產國的地位開始受到威脅。更嚴峻的環境促使許多大型老牌製藥公司出售其仿製藥部門或將生產外包給第三方,轉而生產利潤率更高的藥品。
除了分出山德士外,諾華在過去兩年還進行了大規模重組,將重點放在所謂的創新藥上,即使用以前未獲授權的物質(如細胞和基因療法)製成的藥物, 這些藥物可以治療困難疾病,並可能帶來更高的報酬回收。
作為歐洲最大的仿製藥生產商和全球五大仿製藥生產商之一,山德士的新增投資聚焦於推出新的仿製藥和生物類似藥,這些藥物的生產流程更為複雜,價格也更高 。自2006年首款生物相似藥上市以來,山德士又推出了7款生物相似藥,另有25款生物相似藥在研發管線中。
大藥廠降低廉價仿製藥的策略優先級,本可能為斯洛維尼亞的製藥業帶來災難性影響,但當地政府迅速採取支持性措施,包括頒出獎勵政策吸引外資,提升本國製藥業在產業鏈中的地位。
斯洛維尼亞經濟國務秘書馬特夫·弗蘭日(Matevž Frangež)告訴瑞士資訊:「我們的戰略目標是從一個有能力、可靠的供應國發展成為以創新為驅動力的解決方案開發國。製藥業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推動力。」
他認為瑞士是斯洛維尼亞的榜樣,並表示在過去十年裡,斯洛維尼亞大量投資於教育,特別是科技領域,同時為投資者提供各種獎勵政策,包括對創新業務的稅收減免。
山德士的最新投資包括在盧布爾雅那投資9’000萬美元建立一個生物相似藥研發中心,並在倫達瓦投資4億美元建造生物相似藥生產基地,這兩個項目預計將在2026 年投入營運。政府將為山德士在倫達瓦的投資提供5,000萬至5,500萬歐元的資金支持。
馬庫克表示:「當山德士宣布最新投資時,我們鬆了一口氣。這是一個強有力的信號,表明山德士確實在認真對待在斯洛維尼亞的業務。」
告別仿製藥
諾華方面也在為新技術投入資金。庫哈爾(Kuhar)的團隊正在門蓋什鎮研究多達10種藥物,用於潛在的臨床試驗或新型生物藥的商業化生產,治療多發性硬化症和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
這個基地擁有500多名員工,在2023年僱用了100名員工,今年還將再僱用150名員工。90%以上的員工來自斯洛維尼亞。
諾華也將在門蓋什鎮建立一個細胞和基因療法研發機構,以及一個病毒載體(用於向細胞遞送基因的病毒)生產基地,這是諾華網絡中唯一位於美國以外的生產基地。
艾默里克·羅耶爾(Aymeric Royere)是法國人,曾在諾華公司的巴塞爾、比利時、法國和澳洲代表處工作,一年前就任諾華斯洛維尼亞公司總裁。艾默里克表示:「我們在這裡所做的工作與公司在全球的發展緊密相連,斯洛維尼亞正迅速成為複雜生物製劑的卓越生產中心。」
諾華和山德士預計將在未來兩年內在斯洛維尼亞創造650多個就業職缺,這些職位大多數要求大學學歷,使得兩家公司在斯洛維尼亞的員工總數超過7’000人。
斯洛維尼亞不斷調整政策,與諾華和山德士公司不斷變化的企業戰略保持步調一致,這凸顯出歐洲所面臨的困境:一邊要吸引創新投資,一邊要保障歐洲大陸上廉價必需藥物的足量生產。
在歐洲,近70%的藥品都是仿製藥,各國政府也鼓勵使用仿製藥來控制不斷上升的醫療成本。但是,歐洲生產的仿製藥越來越難以滿足需求。在歐洲消費的仿製藥中,只有25%是在歐洲生產的,而在歐洲消費的專利藥品中,則有77%是在歐洲生產的。即使在平均薪資只有瑞士三分之一的斯洛維尼亞,也很難從經濟角度解釋為何生產較老的仿製藥。
2023年12月22日,山德士關閉了位於斯洛維尼亞北部普雷瓦列(Prevalje)的抗生素工廠,並表示將把生產整合到奧地利,奧地利政府提供了2’880萬歐元的財政獎勵,支持公司升級工廠,而這是歐洲僅存的青黴素生產基地。
本文為瑞士資訊與斯洛維尼亞廣播電視台(RTV Slovenija)的合作成果。斯洛維尼亞廣播電視台的米哈·扎夫塔尼克(Miha Zavrtanik) 共同參與本文的報導。
(編輯:Nerys Avery,編譯自英文:瑞士資訊中文部/gj,繁體校對:方常均)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