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孤岛”上,瑞士人是咋活下来的?
近期一系列备受瞩目的报章头条让瑞士成为众矢之的: 这里的物价贵得让人hold不住,昂贵的标价更让来瑞士“到此一游”的外国人吓得腿软跪服。但围观群众对瑞士物价过高的怨念与吐槽,也或多或少地反映出瑞士人对改变克制性消费习惯、疯狂血拼的“免疫力”。
一如既往的,苏黎世、日内瓦和首都伯尔尼,今年再次独占全球生活成本最贵城市排行榜的头几把交椅。甚至不少旅居海外的瑞士人都纷纷仰天哀叹,由于持续居高的物价和在国际货币市场上强劲的瑞郎,即便是拿着瑞士护照,他们也无力承担瑞士生活开销、有家难回了。
瑞士的消费品价格要比周边欧盟其他国家的平均值高出六成。不仅如此,瑞士人还需要为比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更昂贵的全日制托儿所、咖啡、以及麦当劳巨无霸汉堡包买单-虽然他们挣得确实比绝大多数国家的工薪阶层要更多。
但正如近日媒体报道披露的,即便是在瑞士,在岗女性员工的薪资也普遍低于男性,这一现象部分应归咎于瑞士由来已久的“男女同工不同酬”的传统;此外,瑞士企业管理层与普通雇员之间巨大的薪酬水平差距近年来也日渐扩大。
站在“瑞士高价孤岛”上的穷人们
这一切让人情何以堪?首先,你得了解瑞士“高价孤岛”的前世今生、来龙去脉。在这个融合了各种群体和多重身份认同的国家,物价为什么始终居高不下,在外人眼里一直是个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谜。
瑞士经济学家克里斯朵夫·萨克斯(Christoph Sax)和洛夫·韦德(Rolf Weder)在2009年发表的题为《该如何说清瑞士高物价的始末原由?》(《How to Explain the High Prices in Switzerland?》)研究报告中指出:“自1990年以来,围绕瑞士高昂物价的诸多控诉,就已经成为国家政策辩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们发现,“瑞士高价孤岛”之所以让人敬而远之,并不是如外界猜测的那样,这个国家缺乏竞争力、或者价格调控的效率过于低下;但遗憾的是,这两位经济学家最终也并没有提出任何具体原因或独到的创见,只是在结尾草草写道:“有待进一步研究。”
近年来,瑞士人的消费、财富和收入均持续提升。据报道,瑞士央行如今凭借其财富总额,已晋升为美股第8大官方股市投资客。
然而,普华永道本年度针对瑞士首席执行官的一项调研(英)外部链接显示,欧元区的未来走向、过度监管、以及汇率波动,被受访的瑞士企业最高行政负责人视为当前最严峻的经济威胁。因此,受访者所掌舵企业中的四分之三正设法削减成本。
与此同时,瑞士被定性为“相对贫困人口”的人数逐年增加,仅2015年,相对贫困群体占国民总人数比就由往年的6.6%激增至7%。虽说这一数字仍远低于欧洲平均水平,但放眼全国,挣扎在贫困线以下人口多达57万之巨显然不容小觑,更何况其中14.5万人还是有收入的在岗就业人员。
“孤岛求生”:克制性消费才是王道
瑞士央行2016年度工作报告分析显示,消费、财富和收入之间原有的联系已经变得越来越弱,且越来越扑朔迷离、难以确定。量化研究院阿莱茵·加利(Alain Galli)表示,即便是财富膨胀,瑞士消费者对提升消费能力也表现出强烈的抵制态度。
加利在报告中写道:财富变化如何影响家庭开支这个问题,在今天看来特别有意思。在2004年至2014年之间,瑞士人均财富增长近40%,与此同时,千家万户都因过去数年股值飙升以及房地产价格大涨而获益。
尽管如此,加利也明确指出:“瑞士的消费黏性度依然很高”,也就是说,在这个储蓄率(即个人可支配收入总额中储蓄额所占百分比,国家储蓄率指国民储蓄总金额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百分比)为欧洲最高的国家,国民即便是比其他国家的人富有得多,在消费开支上也会拥有明显更为普遍的克制力。“换句话说:(克制性消费)习惯才是王道。”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