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谁说不是男人就得是女人?!

Ni homme ni femme
Thomas Kern/swissinfo.ch

男人还是女人?Milusch不愿做这道二选一,ta更愿意说自己在中间。这位苏黎世人觉得,德国确认第三性的政策力度还不够,最好的办法其实是在身份证件上取消“性别”一栏。为了冲破性别界定,Milusch不仅改了名字,也改了形象。

德国承认“第三性”

德国联邦最高法院要求自2017年11月起,在新生儿出生证明上添加“第三性”选项。由此,德国也即将成为第一个官方承认“第三性”的欧洲国家。

德国联邦宪法法院也要求参议院在2018年底之前,就出生登记上(与男性/女性并列)标注“第三性”的合法性进行表决。法院建议在相关证明中使用“跨”(inter)、“多样”(divers)等语素代替“正面指定性别”的词语。2013年至今,德国已允许在身份证明上不填写性别一栏。

澳大利亚和尼泊尔已经承认了“第三性别”-既非男性,又非女性-也称“中性”或“双性”。2017年5月,法国否决了一位生来无阴茎无阴道的人提出的设立“中性”(sexe neutre)定义的提案。

(来源:ats)

Milusch Pati不是女人,也不是男人,不是“她”,也不是“他”。Ta的身份奋争之路开始于语言层面:“我不希望被人叫做‘他’(he)或‘她’(she)。”如果说英语可以用中立的“they”来解除尴尬,法语就不可以了(法语人称的第三人称复数也有阴阳性之分),很多其他语言也一样不行。

对于28岁的Milusch来说,在饭馆、在商店、在邮局…无时无处地向人解释自己不想被称作“女士”或“先生”,这实在是不可完成的任务。Ta想逃离“两性”框架的愿望不是一时的兴起,而是长期思索的结果:“一开始,我发现自己不喜欢被别人叫作‘女士’,但同时,我也从没有觉得自己完全是个男人。”这个疑问在ta脑海中徘徊许久,直到一位朋友做了变性手术。“这个消息令我十分向往,我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

2017年年初,Milusch踏上寻找自我身份认知之路。“我去咨询了一位性别问题专家,随后开始了一系列改变,并试图发现它们对我心理的影响。” 这位苏黎世化学家先是改了父母给取的名字,选了一个自认为更中性的名字Milusch。“我不希望文章提到我原来的名字,” Milusch强调,因为ta实在想让人们明了并接受性格酷儿的概念。

我不想接受睾酮治疗 

把头发剪短之后,Milusch感到自己的内在与外在更加和谐。蜕变也就此打住,至少目前如此:“一些酷儿还会做进一步的尝试,比如乳房切除或接受荷尔蒙治疗。我个人不想摄入睾酮,因为我并不喜欢它引起的身体变化。” 在苏黎世市中心的一家时髦咖啡店里,Milusch用略带沙哑的声音说:“我有点儿感冒,所以声音有点儿低,我倒挺喜欢这样。” ta的自我性别认知正好处在男性和女性的交叉口上,两种性别的特征微妙地集于一身。

Milusch Patti
“在同性恋游街中,说得最多的是男同,偶尔提到女同,然后就是变性人…,” Milusch遗憾地说。 Thomas Kern/swissinfo.ch

Milusch身边的朋友对ta的新名字早已习惯。“我大部分朋友很快就适应了,只有一个人不接受我的改变,我们从此断交。家里人有的也还不知道我的事情。” Milusch是个泛性恋者(pansexuel)*,两年前就已通知亲友,出了柜。但更重要的还是向人们解释自己非男非女的事实。“这很难,因为很多人对此不明就里,不像同性恋或变性话题那样为人所熟知。”

甚至在LGBTQ群体内部,这类人也被边缘化。“在同性恋游街中,说得最多的是男同,偶尔提到女同,然后就是变性人…我们这个父权社会就是这么运转的,男性在任何领域的可见度都更高。”

“很多东西都无法用词语表述,但这并不表示它们就不存在。”

中性厕所,就像在家一样

身份证件、行政表格、社交媒体、交友网站,人们到处都要在性别栏的“男性”或“女性”中二选一。“就算是网购衣服,我也要先确定自己的性别。这太让人困扰了,我不明白性别为什么如此重要,” Milusch无奈地说。德国为“第三性”敞开大门,是不是一种进步?“是的,” Milusch回答,“但我觉得下一步是要摆脱掉这种分门别类的逻辑,在护照上没必要注明一个人的性别。这一注释没有任何意义,我觉得比起性别,眼睛颜色的识别作用要大得多。”

另一个跨越“性别归类”的难题表现在寻找伴侣方面。很多征友信息只有两种选择:男或女。“比如在Tinder网站上,我就不得不在个人介绍中对自己的情况做以特别解释,但我感觉,很多人还是不理解。”

如果我们觉得自己既不是男人,也不是女人,那我们应该进哪边的公共厕所?“如果我一个人,我会去女厕所。如果是和男性朋友一起,我就会去男厕所,但还是有些尴尬,因为得经过厕所入口的小便池,” Milusch描述道。Ta的愿望是:在公共场所设立中性厕所。“人人在家都是如此,只要在小便池区和坐便区加个隔断就好了,不是更有道理吗?”

对于改变习俗,Milusch信心满满,尤其ta还是青年社会民主党的活跃分子。“把这些题目上升到政治议题非常重要。所有人都能结婚,性别酷儿也不例外,这是我努力争取的政治目标之一。” 在“他”和“她”之间还有另一种存在-这一概念要被纳入瑞士政治议程依然前路迢迢。

怎样扩大一个社会议题的影响力,如果连语言诠释都存在空白?“很多东西都无法用词语表述,但这并不表示它们就不存在,” Milusch最后说。

*泛性恋者(pansexuel):形容在性及情感上可能受任何性别(包括跨性及双性)的个人所吸引的人群。

男还是女?瑞士人必选题 

在瑞士,新生儿一出生就要登记性别。在未来,更改性别的手续将得以简化。婴儿出生后,家长有3天时间在户籍处登记孩子的性别。瑞士医学科学院认为3天期限过短,并于2016年12月提出将此期限延长至30天的建议。

出生登记证明是可以合法更改的,但手续繁缛。当事人须获得司法机关允许更改姓名或性别的授权。联邦司法局目前正在研究该手续的简化措施,明年将上交审议案。双性人人群未来有可能通过声明便可在户籍处更改个人信息。(来源:ats)

(翻译:郭倢)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