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生活改革运动:从水果麦片到裸体滑雪

People doing Yoga in the Alps 1971
1971年,弗里堡州Moléson举行的国际瑜伽周活动 Keystone / Joe Widmer

从桑拿到杏仁奶再到瑜伽和排毒:生活改革运动(Lebensreform)的影响延续至今,历史学家Eva Locher为我们细细道来。

閱讀本文繁體字版本請 點擊此處

听到”生活改革运动 “这个词,大多数人会联想起裸体主义者在提契诺州欢悦起舞的情景。其实,这一19世纪末为了反对生活技术化而兴起的“贴近自然的生活方式理想”,已经在许多生活领域扎下了根。

现在,几乎所有的餐馆都提供素食菜肴;在许多人看来,身体排毒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而医疗保险也为替代医学治疗买单。历史学家Malte Thiessen认为,当下的疫苗怀疑论部分来源于人们对“强健且能自我修复之身体”的信仰,这种想法便源于当年的生活改革运动。

“自然生活”到底意味着什么?简单来说,就是大量运动,健康饮食(通常是素食),并且远离致瘾物质;与此同时,其追随者相信自然疗法及后来的替代医学理论,例如,中医或顺势疗法;另外他们还崇尚人智学这类的生活方式。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生活改革运动的影响局限在发起者内部圈子里。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种生活方式广为流行,其影响持续到今天。

Historikerin Eva Locher
历史学家 Eva Locher Philipp Dellafera

瑞士资讯 swissinfo.ch: 让我们从一个伟大的瑞士发明开始说起吧:木斯里麦片(Bircher Müesli)。发明者的儿子在1964年曾说到,他父亲的发明已经从 “难以忍受的、对享受的剥夺” 变成了“一种可接受的饮食方式”。在以前,这种麦片就这么不受欢迎吗?

Eva Locher:当年,食肉是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如果有人呼吁,为了健康而自愿放弃吃肉,以生食蔬果和压碎的谷物取而代之,肯定会引起惊愕。

生活改革运动的范畴远不止于食用谷物素食这一点。怎样才算是忠于其理念的生活呢?

饮食当然是根本。所有追随者赞成尽可能地食用天然未经加工的食品。他们在健康食品店购物,花很多时间在厨房,因为他们的烹饪很精细。此外,他们的作息也很有规律,睡眠充足,休息时间明确,而且力求节制:不暴饮暴食,当然也不抽烟喝酒,另外还要运动。

素食者漫画,1931年

哪一种运动?

生活改革的追随者们会参与多种运动,如球类运动、游泳和跑步。最初,舞蹈和体操占主导,但后来瑜伽因其对呼吸和放松技巧的注重而越来越受欢迎。瑞士自由身体协会(Freikörperverein)出版了许多关于瑜伽的书籍,着实促进了这种锻炼方式在瑞士的传播- 如今遍布各地的瑜伽馆无疑是生活改革运动的遗产。

还有其他什么遗产吗?

桑拿也是。20世纪40年代末,在瑞士公共健康协会(Association suisse pour la santé publique)推崇自然疗法的背景下,桑拿成为新兴健体方式。如今它已经极为普及,所有疗养酒店都提供桑拿设施。另一个核心遗产就是:如今大多数人都会注重身体养护和饮食健康。在任何城市都可以找到素食餐厅。大型零售商都会出售杏仁奶、全麦饼干或大豆素食产品。几十年前,这些绝对属于小众产品。蔬菜货架上的有机产品也起源于这场运动。早在20世纪50年代,改革派的书籍中就谈及到”食品中的有毒物质 “这一话题。

Vegetarisches Essen
推荐素食菜肴的菜谱插图 (Wendepunkt de Berta Brupbacher-Bircher, 1933) Helia Blocher????

生活改革运动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子?

原则上讲,其追随者批评社会的动机在不断演变。20世纪初前后,他们反对技术化和城市化。二战后,他们则更加关注大众消费和破坏自然的问题。事实上,每个个体都在其中发挥了作用。只有当每个人对自己的生活进行调整,社会才会改善。正如其贯穿始终的座右铭所说:从自我改革到社会改革。

“ 自然疗法尤其提倡人类靠着其自身的 “生命力 “来进行自我修复,并认为人们能够帮助自己和身体走出困境。” 

为什么这一信条如今依旧具有吸引力?

生活改革的理念对身体抱恙或深陷危机的人格外具有吸引力。它倡导的做法赋予人们自主权,并起着辅助作用:人们自己知道该怎么做。尤其是自然疗法,它提倡人们用自身的 “生命力 “去进行自我修复,认为人们能够帮助自己和身体走出困境。

所有那些从事瑜伽锻炼, 或者喝杏仁奶的人都处于人生危机中吗?

当然不是。如今,生活改革运动的理念往往和自我完善挂钩。这些理念十分契合新自由主义的主张:“每个人都是自己幸福的设计师”。

我们还注意到人们控制身体的意愿,例如使用健身追踪器和计步手表。这是为了尽可能多地塑造身体。这种动力来自于以维护健康为目的的,一丝不苟的自我观察。这是生活改革运动一个世纪以来一贯倡导的生活态度。

每个人越来越多地要为自身的健康责任。如果生病,只要吃得更健康,多做运动就可以康复。人们并不认为社会背景在其中发挥作用。

尽管如此,”生活改革 “主要还是对70年代的另类人群具有吸引力。

是,但与其说“尽管如此”,不如说“正是因为如此”。1968年后的反主流文化确实力求“隐退”,人们与改革目标渐行渐远,转去关心生活方式的改善。人们远离政治,远离大众消费,建立起乡间社区,自己种菜,自己烤面包。这种潮流被称作:”柜台厨房”(Counter Cuisine)。

灵感来自于生活革命的另类群体菜谱

生活改革的追随者基本上年龄已长,但他们发现年轻一代对这些理念也抱有兴趣。他们意识到,自己不再被视为穿着宽大衣衫的怪人;相反,其想法先是被另类人群接受,然后又被更广泛的社会圈子所采纳。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他们突然看到自己处于社会中心,与科学家并肩坐在了各种委员会席位上。正是在那里,他们成功地证明了自己的理论与社会的相容性。

在哪些领域有这样的合作?

比如在反对吸烟、推进有机农业等领域。再比如至今依然存在的有机农业研究所等机构。当然还包括从上世纪70年代兴起的环境保护领域。

哪些理念没能延续至今呢?

裸体滑雪。自然主义者协会建议让光和空气接触裸露肌肤,而山上和雪中富有纯净的光和空气。因此,自然主义者主张赤身裸体地滑雪。如今,裸体徒步者还有,但不会再有人不穿暖和就去滑雪了。

《1945年后,生活革命运动在瑞士》著作封面 Campus Verlag

(译自法语:郭倢)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