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瞥一眼未来

点击未来 作者提供

想象一下你的个人电脑或手提电脑拥有如同iphone一样的触摸屏,你可以通过手指的轻轻划动滚动浏览你的收件箱,并通过两个手指的移动随意扩大图片或文字。如果你倒着拿电脑,屏幕就会自动调整到你的方向。

洪锦维是生产触摸面板芯片的台裔瑞士企业家,世界上最大的五家个人电脑生产商都是他的客户。瑞士和中国的工程师可以以一种完美的方式互补,他说。

洪锦维,这位个头不高但很可能不久就会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企业家告诉我们,这种使用方便的技术将把我们带向未来。此外,他采用的在中国和瑞士之间进行工作分担的模式也将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

swissinfo.ch:锦维,是什么让你想成为一名企业家的?

洪锦维:就像我的家庭和我十分喜欢在瑞士居住一样,从职业的角度来看,我感到在一家跨国企业做工程师不是我的兴趣所在,而且局限了我的职业选择。

因此2000年在我40岁的时候,我决定离开以前所在的公司,开始自己的事业。虽然我当时没有什么钱,我还是在瑞士成立了一家小型的半导体公司。

你当时向银行贷款了吧。

没有。新公司的融资来自于一位台湾的投资者。很有趣的是,我可以很容易的在台湾筹到钱,可是要想在瑞士的银行机构取得信贷就难得多!在瑞士,你需要向银行提供许多材料,可是最后他们却拒绝你的信贷请求。也许是因为瑞士以前没有半导体产业的信贷记录,因此银行总是避免向这个行业提供信贷。

你的台湾投资商后来选择了撤资,为什么?

我们在预期上的差距越来越大,而且台湾人以没有耐心著称,当时我们没有达到母公司设定的目标,因此他们在2006年关掉了在瑞士的业务。

你当时是怎么处理这一局面的?

那是一个很困难的时期,我们都觉得很不光彩。不过,我和我的团队保持着很亲密的关系,这在当时帮了我大忙。最重要的是,我一直都对我们的技术充满了信心!后来我就开始在中国展示并宣传我们的技术,寻找新的投资者。但是我们大约有半年的时间都没有找到新的投资,后来iphone在2007年问世,这一事件改变了一切!最后,终于有人对我们产生了兴趣,我也在中国找到了风险资本,我又可以一切从头开始了。

你第一次拿到iphone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

我当时想我们和iphone是在同一水平线上竞争的。

你们的技术和iphone有什么不同?

我们的技术提供更好的视角、耗电量低,而且与苹果很不同的是:我们的技术可以应用在大屏幕上!当然,在市场营销和名气方面,我们根本无法与苹果相比。

你的公司现在有多大?

我们大概有100名员工,其中75名在中国。我们只是一个芯片开发商,在客户端,还有另外150名员工负责把我们的产品连接到客户的设备和软件上。世界五大电脑生厂商都是我们的客户:宏碁、戴尔、惠普、联想和华硕。

你们的芯片产量有多大?

我们去年秋天开始销售,每个月可以销量100万个芯片。我们应该注意的是,现在销售的电脑里只有不到1%使用的是触摸屏,而触摸屏技术就是未来。我预计在未来5年的时间里,50%的个人电脑、手提电脑、智能手机等都会使用触摸屏系统。

你们的竞争对手有哪些?

像Apple, Atmel, Synaptics和Cypress等公司。他们相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很大的公司,不过这些大公司都是从小公司开始做起的。

除了手提电脑和智能手机外,你们的技术未来还可以应用在哪些领域呢?

下一步是集成解决方案。类似的“人机交互”应用是无穷尽的!比如说智能家庭,用触摸屏控制照明、冷气、保安或给家里的植物浇水等。

此外,电冰箱、摄像机、医疗设备和工业控件也都可以由触摸屏来控制。10年后,汽车也将由触摸屏控制,飞机上的显示屏也会更新为触摸屏;我敢说到时如果你去餐厅就餐的话,你将可以直接通过餐桌上的集成触摸屏看菜单并点菜。这些应用的便捷之处是显而易见的–还可以用于为孩子和老人服务,这也是未来可以进一步发展的领域。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也想投资你们公司了!

如果你想投资的话随时给我打电话(笑)。

你怎么保持你们公司的竞争优势呢?也许三年以后大家就都可以做这种业务了。

这也许会发生,不过可能性不大。我来解释一下原因:开发芯片是一回事,可是把方案与客户的产品结合起来是另外一回事。客户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我们也可以从客户的投入、经验、要求和愿望中获益。调整方案是一个长期的成本较高的过程。我们已经与这个行业的主要企业建立的联系,对于新进入者来说,这个过程是十分困难的。现在我们的成本已经很低了,每个芯片只要4美分,我们销售给顾客的价格是1.6美元。

现在公司的大股东有哪些?

一位中国的个人投资者拥有54%的股份,中国当地政府也拥有10%的股份,另外36%的股份由我和我们公司的主要员工占有。

你的公司有没有上市计划?

有。我们计划在未来三年内上市。

在哪里上市?

不会在瑞士,因为对于我们这样的企业来说在瑞士上市不是很好的选择。我们希望可以在深圳、台北或是纳斯达克上市。

你在瑞士做工程师时拥有很有限的职业选择机会。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吗?

在像半导体这样的领域是这样的。年轻、充满理想的毕业生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国家寻求事业上的发展,这对于瑞士经济来说是不健康的。

尽管瑞士拥有世界级的高校,拥有世界级的优秀科学家,但是瑞士社会没有为工程师和创新者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这是一件很遗憾的事,因为强大的创新性产业可以创造更多更好的工作机会。

有没有其他公司有兼并你们的意向?

有很多公司想兼并我们。目前我们公司的价值已经是刚成立时的8倍,不过我不可能把公司卖给其他人的,尤其是在经历过台湾的投资人后。因为母公司可以随时改变他们的做法,而你只能服从。

Pixcir是一家瑞士企业,那它在中国有没有开展创新活动?

没有。不过以后肯定会有的,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在中国注册了80个商标。我们最先进和最核心的技术都是在瑞士形成的,我们在瑞士没有任何销售收入,它只是一个成本和创新中心。

在你们公司你是如何把亚洲和瑞士连接起来的?

我所做的就是很好的利用这两种文化中的精髓!生产(手提电脑和个人电脑)基地在亚洲,客户也在亚洲,市场在亚洲!我的目标和每天都要面临的挑战是把瑞士技术与顾客的产品连接起来,并把利润送回瑞士以保证高科技研究不中断地进行。

你似乎做到了这一点。

是的,不过很少有人能够建立这种连接。我了解不同的思维方式,也知道如何推动大家工作!

你所知道的不同之处有哪些–从思维方式层面来讲?

(思考)与中国人不同,只要能够生活的还不错,瑞士人并不在乎钱。瑞士人在思考时想的更深入也更长远。另外,瑞士人都是完美主义者,这不总是一件好事!举个例子来说,新技术总是不完美的,因此瑞士人会不断地调试、评估、测验、再次调试等反复操作。但是市场不等人!其实一些不太完美的模式也可以放到市场上去!而收入则可以再次投入到创新和改进上。可是这不是瑞士的做法,瑞士人总是等很长时间才把技术投向市场。另外一个极端可能是台湾人,如果他们今天对你进行了投资,他们希望明天你就能够拿出产品。

中国人和台湾人的特点是执着、结果导向和努力工作,但是在创新新技术上并不十分在行。如果把这些特点与创新型的瑞士工程师结合起来,那就十分完美了!开发新技术是一回事——这是瑞士人所擅长的,实施新技术却是另外一回事。我很抱歉不得不提到的是瑞士的工程师常常缺乏实施和营销新技术的技能。

59岁,他把自己的名字简称为“JW”。

他办公室里主要的布置是一个很大的鱼缸和一个Coop咖啡机。

这位穿着随意、同时持有台湾和瑞士护照的高科技企业家主要有两个办公地点:苏州和苏黎世。

洪锦维于1989年代表飞利浦来到瑞士工作,他和妻子原本不打算在瑞士常住,可是他们慢慢的爱上了这个国家,并决定永久的定居下来。

他曾在台湾和美国(俄亥俄)读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机电工程师。

2000年,他在苏黎世开创了自己的半导体公司。

如今,由于工作关系他经常飞来飞去,基本每隔三天就要搭乘飞机飞往下一个目的地。

他的妻子和两个孩子在弗劳恩费尔德(图尔高)生活。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