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瑞士人买房故事:向往但不勉强

人去楼空
人去楼空 Keystone

米丽娅姆正怀着第二个孩子,也刚刚搬进结婚以来的第二个家。她一家三口原本住在小城奥尔滕(Olten)一个由老厂房改造的现代化Loft,但周边工业区的环境和冬冷夏热的室温让他们最终决定换个环境。他们在伯尔尼城里一个颇有传统的居住区找到了新家-一套在文物保护老楼里的两室一厅公寓。两个居所风格迥异,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它们都是租来的家。

在中国,房子就好比命根子,婚姻、生子、养老全靠它- 买了房,人生才有底气。那“财大气粗”的瑞士人呢?瑞士联邦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瑞士只有37.5%的住户住的是自己的房产,绝大多数瑞士家庭依然在租房而居。瑞士房东的比例大大低于德国(43%)、法国(56%)和意大利(73%)。有钱却不买房,这是为什么?

“业主”身份来之不易

瑞士是出了名的租房大国。“租房省心,只要交租金和供暖费,余下的就都不用你操心了。如果房间设施出了问题,房东会花钱修理,”电脑工程师马尔库斯解释道:“而且,我现在事业正起步,以后可能会更换工作城市,现在买房为时过早。”而立之年的他现在和女朋友住在首都伯尔尼城中的一个小三居,两人平摊1900瑞郎的月租。他的话代表了不少瑞士年轻人的想法。

瑞士人爱租房,这不光是心态问题,也有其历史原因:在1912至1965年间,瑞士民法禁止单一公寓的买卖(Interdiction de PPE),也就是说,在瑞士不能只购买一间公寓,想买房,必须买下整座楼宇。当时的立法者认为,“一楼多房东”的状况容易引起不必要利益纠纷,而且在土地登记时,定义房东的所有份额也过于复杂。所以说,在100年前的瑞士,只有相当富有的人才当得了房东。

两个购房黄金计算式

如果你正在认真考虑在瑞士购入房产,那不妨参考一下瑞士相关专业网站提供的两个计算购买能力的公式:

首先,购房者必须持有至少为房产总价20%的资金,用来缴首付。除此之外,公证手续费和购房税(比例因州而异)的支出也不能忽视。

其次,为了确保房贷利息不对买房者构成经济压力,其年工资的三分之一不能低于房产总价格的6%。

举例来说,如果购买一栋80万瑞郎的别墅,买房者手头则必须持有至少16万瑞郎的资金,而且年工资不能低于14.4万瑞郎。

来源:infomaison

这一情况在上世纪60年代发生了改变。自从单套公寓买卖合法化以来,瑞士的有房族比例显著提高。1990至2000年间,瑞士境内“多业主共有”的楼宇数量猛增了91%(从122000增至237000座) ;而且,在新业主中,三分之二的人买的都是单套公寓。

此外,上世纪90年代,瑞士法律还开始允许购房者动用积蓄下来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金和个人养老保险金来交纳购房首付-这无疑让瑞士的购房门槛又降了一截儿。

不过,在政策门槛降低的同时,市场门槛却高居不下:瑞士的昂贵人工直接导致新建房高昂的造价。2012年的一项调查显示,瑞士住房(包括别墅和公寓)的平均建造费用为24万瑞郎,是西欧国家平均值的2倍。另外,在瑞士贷款买房,必须缴付20%的首付,在其他国家购房并不一定有此要求。

谁都想买房?

“要是中了彩票,所有瑞士人都会去买房,”米丽娅姆说。

事实也映证了这一点:1970年,瑞士有房族的比例仅有28%,而40多年后的今天,这一比例已经上升至近38%-买房越来越成为大势所趋。瑞士信贷(Crédit Suisse)的比较研究显示,由于房贷利率近几年持续走低,买房比租房更具理财优势。长期计算下来,买房者比租房者最多能节省三分之一的住房开支。

米丽娅姆和丈夫都有稳定的收入,要在中国,也许他们也会张罗买房吧。但这瑞士小两口儿目前完全没有买房的打算。“我不是不想买房,我是不想凑合着买。”

的确,瑞士人在买房问题上态度比较谨慎,但谨慎不代表不向往。“如果租房,七八成满意就可以了,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社区好,邻里好,附近有咖啡馆儿,孩子上托儿所方便。没有院子,有大阳台也很好,”米丽娅姆对理想的家有着清晰的设想,“要是买房,我想买阿勒河边带小院儿的老房子。对我来说,一个房子有没有气氛比浴室有没有地暖更重要。我的终极梦想就是穿着泳衣走出家门,几步就可以下河游泳。”

这个梦想什么时候能够实现?米丽娅姆倒并不着急:“以我们现在的经济实力,还买不了这样的房子,但我们也不想凑活买个不喜欢的,或者倾其所有,为了买房而成为房奴。”

代代的沿袭?

其实在瑞士租房住好处也不少:这里的租房市场上有很多硬件过硬、环境良好的出租房。如果勉强买房,很多人的经济实力并不能保证维持租房时的居住条件。米丽娅姆和丈夫很满意现在租住的房子,但每月租金2400瑞郎,也是比不小的开支,她说:“租房就攒不下钱买房,买不了房就得继续租房,人们常常处于这样的循环。年轻人不太可能买房。除非家里本身有房产,否则光靠工资来购房很难。”

阿德里安刚刚从父母手中买下了的自己打小就住的房子。但接手父母的房子对他来说,并非理所当然,而是深思熟虑后的抉择。去年,当他的父母希望搬进适合老人居住的公寓时,他和妻子女儿一家三口也正在考虑扩大居住面积。购买价格高昂的新建住房,经济压力过大,而购买家族老房子则是更切实际的选择。

买老房子就得装修,这就不会构成经济压力吗?“我家的房子基础很好,所以装修费在我们能够承担的范围内,”阿德里安解释说:“压力有是有,但并不是日常的财政压力,而是作为房子主人不愿失去它的一种心理。买房后,家里的现金储备大幅减少,资金都压在了房子上。一旦遇到意外的开支,很容易出现问题。”

越有感情,越怕失去-对于房产也一样。“我在这里度过童年,现在带着自己的小家又回来了。住在这儿,以前美好的回忆时常会浮现在眼前。这座房子里能够承载下一代人的欢乐,这令我的父母和妹妹也很高兴。”

无独有偶,不少瑞士人家出售自己房产时都倾向于将房子卖给有孩子的人家。就像阿德里安说的:“我想如果我老了,我也会很乐意把这座房子交予一个年轻的家庭。”能成全另一个家庭的安居和幸福是很多瑞士人卖房时的愿望。

是的,房子在大多瑞士人眼里既非保值的投资,亦非生存的保险。房子更是一种生活的传承。正因如此,卖房、买房在他们看来是慎重的大事,向往但不勉强。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