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人也有七年之痒

“七年之痒”之说无从证实,但又似乎不假。上世纪50年代,玛丽莲·梦露主演的同名电影,让这一概念广入人心。从此,婚姻中人便多了一份警醒。不过,从瑞士的最新统计数字来看,瑞士男女终究也逃不过七年这个“坎儿”。
瑞士联邦统计局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瑞士每千名人口(包括儿童、成人和老人)中登记结婚的有5.1对儿,而离婚的有2对儿。而在瑞士该年的离婚统计中,有937对夫妇在婚姻第7年分道扬镳-这一数字高于所有其他婚内单年的离婚数量。
阶段性来看,2014年,在结婚4年内就离婚的夫妇有2062对儿,而在婚姻5至9年间离异的夫妻则猛增至4256对儿(这同七年之痒的“贡献”密不可分);不过离婚大户还得算结婚15年以上的老夫老妻,他们当中有7375对儿于去年走出了围城。
七年秘密的新解
对于神秘的“七年”,有颇多解释,但都没有确凿依据:有人说,七年是婚姻走向平淡,夫妻关系面临低潮的敏感时期,走过便好,走不过便离。还有人说,人体细胞每七年会完成一次整体新陈代谢,而情感和记忆也会随之流失。
而瑞士婚姻关系调解专家Rainer Grunert从追朔历史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新解”:古时的人类不是以家庭,而是以部落为单位生活,当一个孩子长到7岁时,基本上可以独立在群落中生存,而父母也就此卸去养育之责,伴侣关系也就不再是必须。而这种七年的心理反射至今还深深扎根于人类的潜意识中。
婚姻更加巩固
尽管七年是个坎儿,但它并没有根本上恶化瑞士人的婚姻状况。
从最近5年的数据来看,瑞士人婚姻呈现更加稳定的状态:离婚夫妻的“平均婚姻寿命”从2010年的14.5年增至2014年的15年;离婚数量从2010年的2.2万宗减至2014年的1.67万。
瑞士人婚姻巩固性的地域差异也十分明显:在法语区的纳沙泰尔州,每两对夫妇中就有一对最终走向离婚;而在德语山区的乌里州,离婚率只有25%左右。
离婚不论年龄
从年龄统计来看,瑞士男性、女性离婚的峰值年龄分别是50岁和45岁。这正好和中年危机的年龄契合。人生过半之时,为后半段人生重新抉择,这在发达工业化社会中,早已不是新鲜事。
当然,离婚也不只是中青年的专利,去年,瑞士最老的离婚者是一位92岁的老奶奶。谁说年老就没有重新选择的权利?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