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中国捡了瑞士的一个大漏儿?

列车制造商Stadler与伊朗几十亿的生意悬在半空
列车制造商Stadler Rail与伊朗几十亿的生意悬在半空 Keystone

与伊朗可以做点大生意的兴奋,只持续了很短的时间。美国针对这个宗教国家新的制裁令,让瑞士逆风而驰;而迎头赶上的,则是中国。

​​​​​​​

尚在3月初的时候,瑞士驻德黑兰使馆和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IRNA)还用骄傲的口吻宣布,瑞士Stadler Rail列车制造公司签署了几十亿(令人信以为真)的合同,要向伊朗输送近千辆地铁车厢。

是高兴地太早了,还是白费力气?据《一瞥》(Blick)报报道,这笔生意马上要泡汤。自从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推出核协议,与伊朗做生意就又变成了一种风险,尤其对那些要看美国脸色的公司来说。这些公司左右为难,被推到世界政治中两个敌对阵营的前列。

Stadler列车制造商的销售总监Peter Jenelten向《Blick》披露,“伊朗不能永远地等待。所以地铁的合同很可能被中国人抢走”。

东部瑞士Bauer轨道车辆公司的媒体负责人Marina Winder向瑞士资讯swissinfo.ch否定了报纸的报道,但没有准确表示哪里“不对”。Stadler与伊朗工业发展和革新组织(IDRO)于2月份签订了意向声明,(还)没有签署合同,Winder表示。

“Stadler的谈判成果马上就要出来了,但还不确定,与IDRO的合同是否会受到美国制裁的影响。当然Stadler会遵守制裁和贸易禁运。”Bauer轨道车辆公司这样表示。

伊朗,或者美国

前瑞士驻德黑兰大使、现任瑞士-伊朗经济协会主席Philippe Welti解析了这种两难选择:所有立足于全球的公司都会遇到如何与近东第二大经济体做生意的问题。

现在的出口企业就要评估风险:要么放弃与伊朗的生意;要么甘冒受惩罚的风险,等着美国的经济势力伸长胳膊够到你。“对大部分公司来说,’账单’会来得很快”。越来越多的欧洲公司开始撤离,“我们经济协会的一个会员告诉我,’事先已经付过钱的机器,我们还能往伊朗运,但这之后,就免谈了’”。

瑞士和欧盟对此毫无招架之力,尽管他们总是大声宣称,这样的制裁是无效的,这位伊朗专家说。

“美国试图把美国的法律贯彻到全世界。但法律上又不允许,于是它就用上了经济手段。这种狂妄强权的目的是,完全孤立伊朗。这只有当全世界都参与制裁才可以做到”。特朗普完全不顾及他人的利益,甚至同盟国的也不管。

相关内容
铁路行业咨询专家崔军女士

相关内容

“如果中国火车穿越瑞士圣哥达,我一点都不会奇怪”

此内容发布于 崔军,一个男性十足的名字,做着非常男性的事业,却是一位熟识火车及跨文化谈判领域的优雅女性。她说:“中国铁路在欧洲市场占领一席之地只是个时间问题,低估中国铁路不是明智之举。”

更多阅览 “如果中国火车穿越瑞士圣哥达,我一点都不会奇怪”

中国会见缝插针

对那些在伊朗有自主投资或建立了自有工业基地的公司来说,制裁带来的问题更大,因为他们难以在3个月内关停。这些公司陷入两难,例如瑞士Bauer轨道车辆公司,他们很愿意向伊朗出售 120列机车,但又不想放弃美国市场。

伊朗可不会永久地等待瑞士公司,“中国会见缝插针填补每一个空缺,只要有。而且中国工业产品的质量也在持续提升中。”Welti说。

中国有许多王牌

来自中国的竞争对手可能是位于北京的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CRRC),拥有18万员工,中国的铁道工业咨询专家崔军对瑞士资讯swissinfo.ch说。她坚信,或早或晚,中国的火车将在欧洲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对中国来说,伊朗市场在“一带一路”(新丝绸之路)的框架下,为创建亚洲内部的商贸网络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自己过剩的工业产能通过出口得到释放,另一方面,从油气大国伊朗那里获取能源供给的保障。

中国还另有一张王牌在手:它能够提供毫无障碍的支付往来服务。“西方的支付系统如今已无孤岛。每个银行都隶属于全球的网络,”前任瑞士大使Welti说。少数西方企业尝试同近东的空壳公司合作,希望绕过制裁。这样的防护罩并非全无可能,但非常复杂、风险也大、不稳定,主要是昂贵。“常规的、标准化的支付系统不会让这样的渠道长期存在”。

外部内容

日内瓦商业及存放银行(BCP)已经减少了与伊朗的往来。这家日内瓦银行对其业务进行了清算,并且拒绝了所有新的、与伊朗有关的生意往来,该银行如此表示。BCP银行于2013年被委任为官方的、与伊朗进行国际交易的中间金融机构。

那么,那些上一次禁运时依然与伊朗保留着经济关系的公司呢?例如诺华多年来向伊朗提供药物,还有Uzwil的Bühler公司,他们生产的粮食、食品加工机,自1976年起就出现在伊朗,并且建有多家子公司。

据Welti表示,这些公司也面临着同样的策略风险评估。“只要是做全球贸易的,就会感受到来自美国的压力,而且不仅仅是在美国”。

刚被点燃的掘金热情

在签署了核协议之后,伊朗应停止建造原子弹,以换取逐步取消针对该国的制裁,这一发展自 2015年起在某些西方的经济行业掀起了一股掘金浪潮情绪,瑞士也未能免俗。许多国家纷纷派出由高级别的政治、经济界代表所组成的代表团前往德黑兰,为了能够及时站稳脚跟、赚取利益。

瑞士联邦也不想落后,2016年时任联邦总统和经济部长的施耐德-阿曼(Johann Schneider-Ammann)率一整队企业代表,与伊朗总统哈桑·鲁哈尼(Hassan Rohani)碰面,为了加深两国的经济关系。

事实上,向伊朗的出口也确实开始增多,2017比前一年增长了7.6%达到5.36亿瑞郎。一些企业,如大宗商品贸易商嘉能可(Glencore)、建材巨头Lafarge-Holcim、工业集团ABB、苏尔寿、电梯生产商迅达(Schindler)、缆车制造商Bartholet、纺织机生产商SSM、汽车生产供应商Autoneum、轨道车辆生产商Stadler Rail等,都在参与伊朗的基础设施建设时嗅到了巨大的商机。

(翻译:宋婷)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