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老年合租公寓是養老的另一選擇嗎?

雷諾-特里佩特(Renaud Tripet)與弟弟、妹妹和伴侶住在父母的老房子裡。
雷諾-特里佩特(Renaud Tripet)與弟弟、妹妹和伴侶住在父母的老房子裡。 Eva Hirschi

現在瑞士人入住安養中心的時間越來越晚,老年人的居住方式也在發生變化。合住理念又開始在社會上抬頭--當然在瑞士的這種搭伙同住也是講究品質的。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吃早餐的時間對我們來說就像是開一個家庭會議,”雷諾·特里佩特(Renaud Tripet)說。每天早上72歲的他都會和67歲的妹妹安妮·維羅妮卡、73歲的哥哥讓-米歇爾以及72歲的妻子約瑟琳一起坐在廚房的餐桌旁共進早餐,同時一起討論當天的計畫。

這幾個上了年紀的人一起合住在這個位於納沙泰爾州Cernier的公寓裡已經有20年之久了。雷諾說:“我們每個人的性格都很不相同,但我們相處得很好。”但這並不是說,他們做什麼事都在一起,“每個人都有自己每天的活動計畫。但如果我們都在家,我們就會一起吃飯。”

經濟上划算

儘管他們四個人都沒有過合租的經歷,但他們還是決定邁出這一步。最初是因為他們生病的母親,那時候她需要有人照護,所以兩兄弟就都搬回了家;雷諾妻子約瑟琳也同意他們這樣做。 “母親去世後,我們和岳母住在一起,照顧她,”雷諾說。岳母去世後,他們三人決定繼續以合租的形式生活在一起。

妹妹安妮-維羅妮卡是後來加入進來的,這所房子裡有足夠的地方,廚房、客廳和電視角落是大家共用區域,花園和可以望見白朗峰的大陽台也是。

“對我們來說,住在一起明顯好處比壞處多,”雷諾說,而且體現在各方面:“這讓我們充滿活力,如果有誰情緒低落了,會有三個人來給她/他打氣。”

而且住在一起,經濟上很划得來。

對安養中心的需求減少

他們這種養老合住模式似乎在瑞士尚不多見,雷諾不知道還有人也像他們這樣合住。 “我經常聽到有人說我們的這種模式很有意思,但許多人還是沒有勇氣這麼做。”很難說瑞士有多少這樣的合住實例–通常情況下,就像在Cernier一樣,都是由家庭內部的私人提議,例如兄弟姐妹組成這樣的合住形式。

但根據數據,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瑞士安養中心的入住人數與退休人數的比例一直在下降。從2000年到2019年,80歲及以上的老人住在安養中心和療養院的比例從21%下降到15%。

“如果有可能,人們都願意留在家裡,偶爾或定期請人來提供一些幫助,”洛桑社會工作專科大學教授Valérie Hugentobler說。她參與了一項以老年人居住形式為主題的全國性研究。研究結果顯示:老年人進入照護機構或安養中心的時間越來越晚,目前這個年齡是81.7歲。

為什麼盡可能長時間地在家中生活這一流行模式,從長遠來看存在問題,以下是我們的相關報導:

相关内容
Eine Betreuerin macht einer älteren Frau die Frisur

相关内容

瑞士老人:在家终老也有美中不足

此内容发布于 只要条件允许,许多老人愿意尽可能留在家中养老。在瑞士照顾他们的往往是来自东欧的女性,她们中的大多数都不得不忍受近乎剥削的工作待遇。

更多阅览 瑞士老人:在家终老也有美中不足

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些留在家裡的老年人在入住安養中心之前不會出現健康問題:“這裡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有完善的門診機構;尤其是家庭成員對老人的支持和幫助更為重要。”在整個瑞士,特別是在法語區,各州都在促進門診照護和上門服務機構的發展,以便老年人能夠更久地留在家裡。

但這樣的服務是需要成本的。那麼那種可以相互照應的老年合租公寓是不是一個替代安養中心的新趨勢? “對於那些不再有很多親人;有時需要幫助;希望與社會接觸或經濟狀況緊張的老年人來說,合租的理念無疑是可取的,”瑞士老年人救助協會Pro Senectute Switzerland的Peter Burri Follath說。然而,他並不認為這是一種新的趨勢:“目前這還只是一些個別現象。”

合住社區(房)而不是合租公寓

一種所謂的中間形式–合住社區形式(以下簡稱:合租房)似乎更常見一些。這裡的住戶通常都有自己的浴室和一個小廚房,有時甚至還有自己的客廳,但某些空間是共用的。伯恩的Stürlerhaus就是一個這樣的例子:這座伯恩的大型貴族宅邸的歷史可追溯到1659年,距離阿爾河僅幾步之遙,21年來10個人分別住在這幢樓的7個單獨公寓中。

伯恩阿勒河邊的Stürlerhaus大樓,這裡住了10個上了年紀的人,他們在這裡過著相互照應又相對獨立的養老生活。
伯恩阿勒河邊的Stürlerhaus大樓,這裡住了10個上了年紀的人,他們在這裡過著相互照應又相對獨立的養老生活。 Eva Hirschi

“我從來不能想像要離開自己的家,”理查德·赫爾說。他今年89歲,是這所房子裡最年長的住戶,但他的妻子卻想出了這個主意,住進一個合住房,免得老了以後太孤獨。於是她和另外兩位女士一起,在熟人中尋找同樣有這種想法的人。這項計畫花了將近五年的時間,就連找到合適的房子都不那麼容易。

聯合項目

儘管各自有自己的獨立空間,但這裡還是會經常舉辦集體活動,貝蒂娜·施泰因林(Bettina Steinlin)和理查德·赫爾說:樓裡有一個很大的公共廚房、一張大餐桌、一個電視室以及多個花園角落,都能起到促進友誼的作用。

每週日這裡都會舉辦早午餐聚餐,住戶們還加入了園藝、財務、建築和文化等各種工作小組。每兩週召開一次住戶會議,討論需要做的事情。最後以民主方式做出決定,會議主持者和記錄者由住戶輪流擔任。會後,大家會一起吃飯。

貝蒂娜決定住進合住房,是因為她早年喪偶,不久後孩子們也都搬了出去。她不想一個人住在一幢獨棟房子裡,她說:“我的孩子們看到我過得很好,也很放心,這位即將年滿80歲的女性說,雖然住戶大會有時會讓人感到有些疲憊,但是“相互溝通、共同討論、容忍不同意見,這會讓人保持頭腦清晰。 ”

理查德貝蒂娜很享受這種合住的養老方式。
理查德貝蒂娜很享受這種合住的養老方式。 Eva Hirschi

然而,這種居住形式也不是永久性的:不久前一位住戶因患上了帕金森而不得不搬出去了,照顧他,對他的妻子來說太辛苦了。他現在住在一家安養中心裡,他的妻子幾乎每天都去看他,但她仍然住在這幢樓裡。對於其他住戶來說,也要逐漸面對年紀問題了。

只要身體好

這種情況對於老年救助協會Pro Senectute來說並不陌生:“通常情況下,配偶會承擔照顧身體出現問題老伴的職責,”Burri Follath說:“但他們自己往往也力不從心。此外,如果生病的老伴大小便失禁或需要全天候照顧,情況就會變得更糟。”因此現在人們正在尋找其他的方式來協助生病老伴的配偶,比如通過專業輔導或分擔日常工作。

在國外有各種養老模式:丹麥堪稱是老年合住房的先驅;在瑞典,這樣的合住房也很受歡迎,並得到了國家的支持;德國則是歐洲跨代合住的典範;在65歲以上人口比例最高的日本,2000年才出現安養中心這種機構–在此之前,老年照護是醫療保健的一部分,一般都只在醫院照護老人,通常情況下,老年人會和子女一家住在一起。

未雨綢繆

晚年的居住方式的選擇是非常個人化的。伯恩市老年能力中心的項目負責人Ursula Rettinghaus說:“我認為,儘早籌劃合住方式事關重要,我們偶爾會接到一些老人的電話,他們想在合租公寓裡找一個位置,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Pro Senectute也建議:“等到不能再爬樓梯了再行動,就幾乎太晚了,”Burri Follath說:“儘早調整住房環境可以讓人在自己家裡住得更久。”這可能涉及到住房結構上的調整,例如樓梯、門檻或浴室的改建。但不容忽視的還有與超市、診所或公共交通的距離。

對於老年合住房也同樣要考慮這些因素,在Cernier的合住屋裡,或者用雷諾的話說俱樂部裡,也在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想把浴缸換成淋浴房;我還想安裝一部電梯。”因為他們非常肯定:四人希望盡可能長久地住在這裡。

(譯自德文:楊煦冬)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