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资单上,唯一对每位职场人士而言都一视同仁、毫无二致的,就是从当月工资里扣除各项社会保障缴纳金的比例。
Keystone
谁是近年来瑞士薪酬排行榜上最亮眼的高富帅或矮挫穷?苏黎世州发布的统计数据逐一列明了从出租车司机到外交官各行各业从业人员当地工资水平及升降幅动向。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人的富有可谓举世闻名。不过要用一句话精准地概括瑞士人的收入可没那么简单。和世界上其他地方一样,瑞士人的薪酬也因教育程度、性别、职场资历以及工作地点而各异。
由苏黎世经济与劳动办公室(德、英)外部链接编撰发行的厚达768页的《工资年鉴》(德、英)外部链接,收录汇编了瑞士各行业劳动者工资数据,其中涵盖了最低薪资标准,以及基于年龄和工作经验核算出的业内平均工资水准等信息。它无疑为国民提供了具有代表性的薪酬指南。
1. 外交官
据《工资年鉴》所提供的信息,外交团团长位居薪酬最高行列,平均每月薪资高达13555瑞郎(约合人民币88678元)。
Keystone
2. 陆军训练官
自2006年迄今,陆军训练官工资涨幅高达22%,2018年每月可赚得8192瑞郎(约合人民币53593元)。
Keystone
3. 小学教师
自2006年以来,小学教师在所有职业中以36%的薪酬涨幅创下瑞士之最,现业内平均月薪为6981瑞郎(约合人民币45670元)。不过,在不同的州之间,小学教师工资差异极大。
Keystone
4.记者
拥有三年新闻从业经验的记者,业内平均每月工资收入为6440瑞郎(约合人民币42131元)。当然,这只是一个该行业建议平均工资水准。
Keystone
5. 助产士
根据瑞士联邦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瑞士劳动力市场平均月薪为6189瑞郎(约合人民币40489元)。而助产士凭借每月6229瑞郎(约合人民币40751元)的收入超过了这一平均线。
Keystone
6. 瓦工
按照外界猜测,建筑工人往往属于低薪群体。然而在瑞士,事实却并非如此:拥有四年以上从业经验、且训练有素的瓦工,每月薪酬可达到5553瑞郎(约合人民币36328元)
Keystone
7. 幼师
自2006年迄今,幼师的薪酬涨幅达到了33%。而苏黎世地区幼儿园老师平均每月可拿到4977瑞郎(约合人民币32560元)的工资。
Keystone
8. 木匠
回溯2006年至今的统计数据,木匠可谓是极少数工资呈下降之势的行业之一,从整体行业来看,降幅达到了5%。一位训练有素的木匠月薪为4435瑞郎(约合人民币29014元)。
Keystone
9. 图书管理员
左翼政治家群体与工会时常会呼吁将瑞士职场最低工资标准划定为每月4000瑞郎(约合人民币26168元)-而这一数字恰恰是刚入行的图书管理员的月薪。
Keystone
10. 出租车司机
2006年迄今,出租车司机的工资降幅高达15%,平均每位从业者每月收入仅为3200瑞郎(20935元)。
Keystone
虽说对身处其他国家的人来说,瑞士本国收入之高看似让人羡慕嫉妒恨,但更为重要的是您可别忘了,瑞士的生活成本之贵也让人割肉痛心,光是每月缴纳的房租就占到了月薪的约三分之一。
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
在瑞士月薪6000瑞郎意味着什么?
此内容发布于
当瑞士人出国旅行,尤其是到那些收入明显处于劣势的国家,如果有人询问他们的薪水,他们就会立刻调转话题或者偶尔撒谎敷衍了事。如何让别人理解他们五、六千欧元的月收入其实与对方所赚的一千、两千欧元没有可比性呢?
更多阅览 在瑞士月薪6000瑞郎意味着什么?
阅读更多
相关内容
苏黎世外籍雇员平均年薪超20万美金
此内容发布于
就收入而言,瑞士苏黎世和日内瓦对外籍人士可谓“慷慨多金之地”,这两个城市的非瑞士籍雇员今年的薪资待遇有望分别达到人均20.6875万瑞郎(折合人民币约为139.17万元)和18.4942万瑞郎(约合人民币124.42万元),位居全球第三和第五位。
更多阅览 苏黎世外籍雇员平均年薪超20万美金
相关内容
全球财富排名,瑞士人最豪
此内容发布于
根据《2017年瑞士信贷全球财富报告》(2017 Credit Suisse Global Wealth Report),瑞士成年人的平均财富达到537’600美元(528’000瑞士法郎)。
更多阅览 全球财富排名,瑞士人最豪
相关内容
2016瑞士各行业工资大揭底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人是出了名的“低调富有”,常常对收入话题三缄其口。倒不是因为文人气质,耻于谈钱,而是他们认为工资属于个人隐私。不过近十几年来,瑞士每年都会出版一部瑞士工资年鉴,汇总并分析各行各业的年度工资水平及其发展动向。想知道不爱谈钱的瑞士人到底挣多少吗?一起来看看瑞士2016年工资年鉴怎么说。
更多阅览 2016瑞士各行业工资大揭底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