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众筹在瑞士

合唱团指挥Helene Haegi在众筹上并不成功:“我们的成员相互联络得很好,但不是通过网络。” zVg

众筹在世界范围内成为大众获得资金的流行方式。瑞士也存在众筹文化,但是并不是所有众筹项目都能成功。玩不转社交媒体的人,根本没有机会获得众筹。不太流行的艺术表演也很难利用众筹有所起色,瑞士的两个事例说明了一些问题。

尽管众筹在瑞士还处于最初阶段,2015年瑞士网络用户为500个文化项目投资了600万瑞郎。“在美国私人赞助比瑞士更具传统,”34岁的Melina Roshard这样说,她是瑞士最具威望的众筹平台Wemakeit负责人,也是瑞士第一个众筹项目的伴随者。“但是众筹在瑞士音乐和电影行业,已经扎稳了脚跟,因此我们想,在其他领域也将会迅速增长。”

瑞士众筹情况

  •  2015年共有1342个项目筹到了2730万瑞郎的资金。
  •  75%项目来自于城市地区。
  •  几乎50%都是众扶项目。
  • 一般情况下,筹款人与捐款人居住地的距离只有12公里。
  • 众扶项目的成功率为65%。
  • 最有可能成功的众扶项目类别为:音乐/活动;科技/衍生公司;社会/公众项目
  • 最有名的众筹平台:Wemakeit,100days

事实的确如此,根据卢塞恩高校的一项调查,去年9万人投资2730万瑞郎在各种众筹项目中,与2013年相比增加了1倍多,而且这种现象还呈增长趋势。

在网络中有无数种教材,告诉人们怎样成功地为众筹项目作宣传。在美国和英国甚至衍生出一种咨询业务。“这里学问可多了,”苏黎世记者、DJ和业余音乐家Markus Krucker说,今年7月,他与一位朋友一起,成功发起了众筹项目“Fred&Walt外部链接”,三年来,他们自己写歌让苏黎世的音乐人演唱,现在出了专辑,想制成唱片,这当然需要资金。

于是他们想到了众筹:Fred&Walt拍摄了一个有趣的视频lustiges Video外部链接,组织吸引人的活动,活跃在各个社交网站上。他们当然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项目中的很多音乐人都在同一座城市,所以他们能够一炮走红。对于众筹来说,当地的网络人脉非常重要。

Fred&Walt:“我们很快就意识到,光靠社交媒体进行推广是远远不够的。” wemakeit

要亲力亲为

然而宣传也不自带延续性,“我们很快发现,仅靠社交媒体做推广是不够的,必须要亲自过问,”这位40岁的音乐家表示。因此他们还去发放小海报,并发了很多电子邮件。这种亲力亲为依然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得到很多人的证实。

几乎与此同时,当Markus Krucker在苏黎世发起众筹宣传的时候,25公里之外的Eglisau小村里,合唱团指挥Helene Haegi也发起了她的众筹项目“家乡的旋律”(Heimatliche Klänge外部链接)。她的目标:两个男子合唱团演唱约德尔调,所得收益归非营利组织所有。但是尽管她也上载了视频、也有很好的人脉、也组织了有趣的活动,但是最后Haegi只筹到了她所需的1万瑞郎中的1700瑞郎。

“我的筹款数字设得过高,” Haegi说。她在众筹中的问题是,她的人脉都经常不在线,“有些合唱团成员虽然有Facebook帐号,他们也曾多次转发宣传信息,但是却无人响应。”另外这种乡村合唱团的成员一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他们不太信任网上付款,因此众筹其实尚未逾越代沟的问题。

鼓动和骚扰之间

对Haegi来说,尤其困难的是,找到鼓动和骚扰之间的界限:“你要一直追踪,询问、刨根问底,但是一定要注意分寸,绝对不能给任何人添麻烦。因此有时候我就不好意思再次请求了。”但是规律却是:表现得越积极,越容易筹到钱。

众筹众筹

  • 众扶(Crowdsupporting)用户为一个项目捐款,作为回报得到产品或者服务(常见于文化和社会项目)。有些用户放弃回报,这就是常说的众捐(Crowddonating
  • 众投(Crowdinvesting):用户以投资自有资产的形式投资一个企业,从而获得盈利分红。
  • 众贷(Crowdlending)用户为一个项目提供贷款,从而获得利息。

这两个实例说明,众筹是一种冒险式的筹资,蕴藏着许多可能性,但是对于那些不怎么流行的艺术形态来说,不太容易筹到资金,如果不能在社交媒体上如鱼得水,几乎就不可能有所收获。因此众筹无法取代官方的文化促进活动。但是它可以填补不足,引起关注并能预示趋势,因此众筹在瑞士一般被视为文化领域的市场风向标。

新形势

配比众筹现在瑞士尚属新鲜事物,所谓的配比众筹就是将官方和网络用户的资金接洽在一起:如果一个众筹成功了,那么官方有义务将筹来的资金加倍。荷兰鹿特丹就是通过配比众筹的方式,修建了过街桥。

瑞士在这个方向上才刚刚有些苗头。瑞士电讯公司Swisscom在他们的Music Booster众筹项目中通过配比众筹的形式来促进瑞士乐队的发展。今年春天出现了一个名为Donxt的平台,用户在这里扶持的不是一个产品,而是艺术家本人,支付形式是以月费的形式。据该众筹发起者表示,Donxt一开始就很成功,而且还会继续增长,人们对艺术月费的热衷,显示出一个趋势:音乐制品越来越接近民众。无论是出资5瑞郎还是1万瑞郎,谁都有可能成为资助者。

(翻译:杨煦冬)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