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被炸毁村庄变身瑞士救灾部队演练场

Verletzte Person wird abgeseilt
Thomas Kern/swissinfo.ch

瑞士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废墟村庄,如今已成为全世界的救援力量进行震后及战后演习的地方。

閱讀本文繁體字版本請 點擊此處

日内瓦罗讷河畔的小村Epeisses紧挨着法国,仅有一条窄窄的街和弯弯曲曲的小巷。称其为“村庄”其实并不对:因为这个曾经的采砂场,如今随处可见水泥废墟、被烧毁的汽车和集装箱。几块碎石头和斜挂着的招牌暗示着宜必思酒店曾经的存在。如果炸毁的房子再高一些的话,会让人误以为是在叙利亚的阿勒颇。

一只狗正在水泥块和垃圾中爬,它不时地嗅一嗅、刨一刨,然后突然停下来狂吠。它闻到了人的味道。

在这个晦暗的11月的一天,一个人在等待了几小时之后,终于被毫发无损地从废墟中救了出来。他是瑞士军队救援队复训队员,他的任务就是:扮演地震受害者。

相关内容
on the phone

相关内容

Epeisses演习村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废墟村庄叫Epeisses,是全世界的救援力量进行震后及战后演习的地方。这里随处可见水泥废…

更多阅览 Epeisses演习村

这个人在成吨的碎石下面裹着睡袋过了一夜,没有网络,无聊的他只好看智能手机里的照片:“我分类了上千张照片,”他咧嘴笑着说,之后便就着肉和酱汁儿大口吃起盘子里的蒸土豆。

援助者不应成为额外负担

几米开外,身着橙色防护服的人正用勺子吃着被热水冲开的干粮。他们是来自各个国家的救援部队,为了赢得联合国的国际救援资格证书而聚在这里。在联合国的分级测试中袋装食物是救援者的标配之一。

Berner Platte auf Armeefahrzeug
配合演习的人可以吃上一顿香浓的伯尔尼肉盘;但参加演习的人却只能吃冷冻脱水的即食食品。 Thomas Kern/swissinfo.ch

当国际救援部队在地震、洪水、森林大火和爆炸等灾难事件发生后被送往国外的时候,是去帮助当地政府的,而不是添麻烦的,例如让他们准备酒店房间和膳食等。所以即便是在这里,救援部队也必须能在10天内自给自足。

本次演习的具体场景是:日内瓦郊区刚经历了一场7.1级的地震,上千人被埋,救援部队来自法国、德国和瑞士,他们要将受害者从废墟中救出。

演习持续48小时,由瑞士的人道主义援助机构和瑞士军队负责组织。联合国将对国际Pompiers de l’urgence、德国@fire和瑞士的救援链组织进行分级测评。来自荷兰、亚美尼亚和卢森堡的队伍不参评,他们主要以演练为目的。所有的都按照紧急情况发生时演练,除了被掩埋的“受害者”,他们如果觉得不舒服可以使用紧急通道。

实战演习

距离演习村几百米的地方搭了些帐篷,在这里我们必须轻点儿,“Alpha队正睡觉呢,”瑞士救援链组织的女队长Martina Durrer解释说。“Alpha和Bravo队每8-12个小时倒班一次”。他们的吃和睡都要在帐篷营地解决。回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清洗和消毒,不仅是因为新冠病毒,还要预防真正的地震和爆炸会带来的石棉残留物。

所有的细节都必须还原现实:因此咖啡中不会有鲜奶,而是用奶粉或炼乳,冰箱可是不会被带来的。甚至“旱厕”里的“遗留物”也要在任务结束后带走,不会留下丝毫。

难以被还原的是灰尘、尸体的气味和遇难者家属的呼喊,他们往往会用一种陌生的语言请求救援者挖出被掩埋的亲人。“遭遇紧急事件的压力、面对死亡与痛苦时的心情,这些都是无法演练的,”瑞士人道主义援助队队长Manuel Bessler说,不过技术是可以好好训练的。

特别真实的废墟村

这次到瑞士来训练的各国救援队均认为,Epeisses的废墟看起来就像是真的经历过地震或爆炸一样。“演习村Epeisses的废墟分外逼真”,瑞士军队的中尉Frédéric Wagnon说。瑞士仿照2000-2008年间救援链在国外出任务时遇到的废墟和被摧毁的房屋建了这一基地,并用炸药摧毁,这样队员们在Epeisses演习村里,就会遇到和现实中一样建筑物不稳固的情况。

Französische Feuerwehr
三位参与演习的法国救援队员在工作间隙攀谈 Thomas Kern/swissinfo.ch

据Wagnon说,Epeisses的“仿真”情况震惊了国外的队员,“这样的演练场在瑞士,甚至在欧洲、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Wagnon表示。

其他国家如德国和摩洛哥都想按照瑞士的样式再造一座自己的废墟村。每次演习后村庄都会被恢复原样,静候下一场。

而下一场来得并不会太晚。“我们希望能够加强本国及国际间的合作,”Wagnon说。不仅仅是军队,警察、消防队这样的公共组织,还有国际红十字会(IKRK)、国际移民组织(IOM)等国际机构都可以利用这个村子进行训练。

用培训取代派遣

废墟上有的受害者被绳索吊下来,有的则被抬走;废墟旁站着的几位身着蓝背心的男人正全神贯注地跟踪着整个过程,他们便是要对此次演习进行分级测评的联合国专家。这样的测评每5年就要进行一次。

“为了在现场各国部队能够更好地合作,联合国要普及国际标准,”瑞士人道主义援助组织的 Simon Tschurr说。对当地政府来说,为国际队伍评级也很重要,这样他们就会知道派来的是什么人,“就像医生和工程师都懂的国际通用语一样,”Tschurr说。

Tschurr表示各国对国际救援团队的兴趣都在减少,“越来越多的国家在组建自己的团队,”他解释道。所以与其向遥远的地方外派自己的队伍,瑞士不如为更多的国家培训团队。“灾后救援十万火急!”Tschurr说。比国际队伍相比,本国的救援队可以更快地抵达现场。

外部内容

(译自德文:宋婷)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