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谁是典型的瑞士人?

“如果瑞士是一座房屋,那它应该是座标准式建筑 ,外观平凡,内部实用整洁,没有奢侈的按摩浴缸。” Keystone

15年前的北京,那是瑞中议会工作人员的一次非正式会晤。为了活跃气氛,中方代表王先生对瑞士来客皮埃尔说:我觉得你是典型的瑞士人!听了这话,那位30来岁、中等身材、文质彬彬的瑞士男士咽了下口水,竟不知如何作答。半晌,他追问一句:典型的瑞士人是什么样子?王先生一时语塞,匆忙搪塞道:“就是你这样!”尴尬一笑,沉寂一片。

听到“典型瑞士人”,皮埃尔脑中闪现出了怎样的形象?是西装笔挺、精明善算的银行家,还是勤恳耐劳、思想保守的农民?是五大三粗、力大无比的摔跤手,还是细致入微、精益求精的制表师?是钟爱故乡、以方言为傲的酒馆老板,还是思维多元、流利多语的文人学者?同一血缘的家人都各有秉性,何况一国之民。“典型”不可说,一说就错。

不过,瑞士法语电视*台最近颇有勇气地搞了一部名为《典型瑞士人?》(法,Typiquement suisse?)外部链接的电视节目。名称里那个问号用得妙:有了它就可以理直气壮,不怕说错。“典型”虽然难论,但“平均”不妨一说。

平均瑞士人

“平均瑞士人为哪般?《典型瑞士人?》拿不同语区的3名主持人做了个性化诠释:Sophie Sallin,48岁法语女记者,身高1.75米,体重58公斤,女儿18岁,租住70平米公寓,有36双鞋,每年花1538小时在社交媒体- 67%吻合瑞士国民平均值;Andy Herzog,44岁德语男记者,住苏黎世,无子女,一年喝 101升咖啡,做爱178次,每年露营4周- 是59%的平均瑞士人;Erik Bernasconi,43岁意大利语男记者,身高1.78米,每年看23场冰球,吃31块蓝带肉排,35岁开始脱发,开雷诺Twingo,养一条狗-71%的平均瑞士人。

三人迥异,却都“很瑞士”,看似矛盾,实则合乎逻辑,因为平均并不代表典型。

“平均来说,瑞士人有两个孩子,已婚者中有一半人离过婚,每1.8人拥有一辆汽车… 但这些什么也说明不了,符合这些数字的瑞士人也不一定是典型的瑞士人,平均瑞士人根本不存在,”瑞士联邦统计局局长Georges-Simon Ulrich在节目中指点迷津,“要想明了一个国家的性格,并不能通过参看平均值,而是要关注这个国家的与众不同之处,即超出平均的峰值和谷值… 比方说,纵观欧洲,瑞士人的寿命最长,假期最短,保险费最高- 其实这些参数更能反映瑞士性格。”

怎样才“瑞士”?

那好,不看平均,看特质。节目组进行的街头采访,正好让我们看到路人眼里的“瑞士态度”(swissitude:swiss+attitude):准时、开放、胆小、多样、保守、精确、随意、闭塞、复杂… 确实很复杂,又很矛盾。

关于“瑞士特色”,能做的只是各抒己见,片段拾零。

· 低调

瑞士少有欧洲古国的宏伟古迹、也鲜见新兴国家的眩目现代。这里的奢侈不是“给人看的”:与其花一万块买个名牌包儿,不如来趟非洲深度游;名表是卖给别人的,自己戴斯沃琪最随意;斥资百万修路,完工后外观一如从前,改观的只有看不见的坚固。

苏黎世Jung von Matt广告公司经过调研精心布置了一间最具代表性的瑞士人家客厅:面积适中、老式地板、白纱窗帘;一套蓬松的天蓝色绒布沙发(瑞士销量最大的款式),过时但结实;墙上几幅彩色印刷画中规中矩;沙发对面的组合柜上齐整地摆放着书籍、小物和电视。平淡无奇,甚至乏善可陈。

“我觉得,在生活中寻求一种理性的平衡是典型的瑞士风格,房子不用太大,宜人就好… 他们也不爱把私人生活在人前展露无余,”公司经理Roman Hirsbrunner在接受电视采访时评说,表情口吻自带瑞士人特有的有礼和自控。

“包子有肉不在褶上”,这句中国俗语想必能够引起瑞士人的共鸣。低调在瑞士是美德,张扬容易招人侧目。就连在公共场所高声说笑的人在这里大多也不过几种:自我为中心的青春期少男少女、文化不同的异地客和酒过三巡的球迷。

· 中庸

做人要低调,做事要中庸,两者相生相成。还是拿房子来说事儿。“如果瑞士是一座房屋,那它应该是座标准式建筑 ,外观平凡,内部实用整洁,没有奢侈的按摩浴缸… 我希望10年后这座房子还是一样的‘无趣’,因为这种建筑风格就是协调和妥协的产物,它给我们带来了坚实和安全。”说这话的是国民院议员、基督民主党人Elisabeth Schneider-Schneiter。比喻中颇有“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意思,不愧是瑞士议会中政治立场最为居中的政治家。

由城邦结盟构成雏形,不同语言文化共存,长久以来独立且中立,却又活跃于国际舞台 – 瑞士这个中欧小国想必深谙中庸之道。“瑞士涵盖了四种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而且地形多变,面对如此多的不同,我们必须找到一个维系点,这就是妥协,在政治上尤其如此,在谈判中找到尽量贴近于自己主张的解决办法,又让其他党派的同事感到满意,这至关重要,”Schneider-Schneiter在电视采访中接着说。

如果说政治离人太远,那不妨再举个贴近生活的例子。瑞士求职网站“工作在瑞士”(法)外部链接就曾不无幽默地给国外应聘者提供了几项职场忠告,字里行间透着中庸:不要锋芒毕露,避免冲突,注重集体,不搞虚头八脑。网站还特别提醒容易口若悬河、富反抗精神的法国人:“勿出头”是瑞士职场的生存之道。

· 克己

瑞士和法国职场中呈鲜明对比的还有一点:法国人的35小时工作制信念可谓坚如磐石;而在法定一周工作时间40小时的瑞士,人们的平均实际工时却达到43小时36分钟。此外,大量通勤者每天还要花1、2个小时赶路,还有各种红火的在职培训。算下来,瑞士人还有休闲时间吗?

提这个问题的人似乎是多虑了。谈到休闲,在节目采访中,人们提到的除了读书、会友、运动、音乐之外,还有这样的回答:“听起来可能有点奇怪,但我下班的时候也在工作”,“我时刻都在工作,如果接到一个订单,我会刚到夜里两点半”,“在家的时间与其什么都不做,我更愿意工作”。 

可是,工作狂们如何保持身心的平衡愉悦?虽说瑞士是全球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这里却有着全球密度最高的心理医生,一半的瑞士居民一生中都曾出现过一次心理问题。

“在每个个体拥有高度自由的社会,人们寻找个人价值的压力也就越大,忧虑往往高于个人轨迹被社会提前定义的社会,”心理医生Jean Adank在电视采访中说。

况且,物质的优越也无法保障幸福。“只有你的邻居比你更穷更弱的时候,你才会觉得自己又富又强,这是人性,”Adank继续分析,“而且瑞士人‘要比别人更好’的意识很强。这种竞争的传统很微妙,时刻和别人相比早晚会让人筋疲力尽。”

没有典型

说到底,关于“典型的瑞士人”,唯一的回答是:这样的人不存在。瑞士人低调,但瑞士街头豪车不断,湖上游艇成排(它们不会全部属于有钱的外国人);瑞士人勤奋,但信奉“假期至上”的人也不在少数;瑞士人重视私人空间,但又讲求融入,俱乐部合唱团是很多人生活的必须;瑞士人追求创新,却又循规蹈矩,“我们一直是这样做的”是很多人拒绝变化的理由。

“典型”真的不可说,一说就错。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