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人:在家门口享受全世界
有这么一件事我印象很深。
一天清晨,我坐一位当地朋友的车从日内瓦去洛桑,全程60公里,在他的提议下,我们沿途休息了三次。说实话,休息得我都累了。
同样是这位朋友,每周末可以徒步10公里,再打一场高尔夫。我真的难以相信这两个人是同一个人。
后来和其他当地人聊起这件事,有的人自己在日内瓦工作,但父母住在洛桑,竟然一年只在圣诞节走动一次,还要提前计划、做思想建设。
事实上,“巴掌大”的瑞士也没有几个瑞士人真的走遍过。
我瞠目结舌的次数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甚至模模糊糊地开始意识到,瑞士人的“狭隘”,也未尝不是一种“完整”。
几年前网络上有这么一句话被疯狂转载:人生要那么完整干什么,它又不是个盘子。当然有道理,但瑞士人让我看到另一种人生,是个盘子又何妨?
我经常想,如果拽过来十个瑞士人问:你愿意成为马云吗?至少有九个也会点头。但如果接着问:你愿意放弃每年固定的四周假期、放弃每周固定的家庭日、购物日、俱乐部日,行程随时改变吗?我想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会说不愿意。
“盘子”般的人生大致就是这样:工作、爱情、孩子、父母、朋友、爱好……成为马云,说出大天不也就是一个工作吗?
我认识几位中文说得非常好的瑞士当地人,令我惊讶的是,没有一个人的工作需要用到中文,仅仅是,爱好。现在想来,我好像从没见过一个没有爱好的瑞士人。
听过最奇怪的一个爱好,是朋友说起一个人喜欢做弹弓。一把弹弓,从画图、选料,到切割、打磨、装饰等等,全部亲力亲为,经常耗时一年多。然后自己背着双肩包去森林里捡橡果当“子弹”,乐在其中。我是直到听到这个故事才意识到,爱好不但跟工作没关系,也不一定要被别人看作是特长。爱,就是用真心喜欢;好,就是用时间喂养。
至于爱情、家庭,虽然瑞士离婚率很高,但好像也很少见到有人宣称自己是绝对的不婚族或者丁克;大部分人和父母的关系也是既不生疏,也不亲密,基本都是“固定动作”式来往;朋友圈很小,没有人把“人脉广”当作一件特别的事情。
我渐渐可以理解那位60公里需要休息三次的朋友了,那不是一个小时驾驶的体力,那是打破一个盘子的勇气。换句话说,我在用自己八爪鱼般的思维,去看待一只陀螺的人生。前者用力向外探寻,后者拼命积聚能量。
人生的活法没有优劣之分,但有些认识,往往是一粒种子。如果一个人认为生命中总有些事是比另一些事更重要的,那么TA就会走向不断分辨哪些事更重要、不断放弃另一些事、不断要跟更重要的事“同归于尽”的道路。所以人生说起来是选择,其实也早已被那粒种子注定。我欣喜在瑞士人身上看到另一粒种子长成的模样,一粒从不分辨孰轻孰重,生来平和的种子。
有天下午,我在森林里跑步,忽然下起了雨,我急匆匆呲牙咧嘴地往家赶,进门还感慨:“真倒霉。”
好不容易收拾妥当,坐下喝咖啡,随手拿起一本书,看到一个瑞士人,这样描写自家旁边的小树林某个阴雨的下午:“乌云像是天上的灰色绵羊群……雨水刺骨,像是漫天飞舞的小皮鞭,鞭打着森林绿色的皮毛……街上空无一人。于是一场对话在这阴郁中展开:树叶和树叶的对话;小草和小草的对话;花朵和花朵的对话……远处的一条小溪,带着无尽的柔情,也讲述着它自己的故事……”
我发现,我背井离乡苦苦寻觅却还时常迷茫的“幸福”,我曾经坚信只有依靠某种不完整才能得以享受的“快乐”,瑞士人,依靠在平静生活中修炼出的一颗清净内心,在家门口,就找到了。
本文为参加“遇见瑞士”- 瑞士资讯有奖征文、征图、征视频竞赛作品,如果你喜欢,请在下面点赞。
相关内容
“遇见瑞士”-有奖征文、征图、征视频竞赛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