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里斯本弃儿,成为瑞士电影杰作的焦点

Young couple on a motorbike
毒品、未成年怀孕、帮派打斗、房地产投机商-虽然被困在雷博莱拉区的这些严酷现实之中,Michael Spencer和Iara Cardoso仍然敢于梦想。 Thera Production

巴西尔·达库尼亚(Basil da Cunha)的第二部长片《街区末日》(O Fim do Mundo)在里斯本贫困的雷博莱拉区(Reboleira)摄制,使用的也是非专业演员。这部影片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次瑞士电影界新老更替的典型,由带有移民背景的电影制作人为瑞士电影业注入新的活力。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几经推迟后,该片终于在瑞士德语区首映。

《街区末日》是参加去年洛迦诺电影节参与主要角逐的唯一一部瑞士作品。该片显然参考了史派克·李(Spike Lee)的《为所应为》(Do the right thing,美国,1989年)、约翰·辛格顿(John Singleton)的《街区男孩》(Boyz in the Hood,美国,1991年),或者《恨》(La Haine,法,1995年)-这几部影片讲述的都是被困在社会边缘的年轻人缺乏前途、寻找出路的故事。

该片的瑞士性全在摄影机背后。对导演巴西尔·达库尼亚而言,这部电影是他在2009年迁至雷博莱拉区时就开始酝酿的长期项目的组成部分,当时正值他在日内瓦电影专业学习的间隙,他也是在日内瓦完成了自己的首部长片《夜之后》(Até ver a luz)。“那时我并不是有意要搬到雷博莱拉区,”他在洛迦诺告诉瑞士资讯swissinfo.ch记者:“我是个手头拮据,要找地方住的穷学生,全里斯本只有那里的房租我交得起。”

他没花多长时间便融入了社区。“雷博莱拉区就像个小村子,大家互相都认识,”他回忆道,“多亏了说唱音乐-那儿有许多说唱艺人-我跟年轻人交了朋友,了解到他们的问题。”

这些问题是世界各地所有被剥夺公民权社区的共性:毒品、未成年怀孕、帮派打斗,但在《街区末日》里,还有一个没有面孔的威胁:房地产投机商正在一点一点拆除贫困、却充满生机的雷博莱拉区。

达库尼亚开始撰写故事情节,好让他当时那些还在青春期的朋友表演,但现实超出了他最初的计划。故事主人公Spira跟现实中的Spira (Michael Spencer饰)几乎难以区分,后者因某项轻罪在教养所度过了8年的青春期。最终,剧本以Spira-一个已经失去天真的孩子-回到雷博莱拉区开始。

Spira以及其他所有非专业演员演出了真实的自己,这种贴近雷博莱拉区人性活力的表演,赋予了该片了不起的戏剧效果。环绕在达库尼亚周围的这些核心演员已经参加过其他自行制作的短片,而这部电影在瑞士海内外引起的巨大反响也给了达库尼亚更新的动力,要继续同雷博莱拉区的这些演员合作。

“那儿的每段人生都值得拍一部电影,因此我可以说,我至少有40来个可加以发挥的故事,”他透露。

在两个世界里如鱼得水

达库尼亚的瑞士和葡萄牙双重国籍,绝非任何身份危机的根源。恰恰相反,他在瑞士和葡萄牙都很自在,在两种环境下,他的生活都深深烙着文化融合的印迹。

他在法语区沃州(Vaud)莫尔日(Morges)的移民圈子里长大。而在雷博莱拉区,大多数人都是葡属非洲殖民地(安哥拉、莫桑比克、几内亚比绍,特别是佛得角)的葡萄牙人移民,或者是他们的后裔。

他们所代表的,是葡萄牙社会中最近才开始出现于当地屏幕的一个层面。这也在佩德罗·科斯塔(Pedro Costa)的《梦回里斯本》(Vitalina Varela)中得到深刻表现,这部影片在2019年成为首部斩获洛迦诺电影节大奖金豹奖(Pardo d’Oro)的葡萄牙电影。(片中人物也讲一种葡萄牙语和佛得角克里奥尔语的混杂语言。)

这些不但在经济上,也在种族上被孤立的葡萄牙社会弃儿,仍然难以被接纳为这个共同国家的一部分。请听达库尼亚在这段视频采访中是如何解释自己的境遇和感受: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