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是黄金大国的背后
瑞士是金融与大宗商品交易方面的强国,这并不是什么秘密。但很少有人了解,世界黄金总量的70%左右进口到瑞士,50%左右在瑞士提炼。这样重要的世界地位也带来了重大的责任,因为金矿开采难免有它的风险与问题-而这一点知道的人就更少了。
严重环境污染便是其中一个。强迫劳动、雇佣童工、性剥削、有组织犯罪、腐败与洗钱也都是常见的副作用,更不要说强征当地民众的土地了。冲突金可能是其中最可怕的一种。以达尔富尔和东刚果为例,内战双方都利用黄金收入来购买武器。从武装组织手中购买黄金,只会令战争越拖越久。
在非政府组织与众多议员的压力下,瑞士联邦委员会于2018年11月14日发表了一份关于“购入违反人权情况下生产的黄金(多语)”的报告。报告开头就像2013年3月27日发表的瑞士《大宗商品交易背景报告(英)》一样,问题分析读起来就像一份非政府组织报告。但报告作者建议炼金厂主要从跨国采矿企业购买黄金,这是把环境与人权违规行为的责任完全推给小作坊及小规模采矿者。
生计受威胁
让我们了解一点相关资料:各个小金矿的产金量虽然只占世界总量的20%,但却雇佣着1500-2000万工人。全世界有一亿人的生计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作坊式采矿业。因为这些小金矿风险更大而忽视他们,显然不是联邦委员会的目的。何况跨国采矿企业并非毫无风险-恰恰相反,它们往往对制造大量有毒废物、造成水源的氰化物污染及占用当地社区土地等违法行为负有责任。
跟大宗商品报告一样,联邦委员会缺乏切实、合法地实施全球认可最佳做法的政治意愿,只提出了经合组织对黄金供应链人权指导细则等措施。
自我规范的局限
欧盟已做出明确结论,并在新的《2017年欧盟冲突矿物规范》中确定了经合组织指导原则的结束力,该规范将于2021年正式生效。但在瑞士,联邦委员会坚持自己对《负责任企业倡议》(Responsible Business Initiative,英)采取的立场:自我规范胜过政府规范。
虽然现有法律内部存在简单易行的机遇(如改善洗钱规范和利用《贵重金属法案与法令》),而行业的自我规范却有着明显的风险与缺陷,联邦委员会仍不愿给出一个明确立场。伴随报告的专家调研将瑞士的法律现状与南非、阿联酋和印度等国相比。这些国家可能是瑞士炼金厂最强劲的竞争对手,但它们却绝不是因为尊重人权而为人所知。
联邦委员再一次显示出,在商业与人权之间,更关心前者的倾向。这次他们可能真的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至少也是在损害自己的形象,给《负责任企业倡议》支持者留下更多的把柄。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瑞士资讯swissinfo.ch意见。
(翻译:小雷)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