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核能,任重而道远
瑞士2016年度最后一次全民公投于当地时间11月27日迎来计票日。此次“有序放弃核能”的议题因近年来核能安全讨论的喧嚣尘上而备受各国瞩目。几周前民意调查显示,这项提案有望以21个百分点的绝对优势获得通过。这也意味着,坐拥最古老核电站的瑞士,如今有望加入“弃核界”。然而尘埃落定,有如此前的美国大选与英国公投,瑞士公投结果出现了大逆转:54.2%的参与投票者与18个州坚决否决了该动议。
随着各州计票结果相继揭晓,沙夫豪森州与瓦莱州赞成有计划放弃核能的民众与反对者在人数上一度陷入胶着。至当地时间下午1点半,局面首次翻盘:与此前瑞士广播电视集团主导的民调结果如出一辙,在瑞士法语区沃州、纳沙泰尔州和汝拉州,该动议的拥趸者占据了上风。放眼全局,支持者与反对派间的差距逐步缩小。然而大势所趋,仅两个小时后,结果已一目了然:瑞士现有5座核电站不会立即“下岗”。
相关内容
2016年11月27日瑞士全民投票结果
瑞士:昔日核能界的先驱
核能发电以其经济、低排放而为世界各国广泛接纳,全球核电站的修建也伴随着冷战时期特定的军事用途-譬如为制造原子弹提供必需的原材料-以及强劲的工业需求而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高峰。
盘点上世纪后半叶席卷整个欧洲的“核电热”,先后有近90座核电站在欧洲大陆上投入运营,其中也包括坐落于瑞士、全世界最古老的贝兹瑙核电站。
相关内容
瑞士的5座核电站
然而1986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惨状,让曾经对核电及核能工业趋之若鹜的欧洲第一次亲眼见证了核电暗藏的隐患。高浓度的放射性云团四下蔓延,又通过降雨落在欧洲多国的土地上,甚至30年之后,瑞士的提契诺州仍然能检测到当年的核辐射痕迹。
此后,欧洲核电站的建设明显放缓,甚至此前已接近完工的部分核电项目也半途而废、中途流产。
2011年的日本福岛核灾难更为远隔重洋的瑞士民众心头平添了几分恐慌:瑞士老旧的核电设备还安全吗?即便有升级改造,但所有故障都能被扼杀在萌芽状态吗?
仅两个月之后,瑞士各地相继出现了多起反核抗议示威活动,参与人数最为集中的当属全球最“高龄”、服役期已逾40年的贝兹瑙核电站的周边居民。由于担心或因自然灾害、或因恐怖袭击而让日本福岛的灾难在眼前重现,他们要求当局关闭家门口的核电站,以确保民众的生命安全。
对此,瑞士政府迅速反应,公布了一个历史性决定:瑞士现有的5座核电站一旦服役期满便即刻关闭,此外,瑞士将不再破土动工修建新的核电站。
核能有如笼中困兽
然而瑞士绿党认为,瑞士政府在其规定的技术安全标准中,对核电站安全运营的50年服役期限定仍然过长,有拖延之嫌。为此,它要求政府尽快全面禁止核能,于当月便发起了“有序放弃核能”的公民动议,并在一年半之内收集到了超过10万个有效签名,呈递联邦国民秘书处。
该动议要求,瑞士的核电站应该在最长45年的运营期满后便即刻关闭,也就是说,贝兹瑙 (Beznau)1号、2号(位于阿尔高州)核电站以及米勒贝格(Mühleberg)核电站(位于伯尔尼州)应该在2017年关闭,戈斯根(Gösgen)核电站(位于索洛图恩州)和莱布施塔特(Leibstadt)核电站(位于阿尔高州)应分别于2024年和2029年关闭。
该动议的拥趸认为,历数全世界现已关闭的151家核电站(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末),平均寿命低于26年;而全世界使用期最长的核电站-瑞士贝兹瑙1号核电站的服役期已高达47年,显然属于“超龄服役”,即便不断升级维护,其安全性也理应受到质疑。
在许多人看来,核能和许多现代科技手段一样,犹如用锁链封闭起来的困兽。看似为人所控制,但随时都有可能冲破牢笼、最终吞噬人类。国民的安全才是本宗,而能否在安全的前提下享受核能发电带来的便利,永远是个未知数。
核泄漏以后,你该怎么做?
首先,在空气中可能已存在弥漫放射性污染的情况下,应尽量待在室内、防空洞或其他掩体中,切忌外出,以及迎风、顺风奔跑。
其次,关闭门窗以及其他通风系统,用湿毛巾、布块等捂住口鼻,如有可能,可穿戴帽子、雨衣、手套和靴子;若怀疑身体表面已沾染放射性污染,及时通过洗澡、更换衣服来减少放射性污染。
再次,防止食用已受到污染的食物和水。
最后,政府会在迅速评估事故状态之后,判断民众是否需要服用碘片。普通民众切忌凭借个人主观臆断或恐惧情绪而疯抢碘片、擅自大量服用。尤其是甲状腺有结节者、突眼性甲状腺肿已经治愈者,曾接受过放射性碘治疗者,甲状腺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甲状腺单侧切除者,有亚临床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者,对碘过敏者,某些皮肤病(痤疮、湿疹、牛皮癣)患者等,应慎用或不服用稳定性碘。
具体防护知识请参见中国卫生部核事故防护知识要点外部链接。
弃核,不能一蹴而就
瑞士各中右翼党派、议会、联邦政府与整个商界却对绿党的这一提案并不感冒。虽然放眼未来,他们对放弃核能、另觅发电途径的大趋势深表认同,却并不认为瑞士应该立即启动弃核程序。在没有找到足够的可替代能源之前就轻易关闭核电站、彻底摒弃核能,无异于破釜沉舟,是不负责任的做法。真正驱使国家放弃核能的,不是让核电厂关门大吉,而是发展再生能源技术。
目前,瑞士用电量的40%仍需仰仗于核电,如果轻言放弃,以目前的条件,瑞士还远远无法弥补供电需求的巨大漏洞。而环保组织对风力和水力发电也颇有微词,他们认为,为了保护自然环境,瑞士并不适宜动土再建风力和水力发电站。因此,瑞士最终只能依靠从国外的自燃煤电厂和天然气发电厂购买进口能源。
从经济角度来说,此举不仅会将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恶果转嫁给电力出口国,而且还会直接导致瑞士本国电价上涨,瑞士国民将为此买单。
而联邦政府更为担忧的是,进口能源的做法也涉及“核政治”。现如今,各国都尽力避免在能源上“受制于人”,以免让对方在国际谈判桌席上增加谈判筹码。正如欧洲“核能大户”、拥有58个核反应堆的法国,其前任总统萨科齐曾公开指出,保留核能是法国的“基本出发点”,因为它(即核能发电)直接关系着法国在能源供应上的独立性,通过自给自足减少对别国的依赖。
此外,欧洲目前仍处于运营状态的核反应堆共计128个。倾巢之下、焉有完卵,一旦法国发生核泄漏事故,毗邻而居的瑞士又岂能独善其身?
因此,瑞士联邦委员会更倾向于“ 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放弃核能”,彻底摒弃核能,仍需从长计议。为此,它制定了《2050能源战略》,并获得了国会的首肯。该战略旨在有步骤地实现瑞士能源转型,限制家用电器、楼房、工业企业及服务业的耗电量,并调整环保促进系统、促进再生能源发展,并简化水力、太阳能和风能发电项目的申请程序。
不同于欧洲几近饱和的能源消耗,中国在能源供给上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且未来的能源需求有增无减。相对火电原料价格昂贵、水电的近乎饱和、风电和太阳能的储存难题,作为一种价位低廉、发电量稳定、废气与温室气体低排放的能源,核能发电对现有的中国无疑是一种较为合理的选择。
然而许多人对此心怀隐忧:一旦核电厂因设备故障或恐怖袭击事件发生放射性物质扩散,周边地区居民该如何及时有效地应对?
在瑞士,政府会给居住在核电厂周边地区居民定期发放抗辐射碘片。说明书上强调,如果发生核泄漏,居民应在还未暴露于放射性污染之前、事故后几小时之内立即服用一片剂量的稳定碘,以便在接下来的24个小时内对人体甲状腺起到保护作用,阻止对放射性碘同位素的吸收。
核电厂仅距家门一步之遥,难免让人心生疑虑。民众对核泄漏后个人应急措施的一知半解,更让人不安。2011年,日本福岛核灾难发生之后,加拿大安省核电厂附近居民就曾争相抢购碘片,导致杜兰郡市面上碘片奇缺。事实上,增加对核事故防护的认识,才能有效帮助人们降低恐慌情绪。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