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看中国:为了买房啥都不买
中国迅速增长的中产阶级消费着越来越多“高大上”的产品。然而“消费品”中的重中之重当属房子,为了这个目标,其他一切都可以暂时搁置。
我的一位中国的女性朋友晶(音译)今年34岁。她在上海生活、已婚,正期待着一个孩子的降生。她在一家大银行的公关部工作,其先生康(音译)35岁,同样毕业于中国的重点大学,是一位自主创业的程序员。然而,对我的这篇报道而言,他并不重要,因为晶-像许多中国家庭中的女主人一样-才是拿主意的,她决定着家庭主要开支的走向。
晶有些奢华的象征,例如路易威登的手提包,一台苹果Air轻型笔记本电脑,还有几件轻奢的服饰。这对年轻夫妇开着一辆中国产混合动力汽车,每年会旅游2次,一次国外、一次国内。他们住在松江大学城一套小却布置得很好的4居室里。这是上海非常美丽的一个片区,有许多绿地和好学校,时髦的餐厅以及环保商店。尽管松江离上海市中心有40分钟的地铁车程,但该地区依然很受带孩子的青年夫妇所钟爱。
安全需求和高收益投资
只要不涉及房子这一话题,晶和其他瑞士的同龄人没有什么区别。可她竟然没有欠款,全部还清了买房子的贷款。而且,无论是晶还是她的先生,都没有接受来自父母的经济支援。这怎么可能?
首先,我们要先理解一下房产在中国意味着什么。
几点事实:
- 房产在中国是远超其他、最重要的投资品种。
- 中国家庭总资产的3/4是投资于房地产的。
- 80%的中国人拥有自己所居住的住宅。
- 许多中国人在购买首套住宅时,根本就不会按照法律规定的给付25-30%的房款,而是全款用自有资金买下。
- 只有低于40%的房产才是用贷款购入的。
中国家庭向来信奉节俭,非常俭省。一方面,他们希望可以为不可预知的未来作好准备,主观上要应对好最危急的情况,例如家庭成员患上重病。另一方面,能够拥有房产的目标,凌驾于其他一切之上。在中国,房产可以提供难以比拟的安全感。谁要是买下了自己所住的房子,那么他就不会被房东赶到大街上(在中国对租户的保护非常有限)。而且他的父母(他们往往居住在一起),也不会面临尴尬的、要付出昂贵经济和社会代价的搬家威胁。此外可能是最重要的,他的子女也不会因为换房子而要被送到另一所糟糕的学校当中。
中国人对房地产市场了如指掌,而对金融市场的投资则知之甚少。因为对中国家庭来说,房产是最重要的私人投资种类,远远超过其他品种,其所有人深深知道房产的价值。那些比较有名望的开发商所开发的房产受人青睐。近几年房价的大幅度攀升也格外刺激了人们对房产投资的兴趣,特别是在北京、广州和上海。中国几乎所有的年轻夫妇都在一定程度上节衣缩食,为了能够尽快买房。
有选择性且受到严格控制的消费
那么他们具体是怎样做的呢?晶和她的夫婿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且在大学毕业之后因此而受益。早在24岁时,他们的年收入就已达到24万元,约合3.5万瑞郎。扣除缴税(15%)、房租(6万元)和日常开支(7.2万元)之后,他们每年还能积攒7.2万元。正是通过这种近乎苛刻的节俭和对消费的舍弃,他们才能将纯收入的1/3存起来,尽管当时他们的收入并不高。这笔钱银行会给出每年3%的利率。
他们的收入在逐年增长-与上海每年平均涨工资的步伐一致-每年涨10%。此外,工作得以升迁,又有两次换工作的经历,这些综合起来令他们的收入暴涨50%。3年前,也就是他们工作7年之后,他们的家庭年收入已超过了80万元(约合11.5万瑞郎)。尽管其收入已经增加了2倍之多,然而那时,他们的开支却只提高了不到50%。晶和康就此攒下了130万元的资产。如此一来,买下价值280万元(约合40万瑞郎)的私有住宅,对他们来说不在话下。今年年初,他们就已全部还清了买房贷款。
晶很高兴:“自3年前我们买下房子以来,房价已经涨了许多”。然而最后这几年,生活也很苦,“我们几乎从来都不出去消费,为了节省饭钱。我在晚上收工之后,从没打的回过家,尽管地铁所花时间要多得多,可打出租车要贵出20块钱呢。衣服我只在网上买,买那些减价的。食材我也只在当地菜市场买,一周一次”。
然而现在,他们伟大的目标-拥有一套自己的住房-实现了,这满足了他们第一层次的安全需求,因此晶也要花更多钱了。她于是购入了之前提到的苹果Air手提电脑,也会定期去电影院,每周还能去餐厅吃顿大餐。当然她也会想,在2、3年的时间里再买套更大的房子。
我也很高兴,她和她的一家,终于计划要在2018年夏到瑞士来旅游了!
*本文为嘉宾供稿,文章内容由作者本人负责。文章原文已于2017年2月在iconomix(德)外部链接网站发表。
(翻译:宋婷)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