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先正达CEO:放弃有机农业有助于解决未来粮食危机

Organic vegetables for sale.
先正达首席执行官称,根据产品情况,与非有机农业相比,有机农业的减产幅度可高达50%。 © Keystone / Peter Schneider

瑞士农用化学品先正达集团(Syngenta)的首席执行官Erik Fyrwald呼吁,为避免食物危机加剧,应终止有机农业。但是,瑞士小农联合会的负责人则认为这一观点“荒谬”,不值得理会。 

Fyrwald在5月8日接受《新苏黎世报周日版》 (NZZ am Sonntag)的采访时称,为防止出现全球粮食危机,富裕国家应提高其农业产量。他指出,根据产品情况,与非有机农业相比,有机农业的减产幅度可高达50%。 

他对《新苏黎世报》表示:“间接后果就是,非洲的人在挨饿,因为我们食用的有机产品正变得越来越多。” 

他补充道,有机农业需要更多的土地,而且无益于气候,因为开垦土地通常会推高二氧化碳排放。根据他的观点,有机产品仍应作为一种消费选择继续存在,但政府有关部门应确保农业产量不会因此大幅降低。欧盟的农业政策力求有机产品在市场中的份额达到25%,而有机产品在瑞士的市场份额为11%。 

Fyrwald表示,他反对有机农业与先正达的商业目标绝无关联。这家中国持有的企业生产杀虫剂与转基因种子。 

他解释说:“有机产品给整个行业带来了很高的利润,因为消费者愿意为此支付高价。”Fyrwald主张采取第三种方案:即所谓的再生农业,也就是通过采用有机农业的农作物轮作技术,以及有针对性地使用杀虫剂与转基因生物来提高产量。 

“荒谬” 

作为瑞士小农联合会的负责人,来自伯尔尼的有机农业从业者Kilian Baumann在对上述采访的回应中斥责Kyrwald的观点“荒谬”。 

他认为先正达的首席执行官是在“争取销量”,因为农业从业者使用的“杀虫剂正变得越来越少”。 

他在推文中写道:“导致土地用量增加的不是有机农业,而是我们对肉类的渴求。瑞士43%的可耕地被用来种植动物饲料,此外我们每年还进口120万吨饲料。” 

Baumann认为,生产“动物热量”比生产“植物热量”需要更多的土地。

粮食安全问题 

2021年,53个国家的近1.93亿人深受粮食安全问题的困扰。根据联合国的说法,冲突、极端天气和新冠疫情的经济影响“这危险的三重组合”造成了这一状况。 

对许多国家而言,尤其是在小麦、化肥与其他食物供给方面依赖乌克兰和俄罗斯的非洲国家,乌克兰战争使风险加剧。 

而在战争爆发前,人们就已在着手应对疫情与收入减少导致的后果,当时的食品价格和燃料价格分别创下了十年来和七年来的新高。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新闻

为了减少塑料废物对环境的污染,欧盟规定,从7月3日起,所有塑料瓶和无菌纸盒包装(利乐包装)的瓶盖,均需在开封后仍与瓶身相连。

相关内容

瑞士企业必须适应欧盟限塑令新规

此内容发布于 目前,欧盟地区的塑料瓶盖即便在拧开后仍需与瓶身相连。尽管该规定并不适用于瑞士,但瑞士公司仍需调整,这无疑牵涉到许多额外工作。

更多阅览 瑞士企业必须适应欧盟限塑令新规
瑞士军队在新闻稿中强调,绝不能触碰未爆弹药。一旦发现弹药残留物,需在现场做出明确标记,并拨打紧急电话通知警方。

相关内容

瑞士军队在2023年共销毁280枚未爆炸弹药

此内容发布于 去年,瑞士军队共清除280枚未爆弹药,并接到1122起相关报警。由于休闲活动的增加和公众对潜在危险认知的提高,报警数创下了历史新高。

更多阅览 瑞士军队在2023年共销毁280枚未爆炸弹药
根据瑞士事故预防委员会(Swiss Council for Accident Prevention, BFU)的报告,过去十年间,行驶中佩戴安全带避免了5700多起重伤事故和约650起死亡事故。

相关内容

后排安全带拯救生命:瑞士30年里程碑纪实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推行后排乘客强制系安全带制度至今已有30年。瑞士事故预防委员会及联邦统计局的最新数据证实了这项道路交通安全措施的有效性。

更多阅览 后排安全带拯救生命:瑞士30年里程碑纪实
风景宜人的日内瓦对间谍故事可不陌生。

相关内容

瑞士逮捕一位加拿大籍间谍嫌疑人

此内容发布于 本周四(8月8日)瑞士媒体报道,援引未具名情报来源的消息称,一名加拿大籍朝鲜问题专家、前联合国官员因涉嫌间谍罪在瑞士被拘留,此人很可能是为中国工作。

更多阅览 瑞士逮捕一位加拿大籍间谍嫌疑人

相关内容

瑞士绿党就女性退休年龄投票提出诉讼

此内容发布于 自本周曝出联邦对养老金系统的预测出现重大计算错误后,绿党(GRÜNE/Les VERT-E-S)正在就2022年提高女性退休年龄的投票提出诉讼。

更多阅览 瑞士绿党就女性退休年龄投票提出诉讼

相关内容

瑞士科研人员发现北京雾霾的来源

此内容发布于 在一项国际研究中,保罗·谢尔研究院(Paul Scherrer Institute)的科研人员已经辨认出中国首都空气污染物的源头。他们发现,雾霭的来源因冬夏季节变化而有所不同。

更多阅览 瑞士科研人员发现北京雾霾的来源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