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的奶酪好吃是因为瑞士奶牛上山吃草
如果有幸偶遇一头西蒙塔尔牛或瑞士棕牛顺着纽约世贸中心或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步步登高、拾阶而上,想必你会惊掉大牙。不过每年时至夏日,你都能见识到这种瑞士奶牛“聚众”步履蹒跚集体登山的场面-尽管它们的朝圣之旅走的是泥泞山径、而非混凝土水泥台阶。
据瑞士联邦农业局(Federal Office for Agriculture,多语)外部链接介绍,每年夏初,瑞士山民会陆续将27万头左右的奶牛从山谷农场赶至高山露天牧场,让它们在阿尔卑斯山间的天然草场大快朵颐,直至初秋吃得膘肥体壮,才被主人接回山下的家中过冬。
奶牛们平均攀爬高度约为590米,行程则长达16.3公里,且绝大多数情况下它们需面临险峻陡壁、蜿蜒盘桓的路况。而其中擅长攀登的佼佼者甚至可涉足海拔逾2000米处。这一高度足以与全世界最高的建筑相媲美-比如以830米的高度位居世界最高摩天大楼之列的迪拜哈利法塔(Burj Khalifa),从而让奶牛们得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为何要费劲赶牛上山?
特意把养殖的奶牛驱赶到高山草场去放牧,乳业牧场主们自有其缘由。一方面,牧民们能从由自家牲畜产出的牛奶加工制成的醇香四溢的“高山奶酪”中获益颇丰,赚得盆满钵盈。每年的6月至9月初,高山天然牧场用数百种杂草和葱郁嫩芽和盛情款待这些跋山涉水攀登至险峰的瑞士奶牛,供它们尽情享用。这顿饕餮盛宴显然比山脚下仅有数十种类型草料的牧场要丰富诱人得多。至于高山之巅种类丰富的草料能否借助奶牛的咀嚼、消化、产出最终提升奶酪的口感,完全取决于你的味蕾,不过研究人员深信,由此制成的高山奶酪富含omega-3不饱和脂肪酸,如他们所言,这一成分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
根据瑞士高山农场协会(Swiss Association of Alpine Farms,德、法)外部链接所述,瑞士每年产出的高山奶酪总计多达4000吨。
与此同时,瑞士政府也鼓励牧民将自家养殖的奶牛赶到山上放牧,并奖励给每头在高山牧场“过暑假”的奶牛以400瑞郎(折合人民币约为2822元)的津贴。作为阿尔卑斯山区主导农业形式,养牛的历史足以追溯至14世纪。而正是在那个时期,人们掌握了让成型的奶酪硬化的技术,这也意味着奶酪自此可以经得起长途运输。
因此,向阿尔卑斯山区牧民发放津贴的目的,部分在于为了让这一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原始田园生活方式得以延续,并防止牧场肆意生长蔓延成森林。
相关内容
老牛上山
不过,将奶牛们赶到高山牧场去放牧,也并非意味着绝对放养。牧民们更喜欢在黎明初晓时分挤奶后将自家牲畜赶到牧场,让它们欢脱食草,继而在临近傍晚时分将其重新聚拢起来,完成当天第二轮挤奶。而白天奶牛在享受美食的时候,主人们也没闲着,他们的大半天时间都会花费在将挤出的牛奶制作成奶酪上。平均而言,男性和女性牧民每周需工作7天,每日工作时间长达14小时,日薪却仅为70瑞郎(折合人民币约为495元)-相当于瑞士人平均工资的三分之一处。
“临时牧民”
不少瑞士人都梦想着能度过一个沐浴清新怡人的山间空气、徜徉在山地放牧草场、靠挤牛奶和亲自动手制作奶酪打发闲适时光的夏季假期。因此每逢夏日,平日里衣冠楚楚、进出于高档写字楼的律师、医生和老师来山间自愿放牧并报名参加奶酪制作速成课,并不算什么稀罕事。
不过,大多数人也只是新鲜感使然。经历了这番崎岖、陡峭而漫长的山路之行,待到来年,他们通常不会再故地重游,重温艰难的赶牛上山之旅。
当然,奶牛们可别无选择。
(翻译:张樱)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