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国,载着爱与悲哀
今年的第71届洛迦诺电影节于上周末刚刚落下帷幕。来自菲律宾的理查德·伯利赛(Richard Bolisay)有幸入选本届电影节的影评人学院(Critics Academy),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对几部入围中国电影的独到见解。
洛迦诺电影节向来因推介极具多样性的世界电影而为人所知,今年尤为特殊的是,电影节上映了多部汉语电影和反映华人文化与华人生活的作品。这些影片不仅能使人了解他们有些许差别的人生,还奉上对在充满恐惧、焦虑与欲望的社会中生活的批评,然而虽是批评有加,但时不时仍透出希望与幽默的微光。
今年的金豹奖得主为新加坡华语电影《幻土》,其主人公王必成是来自中国的劳工。杨修华执导的这部影片结构奇特:影片开场两名警察在寻找王必成,接下来观众看到失踪前的他,第三幕又换成别的情景,变化之快就像是导演自己也迷失了。这种叙事设计也许不总能奏效–某一时刻它就似一座迷宫,让人看不到出口–但该片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大背景,充满对当地工薪阶层与外来移民的人生洞察,和对生活在社会边缘、夜不能寐最终失踪之人的深刻见解。《幻土》把观众与游客往往看不到的新加坡的另一面揭示出来:在高效、优秀的城市之外,存在着这个不为人知的空间,在这里身份模糊,而那些通常走投无路的人,在这里有时能找到逃避。
《大象席地而坐》
2018年发行的最优秀电影之一,就是时长近四小时的遗作电影《大象席地而坐》,该片被作为对皮耶·里斯安(Pierre Rissient)的献礼作品之一。今年去世的里斯安也许算得上欧洲最重要的电影“猎头”,也是一位极力推介现代中国电影的重要人士。这部影片不仅以其广度与深度出彩,还因围绕其作者、导演与编剧胡波的事件而引人注目。胡波在电影完工前自缢身亡,时年29岁。《大象》一片对生活在今日中国的种种矛盾与复杂提出批评性问题,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该片都非常黑暗,直到结束时阴暗感都不曾减弱。摄影也补充了这种调子,镜头的滑动、长镜头与对亲密行为的暗示,都强化了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观影体验。
故事围绕四个主要人物(少年、高中生、社会青年和退休老人,各人要面对自己的恶魔)进展,电影给了他们足够的发展时间,让人深信他们的动机与悲哀。当他们碰面时,起初是两个,后来三个,最后四人聚到一起–随着他们踏上去满洲里的古怪旅程(也就是片名中的大象所在的地方)–好似走向终点,这个终点的感情力量令人难以忘怀,在胡波的手下,希望就像一剂苦味的药丸。
《井里的人》
胡波的短片《井里的人》在生命迹象单元(Signs of Life)作了国际首映。这部电影也和他的长片一样,在令人不适的黑暗中拍摄,片中的一对孩子神秘地四处游走,在看似废弃的仓库里找到一具尸体。电影梗概里讲述故事的背景是世界末日,观影时也确实给人这种感觉。
黑暗也是林子的处女作《海上城市》的主题,该片荣获生命迹象最佳影片大奖。不过,林子的表现方式是在屏幕上通过空间的创意使用,透过各种长宽比的过滤,把人物局限于正方形之中,好像要让人想起他们经历的冲突,同时强调他们的孤立。这种技术型叙事方式既有效,又使人困惑:影片成功刻画出金钱问题导致了一个家庭四分五裂,到最终解体,围绕女主人公的每个人物(丈夫、妹妹、儿子)都为故事中的不和增添了趣味,落实到情节中也不给人用费力的感觉。影片似乎有意显示出矛盾重重,反映出家庭状况和他们所处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变幻无常。可以这么说,不按常理出牌,正是反抗的一种表现。
《郊区的鸟》
当代影人竞赛单元(Concorso Cineasti del presente)专为新锐导演执导的头一、二部影片而设,今年的两部中文参赛影片都关注中国主题,两者都刻意而执着地追求一种在结构与叙事的诗意尝试中变换的风格。仇晟的《郊区的鸟》讲述了两个故事,一个是一队工程师在调查某街区地面沉降的成因,另一个则是同一街区的一群孩子的童年冒险。随着电影慢慢展开,观众从蛛丝马迹中,了解到这两个故事在主题上与叙事上其实有着联系,暗示着童年与成年在根本上几乎是一回事。
而另一部由瑞士导演妮可·沃格勒(Nicole Vögele)带来的《打烊时刻》(Closing time)则把场景设在台北,那里的小餐馆业主、出租车司机、纹身师、店铺服务生、市场小贩等等,为了生意加班到凌晨一、两点。该片展示了他们的内心与灵魂,工人阶层使城市得以运转,只因为这是别人对他们的期待。在这部结构精美的影片中,沃格勒用诗意的影像来占据夜晚的时间与空间、老年与青年、人物与动物、植物与昆虫、存在与缺失、光线与黑暗、动与静、音乐与沉寂。这是一部对强烈的美的挽歌式作品,没有一刻毫无意义的迁就。
《自由行》
国际主竞赛单元的亮点之一是中国导演应亮的回归,他曾于2012年获得洛迦诺电影节最佳导演奖。他的新片《自由行》讲述了一名女导演的故事,她因所拍的一部电影惹恼了官方而流亡香港。这意味着她与家人的联系受到限制,因此在她受邀参加台湾某电影节时,她便为自己生病的母亲安排了一次旅行,以便两人可以偷偷地见面。该片刻画出她面对形势的沮丧与无助。应亮不紧不慢地表现出她的困境,用小小的道具来展现细节,直到接近尾声,观众对她体会到的沉重与她无法克服的恐惧也感同身受。《自由行》不但是个悲哀也是个愤怒的肖像,观众从一开始就能轻易察觉影片制作的真诚,而比这更强烈的,是它的勇气,把个人生活与政治生活联系在一起,这令它显得出类拔萃。
影评人学院
洛迦诺电影节影评人学院从瑞士与海外选拔出11名年轻的影评人,理查德·伯利赛便是其中之一。
今年瑞士资讯swissinfo.ch也是该学院的一个媒体合作伙伴,其他几家分别为:
Indiewire
FilmComment.com
Variety
MUBI
Filmbulletin
Filmexplorer
Cineman.ch
(翻译:小雷)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