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經濟2023年第一季度大盤點
銀行危機、通貨膨脹、利率上升:2023年第一季度,瑞士經濟面臨諸多挑戰。每三個月,瑞士資訊swissinfo.ch的經濟記者都會為您帶來一份含括各行業的階段性小結。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1) 再次呈現輕微增長
3月中旬,國家經濟事務秘書處(seco)將瑞士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預測略微提高到1.1%,而去年12月中旬的上一次評估值為1%。至於2024年,聯邦政府的經濟學家們預計增長率將達到1.5%,而在此之前的預測值則是1.6%。
一方面,”中國目前正經歷著強勁的復甦”,”歐洲的能源危機在最近幾個月也有所緩解”,國家經濟事務秘書處在一份聲明中指出。另一方面,”主要工業化國家通貨膨脹狀況的沒有預期嚴重,這會促使更多限制性貨幣政策的出台,並減緩全球經濟需求。”
瑞士國家銀行(SNB)對通膨的預測保持高位,並在3月23日將其關鍵利率上調50個基點至1.5%。該央行預計瑞士2023年通膨率將達到2.6%,而2024年和2025年的比率則將為2%。
瑞士機械和電氣工程行業協會Swissmem在3月初的年度記者會上也表達出對2023年經濟前景 “適度樂觀 “的預見。這家代表機械、電氣設備和金屬加工製造商的雇主組織表示,企業訂單數量-未來出口狀況的指示數據之一-在第三季度急劇下降之後,將在第四季度得到恢復。
相关内容
2023年瑞士经济展望
2) 瑞信“餘震”下的銀行業
對於瑞士金融業來說,今年是以噩夢般的方式開啟的。瑞士第二大銀行瑞士信貸為了免於破產,不得不接受被其競爭對手瑞銀收購的結局。這場首次兩家 “大到不能倒 “銀行的全球合併,創造出一個管理資產近5萬億瑞郎的“銀行巨無霸”。這一收購方案充滿風險,需要謹慎操作,以避免銀行業出現進一步的恐慌,而這種恐慌可能蔓延到全球股市。
瑞士作為“可靠和傳統金融中心”的聲譽已經受到損害。在這次行動中,股東和債券持有人都成為政府拯救計畫的犧牲品。瑞士金融市場監督管理局(FINMA)註銷160億瑞郎AT1債券的決定受到了強烈的批評,受損的投資者有可能會通過法律手段予以追究。
聯邦議會已成立工作組,對“問題出在哪兒了?”以及“當局在瑞信崩潰之前是否缺少警覺?”等問題進行審查。各政黨也紛紛發聲,有的呼籲制定更多的銀行法規,有的建議將瑞信本土業務與全球業務分離,成為獨立實體。
相关内容
瑞士施压瑞银接手瑞信
3) 雀巢公司哭了,原材料商笑了
通貨膨脹的壓力對食品和飲料公司的影響尤其之大。儘管業務-尤其是在新興市場上-發展勢頭強勁,雀巢公司2022年的淨利下降了45%(雀巢減持歐萊雅股份,也是其中原因之一)。其首席執行官Mark Schneider今年2月表示,這家世界頭號食品公司還計畫在今年提高價格,以抵消成本的上升。
雀巢公司發布的《2022年全年財報》顯示:雀巢公司在大中華區實現了3.5%的有機增長率,全年銷售額達到53.51億瑞郎(合約美金59.64億元),與2021年相比,增幅為3.4%。
在產品類別來看,嬰兒營養品、咖啡(雀巢速溶咖啡、即飲咖啡和星巴克產品)均實現了增長。
雖然,首席執行官Mark Schneider並未透露2023年漲價所涉及的產品種類,但據每日食品網站預測,“就中國市場而言,近幾年一直跑贏國內乳業增速大盤的冰淇淋品類,或許正是其直接或者間接提價的對象”。
另一方面,原材料貿易商對價格的飆升則欣喜不已。例如,因為石油和煤炭價格的上漲,嘉能可(Glencore)的稅前利潤猛增60%,超過340億美元。總部設在日內瓦的托克(Trafigura)公司,其淨利從2021年的31億美元飆升至2022年的70億美元。隨著今年原材料市場恢復到正常的波動水平,相關企業的利潤率將有所下降。
該部門還受到來自瑞士當局的壓力,後者在今年3月表示,他們希望加強自身在俄羅斯石油和原材料貿易透明度和管理方面的作用。
相关内容
撤还是留?瑞士驻俄罗斯企业进退两难
4) 旅遊業飛躍性的開年
瑞士旅遊業的行業代表-國家旅遊局-為剛剛結束的冬季旅遊季度交出了一份亮麗的總結。雖然整個冬季的飯店住宿數據尚未公佈,但去年11月、12月和今年1月的瑞士遊客量非常大:與2019年同期(即新冠疫情爆發之前的最後一個完整的旅遊季)相比,住宿人數增加了約15%,外國遊客的數量也接近正常水平(-4%)。
瑞士旅遊局發言人Véronique Kanel說:”來自歐洲附近地區的遊客數量雖然比疫情前的冬季旅遊季略少,但已很令人滿意。”歐元區和英國的通貨膨脹給其國民的度假和旅行預算帶來了壓力。 “然而,瑞士的通貨膨脹率較低,這讓旅遊業享受到些許價格優勢。這至少抵消了一點兒瑞郎強勢的不利因素。” Kanel說。
2022年,來自東南亞的客人回流速度特別快,人數與2019年遊客量極為接近(-3.2%),而海灣國家的遊客數量相對減少了5%,北美遊客減少了8.1%。瑞士旅遊局預計,在未來幾年,來自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等國的遊客數量將出現顯著增長。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應該還會有許多來自中國、日本、韓國和印度的遊客“回歸”。 “很可能中國遊客在今年夏天之前還不會大量返瑞。目前,航空運輸能力、申根簽證、瑞士飯店容客量以及出行-尤其是航班-的高價位也都是影響客流的因素。”Véronique Kanel指出。
儘管如此,瑞士旅遊業還是下足了力氣,準備迎接後疫情時代的國際遊客潮。瑞士國家旅遊局與其旅遊大使費德勒也此關鍵時機,推出一部“搭錯車”的宣傳片。在瑞士,就算是搭錯車,也有好景色:
相关内容
疫情过后,中国游客重燃赴瑞士旅游热情
5) 鐘錶業繼續乘勝追擊
目前沒有什麼能夠沖淡瑞士鐘錶業的欣喜。在2022年的創紀錄年之後,手錶出口在今年年初繼續增長。根據瑞士鐘錶業聯合會(FH)的最新統計數據,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前兩個月的出口額躍升了12.8%,達到38億瑞郎。
瑞士鐘錶的銷售在所有主要鐘錶市場都出現了增幅。美國(+20%)仍然是瑞士鐘錶的最大市場。作為最後取消防疫措施的國家之一,中國在今年2月恢復了經濟增長,並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內再次成為瑞士製錶業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
“2020年是不同尋常的一年,奢侈品界和製錶業首當其衝,業績大幅下滑。春季時,全球大部分地區實施封鎖,生產停頓了好幾個星期,各大市場也停滯不前。秋季第二波疫情的到來則帶來了新的震盪。” 瑞士鐘錶協會在《2020年瑞士腕錶出口》報告中寫到。中國客戶原本喜歡“在境外購買瑞士錶,現在完全轉移到了中國境內…… 中國市場是2020年的一個例外,它已成為瑞士錶出口的第一大直接目的地。”
瑞士鐘錶工業聯合會在2021年的年度報告中表示,瑞士鐘錶出口在中國市場穩定發展:雖然“旅行銷售尚未重啟,但採購回流、向網購轉移以及海南免稅市場的發展,使得該領域扭虧為盈成為可能”。
而2022年,疫情對瑞士手錶在中國市場的不利影響開始明顯顯現:“經濟大環境對業務影響不大,而疫情的影響則較為直接,尤其是在中國…… 中國大陸(-13.6%)和香港市場(-10.5%)的業績下滑…… 中國大陸市場的下滑主要是由於疫情封控措施,尤其是第二季度上海封城。至於在八年內業績被腰斬的香港市場(-53.7%),這是市場的長期調整加上疫情大流行的後果。”
隨著防疫措施在中國的嘎然而止,瑞士鐘錶聯合會的統計再現“曙光”。 2023年2月,瑞士手錶對中國的出口再度回暖,按目前增長趨勢預測,瑞士手錶今年在中國市場或將達到年度8.2%的增長。
相关内容
瑞士制表业静待中国复苏
正如去年已經觀察到的趨勢那樣,入門級鐘錶(即終端客戶購買價格低於500瑞郎的手錶)的出口額在今年年初再次增加了10%以上。這一現象與斯沃琪 “Moonswatch”的成功推出不無關係-這是一個靈感來自於歐米茄“月球錶”(Speedmaster)設計的斯沃琪系列。斯沃琪集團掌門人Nick Hayek稱,自2022年3月推出以來,Moonswatch系列手錶已經售出超過100萬支。儘管如此,高端市場仍然是鐘錶業的搖錢樹:超過四分之三的出口利潤來自售價超過7500瑞郎的高檔手錶。
相关内容
依托美国“巨浪”,瑞士制表业登上新的巅峰
6) 製藥業尋找新的“重磅炸彈”
2月,諾華宣布2022年的銷售額下降了2%,這主要是由於匯率的負面影響。其首席執行官Vas Narasimhan的薪酬也相應減少了25%,共計850萬瑞郎。諾華計畫脫手旗下仿製藥部門山德士(Sandoz),這將導致8000個工作職缺的流失,包括瑞士境內的1400個工作。
羅氏的新老闆Thomas Schinecker利用他在3月中旬上任的第一天宣布,將要對數位技術和研發進行重大投資。他表示,今年沒有裁員計畫。
隨著疫情的逐漸消失,作為瑞士出口的主要驅動力,製藥業正在尋找新的創新藥物-主要在癌症和罕見疾病領域。隨著一些重量級藥物的專利到期,諾華和羅氏正在傾注資金,用於新藥品的推出和研究的長足發展。
相关内容
瑞士制药业希望减少对亚洲的依赖
(編譯自法語:郭倢,編輯:Virginie Mangin)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