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毒、酗酒–瑞士第一级戒毒组织追踪报道

据资料统计,瑞士有700多万人口,其中100多万人吸食尼古丁上瘾;约30万人酗酒;3万人依赖毒品得以度日。
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在15-39岁年龄段群体当中,1/5的男性和1/10的女性至少有过一次非法消费毒品的经历。瑞士虽然国小,然而其酗酒吸毒状况之糟糕居欧洲之首。那么,瑞士政府如何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呢?
瑞士的社会问题和三级戒毒组织
对于吸毒、酗酒、打架斗殴等社会问题,瑞士政府采取从小抓起的政策,目标是使青少年拥有远离毒品的健康生活。在瑞士,因上瘾程度和时间的不同,有三个不同级别的预防及戒毒组织。
第一级被称为防止沾染毒品的戒毒组织:主要是对那些无论有无尝试过毒品,但均无上瘾现象的青少年做及早预防,是真正意义上的未雨绸缪。并且,这类上瘾通常包括广义的瘾症,比如上网成瘾、看电视成瘾、打游戏机上瘾、吃巧克力成瘾等等。
第二级戒毒组织主要是针对那些对毒品或酒精已经上瘾的人。戒毒组织的目的是及早发现这些人,并采取积极措施使其尽早戒除。
第三级戒毒组织试图减轻接受戒毒治疗的患者的痛苦,并使其恢复健康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中西方社会差异
中西方社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学生的活动大多是集体进行的,而且学生们很少有自己支配的自由时间;而西方人注重个性化的生活,学生们作业很少。同中国学生相比,他们有更多的自由时间。
在这种相对较多的自由时间里,人们可以充分地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但百无聊赖时,青少年也更有可能寻求新的刺激,如尝试毒品、嗜酒、吸大麻、打架等,甚至成瘾。
问题是:西方社会青少年的课余时间是否如我们想象的一样,如一盘散沙?他们的业余活动是如何组织和进行的?这些有组织的活动的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意义呢?
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参加了瑞士卢塞恩州属组织OASE的活动–Oaseweekend。
报道系列一:瑞士第一级戒毒组织
2005年1月14日20:30分,在卢塞恩附近Schüpfheim火车站聚集了100多人:其中有旅馆老板、服务生、文艺界名人布兰妮及其保镖、高级贵宾、摄影师、记者等等。他们聚集在这里到底要做什么呢?
原来,他们是来参加瑞士第一级戒毒组织–OASE的活动。这些老板和名人其实是OASE活动的参加和组织者(分角色表演),他们这些自身即是有“上瘾”危险的青少年,也是潜在“上瘾”者的组织者们将在Schüpfheim的营地里渡过一个非常特殊的周末。
OASE是谁?
OASE的德文名全称是:Suchtprävention und Gesundheitsfoerderung in Jugendorganisationen im Kanton Luzern。意在防止上瘾,促进健康;加强性格培养,使其对坏事坏影响以及恶习具有分辨和抵抗的能力。
OASE属于第一级防止沾染毒瘾的组织,属卢塞恩州(在瑞士的其他州中也有类似的组织)。它隶属联邦政府卫生部,是总体项目Voilà的一个组成部分,由卢塞恩州相应的戒瘾部门资助。
1996年,吸毒成灾现象刚刚引起瑞士社会和政府的关注,一些长期与瘾君子工作的社会工作者们提出了成立OASE的建设性方案。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力量逐渐强大起来,最终发展成为了今天如此规模的组织。
OASE是建立在青少年儿童业余宿营活动上的一种组织。
在瑞士,青少年及儿童的业余宿营活动组织是与学校是分开的,组织内部有自己的报纸,可以对外发布消息。它的职能是组织不同形式的夏令营,丰富青少年的业余生活。因州与州之间不同而名称不同,但其模式和职能却极其相似。
例如在卢塞恩州,有三种不同组织:Pfadi、Blauring和Jungwacht。其中Blauring由女生组成,Jungwacht由男生组成。Pfadi则是男女混合的。并且,他们的资金均来源于OASE和活动参加者的报名费,活动的组织者们都是无报酬的义务工作者。
全州40至60个上述的青少年儿童业余宿营活动组织,是OASE的工作对象,也是它的下属组成部分,OASE对其起着指导和疏通的作用。
OASE专门为其下属组织举行活动,如Oaseweekend就是一例。通过活动本身及活动间歇的交流和讨论,对组织者进行培训和再教育,传授OASE组织宿营活动的方式及理念;目的在于使这些组织者日后的组织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那么,OASE是如何具体地对这些成员进行培养和再教育的呢?
OASE的活动方式和理念
OASE每年要组织数次活动,其中,Oaseweekend是每年冬天的一项例行活动。它的理念是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注重加强团队精神使人分清享受(Genuss)与上瘾(Sucht)的差别,培养成员个人品行。所以说,OASE的活动要达到既丰富了青少年的业余生活,又防止沾染毒品的双重目的。
Oaseweekend活动的9位组织者大都来自卢塞恩州,分别在全国各地读大学。均有着丰富的青少年儿童业余宿营活动的组织经验,曾在Oase组织的活动中接受过培训。
Oase活动的参加者都是筛选出来的比较优秀的组织者,或者说领导人。
Oaseweekend活动纪实
如前文所述,Oaseweekend通过这种角色分配,使参加者的想象力得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住处和军队的营房非常相似,只不过这种营房是专门为青少年宿营用的。
睡房在二层楼上,床分上下铺,一间大屋子里有几十张床整整齐齐的排在一起。床上面有床垫子,没有被子,参加者要自带睡袋子。一层是厨房、餐厅和活动厅。这里的活动厅被精心布置成一个赌城,供参加者使用和消遣。
晴朗天空下,一屡屡轻薄的雾,大家在冰天雪地里做游戏,场面轻松而和谐,动人而有趣。大家在嬉笑打闹中相互熟悉,增添信赖感,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
游戏后,他们进行分组讨论,一起交流在Pfadi、Blauring、Jungwacht组织活动中的得失,讨论如何把活动做得更好等。在这期间,OASE长期积累下来的经验和理念便会渗透下去。
讨论是在平等而轻松的气氛中进行的,没有训斥,也没有指责,活动的组织者和参加者之间没有距离感,人人都可以畅所欲言。
傍晚时候,大家吃完了正餐,开始准备甜点。大家按餐位不同分成不同的组。组中的每个人都要互相帮助才能把甜点做好。OASE就是在这种一点一滴的生活实践中,培养和加强其成员的团队精神的。
OASE鼓励并资助成员在组织Pfadi、Blauring、Jungwacht活动候,把OASE的活动理念和方式间接灌输下去: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使儿童和青少年的业余生活快乐而健康,从而远离毒品。
OASE的现实意义
最后,Oaseweekend在大家一块吃点心的快乐气氛中结束了。然而,它的借鉴意义要远比一个快乐的周末深远得多,这其中包含着千千万万瑞士青少年儿童快乐业余生活的记忆,同时也是使青少年及早拥有正常健康的社会生活、避免染上恶习而成为社会包袱的一个起点。
对于世界各国的社会工作者来说,OASE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的理念是个非常好的借鉴,从分清享受(Genuss)与上瘾(Sucht)的差别开始,从而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这对于从事青少年教育的工作者来说,也是个非常好的借鉴。
第二、三级戒瘾组织
瑞士有三级不同的防止及戒毒瘾组织,那么对于那些已经沾染了毒瘾或酗酒成性的人,瑞士政府将采取何种态度和措施呢?
笔者将在近期跟踪采访有关部门和吸毒者,敬请关注。
swissinfo特约记者张红供稿
据资料统计,瑞士吸毒、酗酒人口比例居欧洲首位。
瑞士有700多万人口,其中100多万人吸食尼古丁上瘾;约30万人酗酒;3万人依赖毒品得以度日。
民意调查结果表明:在15-39岁年龄段群体中,1/5的男性和1/10的女性至少有过一次非法消费毒品的经历。
对于吸毒、酗酒和打架斗殴等社会问题,瑞士政府采取从小抓起的态度,目的是使青少年拥有远离毒品的健康生活。
针对不同的上瘾程度和时间,瑞士设有三个不同级别的防止及戒毒组织。
OASE属于第一级防止沾染毒瘾组织。OASE的活动看似与毒瘾毫无关系,但它的理念是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注重加强团队精神,培养成员坚强的个人品质。 从分清享受(Genuss)与上瘾(Sucht)的差别开始,使青少年儿童拥有快乐而健康的业余生活,远离毒品。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