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成吉思汗的诗歌回荡在马可波罗的语言国度里

卢加诺夏日诗歌节 swissinfo.ch

当著名诗人席慕容收到瑞士卢加诺诗歌节的邀请函时并没有感到惊讶,因为今年诗歌节的主题之一便是中国的蒙古文化。而她已藉着乡愁在蒙古族文化中追索多年,在曾经轰动一时的青春爱情诗篇之后,又贡献出了写满乡愁的精彩佳作。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野马》、《母语-写给蒙古国诗人巴拉哈巴苏》,6月1日晚,在卢加诺市政厅中庭里,席慕容的诗歌成为瑞士意大利语区人的新宠。

在她用中文和法文朗诵过自己有关内蒙古的诗歌后,许多当地名人追到幕后,纷纷要求签名合照。夜深已近12点,几位金发碧眼的青春女性依然围着席慕容,表达自己对席老师诗歌的感情。

诗歌是无国度的,因为感动是相似的。这也是2012年卢加诺诗歌节之所以邀请中国诗人的原因。尽管诗歌节已举办了16届,但其原来的主旨是推广意大利语区的诗歌,近几年才开始邀请国际诗人。自2011年开始,中国诗人也开始踏足这一瑞士意大利语区的迷人城市-卢加诺,这一让黑塞流连忘返的地方。

诗歌的魅力

“现代社会在诗歌的推行过程中,确实会遇到很多困难,特别是对青年人。但也正是这个原因,卢加诺市要投入相当多的精力和资金来推广。因为诗歌在文学上的影响已经很有历史,其地位也很稳固,”卢加诺市政府外事办主任Claudio Gianinazzi对瑞士资讯swissinfo.ch说。马可波罗的语言-意大利语本身所具有的音乐感与诗歌相得益彰,难怪在瑞士意大利语区会特别注重保持诗歌的生命力。

但在马可波罗的语言国度里,为什么要引进成吉思汗的诗歌呢?“卢加诺市政府自2004年开始与中国的不同城市在教育、医学等不同领域进行了不同层次的沟通与合作。所以希望在文化、诗歌的领域也加强合作,自2011年开始,我们正式邀请中国的诗人参加夏日诗歌节,”卢加诺市驻华代表钟佳宏(Alex Chung)向瑞士资讯表示:“中国一直想要推广文化融合的形象。这次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让瑞士的人民了解到,在中国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也有融合的部分。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印证”。“成吉思汗离我们也并不遥远,那高山和草原也让我想起我们的阿尔卑斯,”Gianinazzi先生幽默地说。

《天之恩赐》

为了向当地观众介绍中国的蒙古族文化,Alex特地组织放映了描述蒙古歌王哈扎布先生一生的影片《天之恩赐》。影片结束后,不少卢加诺的中国留学生围住该片导演陈黎明女士,纷纷兴奋地表达看后的观感。该片5月初在北京首映时,蒙古族著名演员斯琴高娃曾激动地泪洒现场,席慕容和凌峰等艺术家也深受感动。

“哈扎布是藏语,意为天之恩赐。我们在拍摄时,也真地感觉到了天之恩赐,”黎明导演向记者介绍:“很多人对结尾镜头印象深刻:年轻时的哈扎布骑马奔驰在大草原上,前面开满鲜花。看起来很好,拍摄起来很难。因为草原看似是平的,其实非常坎坷。你可以看到,有几次马都要低头看路,它很害怕。但是我们的演员是上戏的,牧民的孩子,骑着自己的马,我们在公路上拍,他骑马就在草原上不停地跑,这是一个长镜头,一条过,真的很不容易。拍过后他说:他也很担心,但是他相信这是在拍摄哈扎布的电影,所以会得到上天的保佑”。

此外,影片中极为雄浑壮美的草原景色以及音乐都让人深受感动,“有人问我特技为什么就能做的不留痕迹,这是因为根本没用特技。所有景色都是实拍,把机器放在那里,拍了就很美,”有如神助。

《马克思·弗里施》

6月1日晚,著名琵琶演奏家杨静首先为观众带去了多首琵琶独奏。随后主办方又举办了马克思·弗里施(Max Frisch)中文版海外首发式。卢加诺市政府外事办主任克劳迪欧·乔尼那吉(Claudio Gianinazzi)、《马克思·弗里施小说作品》集的发行人北京楚尘文化传播公司总经理楚尘先生和Alex共同向卢加诺的观众介绍了该书在中国的翻译出版发行情况。

楚尘对瑞士资讯表示:“弗里施的戏剧在80年代被搬上过中国舞台,深受欢迎,很有影响”。而他本人也很喜欢德语小说,比如卡夫卡、茨威格等,楚尘公司已经出了一系列的德语文学,反响都不错,所以这次将目标再次锁定弗里施的小说。在本次诗歌节上,楚尘还与生活在瑞士的德语文学学者阎寒达成初步协议,希望将其即将完成的介绍10位瑞士著名文学家的作品出版。

成吉思汗的诗篇

最后走上舞台的是中国著名诗人席慕容老师,她用法语和中文为观众朗诵了《出塞曲》、《野马》、《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契丹的玫瑰》、《2000年大兴安岭偶遇》和《母语-写给蒙古国诗人巴拉哈巴苏》等一系列充满对蒙古族文化款款深情的诗篇。Alex介绍,为了翻译好席老师的诗作,巴黎的Emmanuelle Péchenart女士特地赶到台湾,录下席老师的朗诵,再依照朗诵中的语调、感情进行翻译。“她的翻译真的很好,”所以才感动了大批意大利语区的听众。(注:法语和意大利语同属拉丁语系比较接近。大部分瑞士意大利语区人可以听懂法语)

“我的法语是在瑞士弗里堡学的。当时正在比利时读绘画,因为法文文法不太好,所以到弗里堡来进修。不要问我那是在什么时候,已经太久远了,你们还没有出生,”年近七旬的席老师在接受瑞士资讯采访时谈到。随后她悄悄透露,“那是在1965年;这是我第二次来瑞士”。

在比利时留学,那是她第一次离家,所以乡愁全部寄往台湾那小小的家,“当我面对欧洲那么多不同的文化,也会出现一种文化上的乡愁”。而现在,“我走在街上,看到那些年轻的西方女孩子,我好想也回到了40年前的样子。当然,我的变化已经很大。但是我霍然发现,我对欧洲也有了某一种乡愁,一种青春的乡愁”。

父亲曾经形容草原的清香;

让他在天涯海角也从不能相忘。

母亲总爱描摹那大河浩荡;

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遥远的家乡。

如今终于见到这辽阔大地;

站在芬芳的草原上我泪落如雨。

河水在传唱着祖先的祝福;

保佑漂泊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

啊,父亲的草原;

啊,母亲的河。

虽然已经不能用不能用母语来诉说。

请接纳我的悲伤我的欢乐;

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

心里有一首歌。

歌中有我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该片由北京草原往事文化传播中心和内蒙古电影集团联合出品。

5月初在北京首映。

由陈黎明编剧并导演。

全片采用蒙古语对白,以简洁朴素的电影手法讲述了蒙古长调歌王哈扎布一生的传奇故事。

以辽阔优美的草原画面和悠扬的蒙古音乐诠释了长调的起源与命运。

其节奏自然舒缓,结构新颖,被专家学者称为“一部无企图的纯手工制作电影。”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