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屆洛迦諾電影節:回顧往昔,著眼未來
以獨特的影目編排穿越時空與歷史-瑞士最有聲望的電影節慶祝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第75屆電影盛宴的舉辦。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在電影製作的漫長歲月與電影人的後浪推前浪之中,洛迦諾電影節(Festival del film Locarno)一直都專注於與時俱進,同時卻從未失去其存在的意義,即以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獨特影目編排,來隆重地慶祝電影事業。而今年舉辦的第75屆電影節自然也不例外。
提契諾州的洛迦諾是傍馬焦雷湖(Lake Maggiore)而建的一座風景如畫的意大利語區小城,這裡今年實在值得慶祝:這是洛迦諾電影節自2019年及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首次正常舉辦。海外電影製作人與影迷重返洛迦諾,全城飯店全部客滿,所有會場全面開放。
相关内容
洛迦诺酒店-一切从这里启程
藝術總監吉奧納·納扎羅(Giona A. Nazzaro)在去年開始執掌洛迦諾電影節之前,就以影評人與影目編排人的身份展示了他涉獵廣泛的個人特色,這次他更是精心挑選了一套內容豐富的影目單。遵循洛迦諾電影節的主導精神,電影市場的炒作讓位於對電影的熱愛。
好萊塢遇上藝術館
納扎羅和洛迦諾早就有非常親密的關係,自1994年起他從未缺席過這個電影節。那年《低俗小說》(Pulp Fiction)在大廣場(Piazza Grande)露天銀幕上放映,該片導演昆汀·塔倫提諾(Quentin Tarantino)也親自出席。其時他剛剛在坎城影展上大獲全勝-以前無人認識塔倫提諾,以後人人免不了認識塔倫提諾。
但洛迦諾電影節給納扎羅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我在大廣場上觀摩的頭兩部電影是《生死時速》(Speed)和《穿越橄欖樹林》(Through the Olive Trees),”他說道,以此總結這個電影節的獨特之處。前一部是典型的美國動作片,而後一部則是做自我反思的伊朗戲劇片。
這種並列的組合編排正是洛迦諾電影節基因的一部分。卡洛·卡特里安(Carlo Chatrian)-納扎羅的前任之一-目前擔任柏林電影節(Berlinale)的藝術總監,他也說起過自己在上世紀90年代末首次參加洛迦諾電影節時的相似軼事:“在大廣場上,你可能會先看一部約拿斯·梅卡斯(Jonas Mekas)這類前衛電影製作人的回顧影片,再緊接著觀摩《我為瑪麗狂》(There’s Something About Mary)。”
在瑞士電影檔案局(Cinematèque Suisse)現任局長弗雷德里克·邁爾(Frédéric Maire)執掌洛迦諾電影節期間,這兩位影評人與影目編排人都曾加入電影節籌辦團隊。出生蘇黎世的納扎羅最初是作為講德語或瑞士德語各電影代表團的主持人兼翻譯,但很快開始以個人身份與來自世界各地的作家與製片人打成一片。今年的特邀嘉賓名單包括政治電影(當然不止於此)大師希臘裔導演科斯塔·加夫拉斯(Costa-Gavras)、多媒體藝術名媛勞麗·安德森(Laurie Anderson),以及美國演員馬特·狄龍(Matt Dillon),用納扎羅的話說,後者“在代表了誕生於上世紀70年代的美國電影理念之精華的同時,頌揚了不做因循守舊之選擇的勇氣”。
身為動作片的備受尊敬的專家與所謂B級片(低成本製作的商業電影)的死忠粉,納扎羅還邀請了獨立製片人傑森·布倫(Jason Blum)。布倫的信條是拍一部電影的成本絕不超過500萬美元(如果要拍續集就絕不超過1000萬美元)。布倫常被譽為微成本恐怖片先鋒羅傑·科爾曼(Roger Corman)的“現代翻版”,因其《人類清除計劃》系列電影(The Purge series)最為人所知。這個系列電影想像了一個不那麼反烏托邦式的美國,片中富有的精英玩弄卑鄙手段以擺脫窮人(名為《大選年(Election Year)》的第三部於2016年夏季發行,距當年11月希拉里·克林頓與唐納德·特朗普大選對決僅相隔數月)。
時間旅行
今年6月在安納西國際動畫電影節(Festival International du Film d’Animation d’Annecy)上大獲好評的動畫片《意大利人與狗不得入內》(No Dogs or Italians Allowed)的瑞士首映,將正式揭開本次電影節的帷幕。導演阿蘭·烏蓋托(Alain Ughetto)以黏土動畫方式製作的這部影片基於他的家庭往事,是他和已故祖母之間的一場虛構對話,談論的是她的丈夫,一名為了找工作而移民法國的意大利人。
本屆電影節從一開始就讓人能夠感受到過去與現在之間的對話。電影節前會舉辦D·W·格里菲思(D.W. Griffith)執導的1919年經典默片《殘花淚》(Broken Blossoms)的特映活動,放映時採用了實時配樂。與此同時,大廣場上的大屏幕還放映備受期待的動作片《殺手疾風號》(Bullet Train),由布拉德·皮特(Brad Pitt)與亞倫·泰勒-約翰遜(Aaron Taylor-Johnson)等人主演。
“回來未來”,即納扎羅掌門時期的主要創新之一,是個虛擬現實項目。
同日內瓦國際電影節(Geneva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共同策劃的這個項目可在某個特殊會場自由觀摩。而這個特殊會場正是原來的大廣場投影舞台,如今已被改建成能同時容納多至8名觀眾的虛擬現實空間。
去年實施的另一個受歡迎的措施,是擴充了Pardi di domani短片分類,為之添加了第三個競賽單元。參與這個單元角逐的不是尚未執導自己第一部長片的年輕電影製作人(如其他兩個競賽單元),而是在獲得重大突破後仍繼續拍攝短片的知名導演。洛迦諾電影節的老朋友,意大利影人馬爾科·貝洛基奧(Marco Bellocchio)就是一位這樣的導演,他曾在1965年洛迦諾電影節上,以其首部作品《口袋裡的拳頭》(Fists in the Pocket)贏得了一個重要獎項。
這個獎項令貝洛基奧一舉成名並獲國際認可,躋身意大利電影業著名導演之列。而《口袋裡的拳頭》也成了在該電影節上最常放映的影片之一(自2015年至今已放映過5次)。
雖已步入75歲“高齡”,洛迦諾電影節仍有一顆非常年輕的心。這個電影節一方面向電影史致敬(請注意今年的道格拉斯·瑟克(Douglas Sirk)回顧展),另一方面在鞏固面向未來的主動性措施,而這不僅限於技術角度。以“開放之門”項目(Open Doors)為例,這個項目為那些來自缺乏像樣電影基建的國家的電影製作人提供搭建人脈的機會,在連續三年關注東南亞之後,今年開始了針對拉丁美洲電影製作人的新週期。
此舉旨在把洛迦諾電影節變得比以往更具包容性,通過在全年當中舉辦的各種多媒體活動,以及和威尼斯、柏林等其他著名姊妹電影節的合作,要使洛迦諾電影節成為一個電影社群,而不僅僅局限於8月裡的兩週。
(編輯:Eduardo Simantob,譯自英文:小雷)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