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老物件掀起新浪潮

古老的柯布西耶躺椅,缀有罕见的斑纹灰,这几乎是博物馆的作品 Nicolas Duc/Design+Design

二手货,以前只是穷人的专属,如今,借着“古着”(Vintage)的流行之势,它们成为了瑞士社会的时髦货。有些二手货既经久不衰,又可表现主人的品味,价格也便宜,何乐而不为呢?

在苏黎世火车站大街上走不多远,就可以看到一座大型的粉红色建筑,在这里人们可以买到不同寻常的家具和时装。与其他旧货店不同,苏黎世的二手店,并不凌乱,也没有散发陈腐气,而是整整齐齐,就像普通的百货商店一样。

“这看起来不错,”一位女士说,她的年轻同伴正在试一件绿色的丝绸夹克,上面配有闪亮的纽扣。这套衣服应该出自60年代,就好像这位年长的人在那个年代里曾经穿过。

楼上一对中年人正在津津有味地品评老饭桌。女人的手轻轻滑过木桌桌面,而男人则斜倚在桌子边,似乎在测试桌子腿儿的牢固程度。这张桌子足够老,仿佛在这家“Brocki”旧货店1904年开张时,就已经摆在那里了。

“看上去不错,也够结实,”他说,还点了点头。

苏黎世大型旧货店Brockenhause经理Ueli Müller解释说,许多人热衷于购买老物件,这些东西似乎“升值”了。

每年他的店里会售出50多万件物品,从勺子到橱柜。他的店经营得很好,每年都可以向慈善事业贡献25万瑞朗。

正走俏

“椅子、灯、陶瓷,这些东西都很走俏,因为每套房子都需要,”瑞士时尚研究员、“Design+Design.ch”的发起人之一Joan Billing说,他们每年都要举办古着家具展。

25年前,当他开始对古着感兴趣的时候,这个圈子里都是些专家、艺术史学家、收藏家等,他对瑞士资讯swissinfo.ch说。“而如今,特别是近10年,这个圈子已经变得越来越大”。

8年前,他开办了古着家具沙龙“D+D”,“那真是很前卫,因为瑞士人现在才开始觉察这股潮流,”Billing说。沙龙展出的家具大多是20世纪的经典式样,多是20-80年代的。

古着渐渐也得到了博物馆的重视,这一概念变得更严肃,也更有意义了,Billing说。

苏黎世艺术设计博物馆就这一概念开办了“古着-复活的动人设计”展览。该博物馆写到:古着,随着岁月流逝、沙里淘金,最终完成了自身价值的升值。

同其他人声鼎沸的跳蚤市场、旧货店相比,这一展览相当理性。

相关内容

真正的古着之物混迹于复制品和故意做旧的新产品之间,该展览策展人Karin Gimmi最钟爱的是一张远东毛毯,它看上去像是用过多年,而其最显“古旧”的部分,却恰恰是最厚实的。

怀旧

“在复制品横行的时代,也有逆潮流,”Ueli Müller说:“人们在寻找独一无二的、背后有故事的东西”。

Gimmi也同意这点,确实有人希望生活在某一固定的年代:“拥有那一个时代的东西,可以让你感觉,你就是那个时代的一部分”。

经济心理学家Christian Fichter解释说,顾客所选择的那一个时代,也可能是他的青年时代。

经常有人说:那时候,一切都那么美好。“心理学家已证实,人们有趋利避害的倾向,摒弃不好的记忆,选择留下美好的记忆,”Fichter说。这可能是人们喜欢能唤起青年记忆的物品的原因之一。

但仅怀旧这一点,不足以唤起人们对古着的需求,Fichter说:顾客也是希望通过这些东西,表达些什么。

“也许有人会说:我购物的时候也会顾及环保。我可以买更昂贵的,但是我没有,我要买那些用过的,否则这些就会被扔掉了,”他说。

如果购买的是昂贵的设计品,那么显示得就是一种品味了,这显示出“我很有品位,看看我的埃姆斯·查尔斯椅,还有勒·柯布西耶躺椅”。

Billing说,瑞士人一向很节俭,对待自己的资源、物品很小心。因此继承、接受馈赠都很普遍。而如今,这一趋势更有抬头之势。

akg images

长久

另一个古着热卖的原因是良好的品质。“老物件一般来说很结识。就拿Rössler餐具来说,是迄今为止最耐用的,”Müller说,老家具的质量都是不错的。

“那些老柜子,你可以搬家拆拆装装20次,它依然可以摆在你的屋子里。可是那些现代橱柜,你最多拆装2次,就全散架了。很糟糕,真不知道那些人为什么要生产这样的产品,”Müller说。

Fichter赞同这种观点,消费者对那种一次性文化已经受够了。

“现在有一股逆潮流,但那种草率的购物之风还是占主流,”Fichter说:但有人已经开始追求环保的物品了。

回顾

有人只是简单地追求某一种风格,不介意古着是真是假。

古着的展览中不仅有真货,还有看起来很老的-如太阳镜、球鞋、牛仔裤等。

该展览中还展示了一个视频,显示出纺织工人在为牛仔喷砂时,所面临的健康风险。

另一个视频则是,印度的工匠在生产做旧的橱柜,如何制造出油漆剥落和擦伤的效果,这是一种“沧桑美”。

相关内容

不过Gimmi肯定地说,印度人绝对不会买这类东西,Fichter认为这理所应当:“发展中国家,例如印度,就像30年前的我们一样。那时瑞士人也喜欢新的、闪闪发光的东西,”Fichter说。

但现在今非昔比,“瑞士人开始奉行极简、低调的风格”。尽管从购买力的角度讲,瑞士与欧洲其他国家不同:“瑞士人可以购买他们想要的、比较昂贵的东西”。但从审美的角度,瑞士人并没有必要与欧洲人不同”。

(转译:宋婷)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