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昔日少数人的“嬉戏场”,如今成为所有人的游乐园

艾格峰依旧令人生畏

终于登顶!从左之右:哈勒,弗格,海克迈尔和卡斯帕莱克 RDB

75年前,由德国人与奥地利人组成的4人登山队,首次经由艰险北壁登上艾格峰顶。瑞士资讯swissinfo.ch近距离接触这面“死亡之墙”,以了解艾格峰北壁为何会继续吸引一流的登山运动员和普通旅游者。

我们这群记者此次来到北壁脚下作夏季轻松健行。我很难想象,怎么会有人攀登得了这面1800米高的垂直石墙,更不要说是在几小时内实现登顶了。

即便这样的短途步行,也并非完全没有危险。因为艾格峰的岩石一直在剥落,山路的某些路段散布着大量石灰石,踩上去会左右摇晃,若是因景色或谈话分了心,就可能发生意外。我就曾一度不得不用手扒住正在融化、滑溜溜的雪堆前行,害得我指尖疼了好一阵儿。

驱不散的雾气让人很难看清艾格峰全貌,但却给这座令世界各地的人着迷的山峰一缕神秘感。

相关内容

“这种天气多久会出现一次?”我问斯蒂芬·西格里斯特(Stephan Siegrist),一位瑞士精英登山家与登山向导,他已攀登过艾格北壁29次。

“夏季这种天气很常见,云雾上移堆积在那里,经常同时还伴有降雪。若是呆在山下天气晴好,会很难相信这种差异,”西格里斯特解释。

首次实现艾格峰北壁登顶的德奥登山队的成功有其阴暗一面。纳粹当局为自己的宣传目的利用了他们的成就。

奥地利登山运动员海因里希·哈勒在1938年德国占领奥地利时加入纳粹党。他还是党卫队成员,这个纳粹党的治安部门在二战中犯下无数残酷罪行。但哈勒未被指控犯有战争罪。

哈勒被人们记住的另一个原因,是他在逃离驻印度英军的囚禁后,于1944年徒步进入西藏,与当时年轻的达赖喇嘛一起度过七年时间。

追忆过去

2002年,西格里斯特与同事米歇尔·皮泰尔卡(Michal Pitelka)身穿1938年时的服装、背着当时的装备,重现了首次北壁登顶的情景。

“当时的鞋又沉又夹脚,”他回忆道,还说他们不得不背上去的旧式绳索也是个累赘。

然而正是借助这些简陋装备,在之前9名登山运动员的死亡尝试之后,德国人安德尔·海克迈尔(Anderl Heckmair)、路德维希·弗格(Ludwig Vörg)和奥地利人海因里希·哈勒(Heinrich Harrer)、弗里茨·卡斯帕莱克(Fritz Kasparek)在整整75年前,首次成功征服艾格峰北壁。他们的冒险历时近4天,期间险象环生,比如遭遇雪崩与落崖。

此后数十年中,在人们攀登“食人兽”-艾格峰另一民间称呼-这面1800米石墙的无数次尝试中,至少又有其他55人丧生。而这座山峰的海拔高度为3970米。

丧生者中有一位美国人,名叫约翰·哈林二世(John Harlin II),1966年3月他的绳索在1300米处断裂。当时他正在尝试首次完成北壁上的最直接路线。他的英格兰登山伙伴以及由4名德国人组成的一个登山队在他们出发后一个月,即3月25日成功登顶。新的路线就以哈林的名字命名。

哈林的儿子约翰·哈林三世(John Harlin III)当时只有9岁,丧父之痛既困扰着他,也激励着他。2005年他也攀登了艾格峰北壁,IMAX巨幕电影《阿尔卑斯》(The Alps)记录下了他的征途。后来哈林为瑞士资讯swissinfo.ch制作了一个多媒体系列博客《边境故事》(Border Stories)。

1938年7月24日:由两名德国人(安德尔·海克迈尔与路德维希·弗格)和两名奥地利人(海因里希·哈勒与弗里茨·卡斯帕莱克)组成的登山队,历时3天半的攀登之后,成功登上艾格峰顶。

 

1961年3月12日:4名德国人组成的登山队首次完成冬季登顶。

1963年8月3日:瑞士人米歇尔·达尔伯雷(Michel Darbellay)首次实现个人登顶,用时18小时。

1964年9月3日:德国人戴茜·弗克(Daisy Voog,与Werner Bittner一道)成为从北壁登顶的首位女性。

1981年8月25日,瑞士人乌力·比勒(Ueli Bühler)用了8小时完成登顶。

1984年7月27日:奥地利人托马斯·布本道弗(Thomas Bubendorfer)在未使用绳索的情况下,以4小时50分钟完成登顶。

1992年3月9日:法国人卡特琳娜·戴斯提韦尔(Catherine Destivelle)成为首位独自从北壁登顶的女性,全过程用时17小时。

2008年2月12日,瑞士人乌力·史泰克(Ueli Steck)创下登顶新纪录-2小时47分钟。

2011年4月20日:瑞士人丹尼尔·阿诺德(Daniel Arnold)在史泰克的纪录上又有提高,以2小时28分钟实现登顶。

“真正登山者的珠峰”

“艾格峰向来令世界登山者着迷,这种情况可能会一直持续下去。它拥有阿尔卑斯山脉中最大的石壁(在全世界也首屈一指),攀登难度很大。不过艾格峰的盛誉至少与其面积与难度相当,”哈林告诉瑞士资讯swissinfo.ch。他指的是死难者人数,以及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功与救援努力的故事,例如1936年的托尼·库茨(Toni Kurz)悲剧,或是1957年的克劳迪奥·科尔蒂(Claudio Corti)悲剧(详见相关画廊)。

哈林认为,艾格峰的盛誉与历史令每一位登山者都想把自己的名字写进传奇。

“我们都想体验的标志性绝壁与山峰并不多。大多数人只能梦想攀登艾格峰,但若你觉得自己有这能力与勇气,就会想证明给自己看。对我来说,艾格峰就是真正登山者的珠峰,”哈林指出。

西格里斯特对艾格峰的评价同样很高。

“这是个了不起的登山冒险,攀登这座山总能让人感到愉快。从山顶俯瞰,能将壮丽风光尽收眼底,这也令攀登艾格峰具有特殊意义,”西格里斯特表示,特别提到冷冰冰的灰色岩石与绿油油的乡村景色之间的对比。

流行魅力

正如格林德尔瓦尔德(Grindelwald)登山向导协会会长的提示,这里建造的所有木屋都朝着艾格峰方向,以欣赏到它雄伟的石壁。

“如果你在格林德尔瓦尔德,艾格峰北壁几乎无所不在,就像是每天早晨照镜子一样,”弗雷迪·阿贝格雷恩(Fredi Abegglen)告诉瑞士资讯swissinfo.ch。

身兼登山向导和格林德尔瓦尔德登山运动学校校长两职的约翰·考夫曼(Johann Kaufmann)补充说:“这是我们的卖点。我见过的山太多了,却少有这种令人着迷的。”

艾格峰同样吸引非登山客的证据,则是近30年前开办、专门面向日本游客的一间旅游办公室。

“他们来这儿并不是要自己登山,而是想看看槇有恒这些日本登山运动员曾到过的地方,”日本信息办的市川尤里向瑞士资讯swissinfo.ch透露。槇有恒是经由Mittellegi山脊(并非经由北壁)首次登上艾格峰的4人登山队的一员,他们在1921年9月10日成功登顶。

流行文化也影响着日本人的旅行计划。

“日本人对瑞士有种先入为主的印象,那就是格林德尔瓦尔德,”市川尤里介绍,并解释说,创造卡通片《海蒂》的日本动画艺术家在作背景设定时,使用的就是艾格峰、门西峰(Mönch,亦译作僧侣峰)和少女峰(Jungfrau)这类标示性山峰,和风景如画的劳特布龙嫩(Lauterbrunnen)山谷。

就像海蒂一样,在盘旋于山岳上的轻缓健行路径上嬉戏,就已经让我感到满足,何况不必负担沉重的登山装备,也没有坠落身亡的恐惧。不错,我更喜欢从安全的地方欣赏宏伟的艾格峰北壁。

(译自英文:小雷)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