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火车”穿越巴塞尔狂欢节
当冬天进入尾声,春天正在滋生的时候,瑞士迎来了狂欢季节,提起瑞士的狂欢节,场面最大的首推巴塞尔狂欢节。这里的狂欢节总是气氛最热烈,声势也最浩大,对于巴塞尔人来说,狂欢节已经注入血液,成为传统。
今年巴塞尔的狂欢节与往年有些不一样,一列由460多人组成的长达280米的“中国火车”在巴塞尔的老城中穿梭,在五颜六色的狂欢人群中这列红色的中国火车装载着神秘和快乐,享受着种种惊叹和侧目。
狂欢节已经不局限于尽情欢乐,巴塞尔的狂欢节每年都要根据时事找出具体题目,要么用来赞颂,要么用来抨击,瑞士的国家政体或者国家领导人都经常成为狂欢节的“攻击对象”,因此狂欢节在喧闹的外表下,有着深刻的韵意。
然而狂欢节也是一个自由的日子,人们放下往日的烦恼,在这里尽情放松,无论诙谐、戏谑,都会被以笑代之。有一种不成文的说法,在狂欢节上被嘲笑得越厉害的领导人,其实越受爱戴。
中国火车的诞生
“狂欢节对于巴塞尔人来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中国火车的组织者Markus Weiss这样告诉瑞士资讯swissinfo.ch。Weiss先生及其朋友是巴塞尔狂欢节上的创意发起者,也就是在狂欢节上被称作“Revoluzer”的人,每年他们都会发起独出心裁的狂欢节游行。
“去年10月,当我们又坐在一起讨论今年的狂欢节题目的时候,有人说到要去泰国、缅甸度假,无意中有人提到中国,而‘中国’这个词立刻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中国的产品现在遍布世界,如果14亿中国人来到我们的狂欢节,那么将是一个什么情景?于是我们决定组织一列‘中国火车’方队作为我们今年的游行主题。我们设想的是一个450人的方队,最后来了460多人。”Weiss先生讲起了中国火车的诞生经历。
Weiss先生特别提到,这次活动除了他们这些创意发起人之外,还得到了巴塞尔Chinese Community的大力协助。
这400多人来自瑞士的各个城市,他们中不仅有瑞士人、中国人还有法国、德国等其他国家来的人。“我们在Internet上发起号召,任何一个有兴趣参加狂欢节游行的人都可以来。”最后形成了这列‘中国火车’,而火车上的“乘客”却是国际性的。
参加游行约有40-50名中国人,约占整个游行队伍的十分之一,但对此Weiss先生似乎毫不在意,他说:“我们很高兴,队伍中有这么多中国人。”
另一位来参加游行的瑞士女士表示:“可能中国人太羞涩了。”同样是创意发起人之一的Friedrich则说:“在巴塞尔的中国人,都是些很勤奋的中国人,在这样一个星期二的下午,他们宁愿坐在办公桌前,而不是在城市里穿梭。”
宣传途径可能也是一个原因,最初这一消息是在巴塞尔各个圈子中口口相传,后来在一些机构、个人的Facebook中传播。
有感而言
一大队中国人模样的人浩浩荡荡地排着整齐的长队穿梭在古城的大街小巷,令人们驻足,惊叹,有的人喊“太强大了!”有的人跑过来问,你们一共多少人,当得知400多人的时候,无不面露吃惊;大部分人则是驻足观望,还有人对着面具上的中国笑脸禁不住笑出了声。
走在队伍里的中国人,他们又是怎么想的呢?从德国弗莱堡过来的中国学生栾婧婷激动地说:“我已经两年没有过过中国春节了,今天看到这么多人都是穿着中国的服装,戴着中国的帽子,看到舞龙表演,仿佛自己不是在陌生的异国,感到一种久违了的熟悉,似乎活动中的每个人都是朋友。”
巴塞尔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的陈伟杰这样告诉瑞士资讯:“中国现在越来越强大了,我们走在游行队伍中感到有种自豪感,瑞士人对我们中国人非常好奇。”
瑞士小青年Petro对于当一次中国人走在街上的感觉,表示:“这是一种全新的感受,以前没有过的,很好玩。”
而另一位年纪较长的瑞士人谈到当一天中国人的感受时,则说得非常诙谐:“今天我们也可以像在中国一样,随便往地上扔垃圾,甚至吐痰。我虽然没去过中国,但看过电视中的报道。”这句话虽然听起来不无戏谑,但也不乏令人深思。而狂欢节就是一个这样的日子,感受欢乐、承受直言,宽容对待。
没有政治倾向
巴塞尔市政府一直非常重视与中国的关系,巴塞尔与上海是友好城市,巴塞尔经常举办与中国有关的活动,而这列中国火车是否也与这一题目有关?
Weiss先生的回答非常明确:“我们与市政府的事宜没有任何关系,我们这次活动不带有任何政治经济色彩,完全是为了高兴。”
一位来自中国南京的自助游游客王先生,对于游行的服装提出了异议:“我觉得整个创意都很好,唐装也很喜庆,但是这个清朝的帽子,带着一根辫子,有些寓意不佳,因为这段历史,是我们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不光彩的记忆。如果要体现中国人的面貌,就要体现现在中国人的样子,就像我现在的样子!”王先生骄傲地说。
对于帽子问题,Weiss先生表示:“我们很高兴有人能告诉我们这些细节,我们组织这个游行队伍,没有任何暗指,不涉及任何经济、政治、社会问题,我们就是想让大家得到乐趣。”
钱的来源
参加游行的人,每人免费得到一件红色唐装,一顶清朝瓜皮小帽和一个纸面具、一个带有“中国火车”字样的纪念章,外加酒水和春卷,400多人的阵容,消耗的资金应该不是一个小数目。
问起由谁来出资,Weiss先生表示:“我们一般不问钱的问题,我们是一个朋友圈,至于谁最后出了多少钱,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重要。”
的确,在狂欢节上讲求的是一种“隐秘”,如果你要问那些创意发起人,他们的名字,往往回答只有一个名字,而不带姓。带上面具,穿上唐装之后,所有人都有着一张细眉细眼的中国笑脸,而面具之后的真实身份,或许是一个大企业家,或许是一名知名专家,或许瑞银的前任总裁马塞尔·奥斯帕尔也在其中,也不得而知。
火车一家亲
这列中国火车从巴塞尔大学主楼前的Petersplatz广场出发,最后在教堂广场(Münsterplatz)到达终点站。
火车到站了,火车上的乘客也散了,然而乘车的快乐却留在了每个人的心间。一辆狂欢节上的“中国火车”,让来自不同文化、不同国家的人,成为了熟络的一家人。
而这不正是这一创意发起者们的共同心愿吗?
巴塞尔狂欢节从1853年开始举办,一百多年以来都保持了传统的特色。
该节日从2月末或3月初的一天开始,延续3天。 虽然只持续三天,但是人们却为此准备了362天,注入了无限激情和创意,让您永远不会忘记。
在狂欢节的第一天,整个城市被狂欢节的序曲(Morgenstraich)唤醒。当时钟敲响四点,整个城市的灯光被熄灭,然后传统且古老的序曲(Morgenstraich)在无数只短笛的吹奏声中响起。
此时唯一的光源是狂欢节参与者和走在狂欢节队伍前端开路队伍的灯火。
在星期一和星期三的下午,所有报名的团体,沿着特定的路线、沿着莱茵河游行。
星期二下午属于儿童团体,他们继续着狂欢节的传统。
狂欢节的亮点是广场(Münsterplatz)上的灯笼展,二百多个参展灯笼会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
星期二晚上属于团体乐队,他们用自制的简易乐器在市中心上演特别的演出。
参加者约470人,任何有兴趣的人都可以参加;
队伍长280米,为了防止队伍散乱,一根长绳将队伍连在一起(每个人都必须牵着绳子);
所有人都必须穿一样的服装,戴一样的面具(行装产自中国);
队伍中有多面写着“中国火车”的红旗;
每位参与者都得到一份下午加餐,并允许将服装和面具带走;
游行2月28日,13:45从Petersplatz出发,17:30在Münsterplatz结束。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