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坐火车游瑞士

Keystone

每每和在中国的家人与朋友谈到,我从家里到苏黎士城要坐火车,他们的第一感觉就是:啊!那路途得多远?需要很长的时间!行程一定非常不方便!

但在瑞士生活的近两年的时间里,我亲眼看到这里的大多数人每天坐火车上下班。而我本人也几乎在每个周末都外出徒步旅行,在阿尔卑斯登山滑雪,所用的交通工具全是火车。

在瑞士,出门坐火车就是家常便饭。

瑞士联邦铁路(SBB)-国铁

瑞士的铁路四通八达。2008年入冬时节,我去St-Ursanne(圣毓勒桑)旅行。在一个只有700人生活的古老的偏僻乡村小镇,为通列车专门修建了大桥,火车准时准点到达。

瑞士的火车车次密集、精确。小站每小时至少都有一趟车到达。在苏黎士、巴塞尔、伯尔尼、日内瓦等大城市,大站之间每10分钟就通一次车,赶上国内的市内交通了。而准时则体现了瑞士人的严谨,每趟列车都能准时到,准时发,很少有误点,这就使换车能顺利进行。在瑞士几乎所有的火车站都建在城市的中心位置,乘坐火车穿梭于城市之间,方便、快捷。

瑞士的火车极具人性化。考虑到坐轮椅的残疾人,以及方便小孩和老年人上车,大多数新型火车都是平板登车,并且有扶手;为了给户外活动者提供便利,几乎每趟列车都有供乘客放置自行车、雪橇和滑雪板的专用地方,在车厢门上还有明显的标记;对于和孩子一起旅行的家庭,长途列车专门提供能够游乐的车厢。

瑞士是个多语种国家,所以在主要线路的列车广播报站时,至少会用四种语言: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英语,有时还能听到日语。

开始在瑞士生活,常常疑问:瑞士这么小的国家,每天都有来自德国、法国、奥地利、意大利的火车运行在瑞士的铁轨上,会不会给这个小国带来太多的竞争?随着经常坐火车旅行,我找到了答案。

私人专列

瑞士周边国家的游客,可以方便、快捷、舒适地乘坐国有列车进入瑞士,而在瑞士国内的深度旅行则必须选择乘坐当地的私人专列。国有列车带来的是更多的游客,而不是激烈的竞争。

瑞士人是建造铁路的专家。火车不能直接爬上陡峭的斜坡,所以只能建造齿轨铁路,使得火车爬升。在这样的铁轨上乘坐火车,人们同样能够体会到“上山容易,下山难”的定律,火车上山的速度要比下山的速度快。

聪明的瑞士人早就领悟了造物主的良苦用心:他们以自己持之以恒的毅力在二百多年间遇山凿洞、遇水搭桥,修筑起世界上最高质量的铁路交通系统,像一张密密麻麻的蛛网,覆盖全国。

典型铁路

在所有这些铁路线路中,有几条是非常著名的:

欧洲最高的火车站,海拔为3454米,Jungfraujoch(少女峰)车站。从这里可直接探访长达24公里的阿尔卑斯山脉中最长的冰河Aletsch(阿莱奇)河源头,进入冰宫世界。同时在这里还能看Eiger,Mönch,Jungfrau(艾格尔,缅施,少女峰)三座巍峨的山峰并立,在2001年这个梦幻奇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1893年夏天,瑞士铁路先锋阿道夫耶塞勒起了建造登入云霄火车的念头,他从海拔2000米的Kleine Scheidegg(小施耐得)建造齿轨铁路,从1896年起,聘用数百名工人参与兴建,全长12公里的铁轨,原估7年完工,结果因地质、地形及穿越隧道难度高,竟花了16年才完成,耗资1500万法郎。

欧洲最早的登山铁轨,Rigi(瑞吉山)铁路。瑞吉山素有“群山之后”美誉,瑞吉山铁轨建造者尼克劳斯里根巴赫感叹于瑞吉山美景,于1863年提出以专利技术建造瑞吉山铁轨的计划。1871年,从Vitznau(威茨瑙)到达瑞吉施塔夫霍赫(Staffelhöhe)的铁路全线通车,成为全欧第一条登山齿轨铁路。当时被认为不可能的工程,不但成功完成,路线也继续兴建到山顶,以红色列车行驶。

另外一条火车轨道从东侧的Arth Goldau(阿勒特高勒稻)上山,一律采用蓝色车辆,火车行抵山上的Rigi-Kulm(瑞吉库尔姆)约30分钟,此路线和Vitznau在Staffle交汇,从Staffle到Rigi-Kulm间,可以看到红、蓝两线火车不断穿梭的情景。今日登上瑞吉山,除利用上述两条火车路线外,也可搭乘缆车。旅客从Luzern(琉森)出发到访瑞吉山,可一次体验轮船、火车及缆车三种不同的交通工具,而且从Vitznau搭乘红色火车,一到半山腰,即一脚踩进碧蓝天空及白色云海的美景中,令人印象深刻。

全球最陡的登山齿轨,Pilatus(皮拉图斯)铁路。Pilatus山从远古时代便有“龙在此山盘踞”的传说,这也使得位于瑞士中部的Pilatus山凭着这种魅力以及美丽的风景,吸引着全球的游客来此观赏令人叹为观止的阿尔卑斯山脉全景。Pilatus登山齿轨的坡度最陡到达48%,是全世界最陡峭的登山火车,轨道的全长为4618米。

到访Pilatus,可以一次赏遍瑞士湖光山色胜景,瑞士人推荐“金三角”游程,以美丽的城市Luzern为起点,造访Pilatus风光,以游船、齿轨火车及缆车等三种交通工具连接,形成一个美丽的金三角旅游路线。

黄金列车Golden Pass Line,瑞士经典的火车旅行线路。行驶路线Luzern(琉森)Interlaken(茵特拉肯)Zweisimmen(茨魏西门)Montreux(蒙特勒)。串联瑞士Vierwaldstätter-See(琉森湖)、Thunersee(图恩湖)、Brienzersee(布里恩茨湖)和Lac Lèman(日内瓦湖)等风光最美丽的湖泊,沿途风光怡人,引人入胜。

旅客可以从车上欣赏瑞士典型的美丽湖泊,壮观的阿尔卑斯山景,草原上悠闲的牧场景观及美丽的葡萄园等。同时,还可以中途下车,探访少女峰地区的著名观光景区,另外,这一铁路终点延伸到苏黎士和日内瓦两座国际机场所在的瑞士门户城市。 黄金列车由三条私人铁轨组成:Brunig由Luzern到Interlaken段,BLS从Interlaken到Zweisimmen段,MOB从Zweisimmen至Montreux段,由于列车车轨宽窄不同,途中需要换车。2005年推出的新型列车,有全景观车厢,并设有餐车供旅客享用瑞士美食。

冰河快车Glacier-Express。瑞士最知名,结合观景及交通功能的火车,有“世界上行驶最慢的观景快车”封号,也被称为“全景马车”。接连欧洲两大著名高山疗养胜地St.Moritz(圣莫里)及Zermatt(策马特),在7个半小时的旅程中,跨越291座桥梁,经过91条隧道,穿过海拔2033米的Oberalppass(奥伯拉山口),全景观的车厢,让旅客充分领略瑞士美景,是最知名的瑞士火车路线。

舒适之旅

除此之外,瑞士的火车几乎没有污染。不再用煤和柴油驱动,其实已经成了电车,所以噪声也小,只要关上车窗,就听不到车轮碾铁轨的声音。人们经常看到铁路沿线的民宅和铁路贴得很近的情况,有时感觉在火车上一伸手就能推开民宅的窗户。火车的噪声和震动不大,否则那些居民怎么受得了。寸土寸金下的相安无事各得其所,让人们看到了一种不可思议的和谐。

我在中国国内很少坐火车,怕人多,怕嘈杂,怕误点,可在瑞士,我喜欢上了坐火车,瑞士的火车不仅是一路风景一路画,登山、徒步、滑雪后做火车反而省力,在火车里可安闲回味旅行中的美。

瑞士资讯(swissinfo.ch),投稿人:张红霞

瑞士铁路网非常密集:平均每平方千米建有122公里铁路;而欧盟平均值为46公里。瑞士有世界第二密集的交通网络。

瑞士联邦铁路的总长度超过3000公里。除国家所属的瑞士联邦铁路外,瑞士还有大量的私人铁路公司。私人铁路的总长度超过2000公里。

瑞士人是欧洲最喜欢使用铁路的,世界上只有日本超过瑞士。美国平均每人每年乘火车次数仅为0.1次,距离为32公里。

瑞士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瑞士20%家庭没有汽车,在城市中甚至一半的居民都没有自己的汽车。乘坐火车出行是瑞士人的主要交通选择。

游客可以在瑞士所有的大小火车站和旅游信息中心索取各种各样的列车时刻表。交通部门还提供各种各样的乘车优惠卡,游客可选择购买,做到用最少的开销实现效率最高的旅行。

乘火车从南到北、从西到东不仅周游瑞士,甚至还可游览瑞士的邻居小国-列支敦士登!

透过瑞士铁路网络的便捷,瑞士当局将铁路与旅游结合,让国外的旅客可以方便地到处旅行。

瑞士是世界上最适合火车旅行的国家。瑞士人是世界上最喜欢坐火车的居民,瑞士国铁每年运输2亿5千万乘客,平均每天70多万乘客。2002年,每个瑞士人平均行驶2077公里,平均乘车次数为47次。因此,瑞士的铁路发展很完善,满足每天大量乘客的交通需求。

同时,瑞士的火车改变了瑞士人的生活方式和地点,使他们的行动和生活更加自如。瑞士火车的整洁是众人皆知的,此外瑞士火车也以其精准守时,车次频繁而著称。在瑞士旅游,选择乘坐瑞士火车一定是不二的选择。

而作为拥有大量自助游和自由行的游客的目的地,为了吸引国外旅游者到瑞士旅游,瑞士联邦铁路公司设计推出了多种类型的瑞士火车票和火车通票,购买者可以享受到相应的各类辅助优惠。其中瑞士火车通票不但可以乘坐瑞士火车,而且可以乘坐绝大多数公共交通工具,比如覆盖全瑞士的邮政巴士,城市公交,游船,甚至部分观光缆车。

目前游客在中国的北京,上海和广州可以轻松地现场购买或预定到各类瑞士火车票,火车通票等。而经过一年的试运行,欧洲铁路公司针对中国大陆开放的网上预订系统将正式升级上线,业内人士和游客可以全年365天,全天24小时准确获得欧洲铁路公司系统内实时的火车时刻,车次和票价。

中国的旅行社和旅游者个人可登陆该系统进行查询、预订和购票,并且网站支持人民币线上支付功能,方便游客前往瑞士体验火车旅行带来的极大乐趣。有去欧洲旅行的游客,可以收存相关网站并查询www.europerail.cn。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