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骄子”的瑞士当代艺术家
皮皮劳蒂·里斯特(Pipilotti Rist)是瑞士艺术弄潮儿中的一个。除她以外,还不能不提到乌尔斯·费舍尔(Urs Fischer)和他在威尼斯的活人裸体展,还有乌戈·罗迪诺恩(Ugo Rondinone)和他享有国际声誉的混合媒体作品。究竟瑞士这个欧洲小国是如何培养出这么多当代视觉艺术家的呢?
“这是因为瑞士得益于多个因素的巧合,”苏黎世大学美术系讲师劳拉·阿里奇(Laura Arici)回答道。
提到苏黎世作为国际艺术中心的崛起,阿里奇表示,这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沙夫豪森(Schaffhausen)新艺术厅(Halle fur Neue Kunst)和《Parkett》杂志的创办。此后重要画廊也开始在该市活跃起来。如今,紧密的艺术爱好者网络,以及巴塞尔、苏黎世、卢塞恩、日内瓦和洛桑的艺术学院让瑞士大大获益。
“如果你是瑞士的年轻艺术家,从事业的开始阶段就会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大机构的总监们也会来,他们有兴趣见到新艺术家。这么一来,你就会常有展出和出名的机会。对新人而言更易崭露头角,”瑞士艺术家马克·鲍尔(Marc Bauer)强调。
鲍尔来自日内瓦,他的画作目前正在巴塞尔乡村半州的Muttenz艺术厅展出。他把瑞士艺术家所拥有的机遇与其它国家作了对比。
“我有这种感觉,如果你站错了街道、进错了画廊,就没有被人了解的机会。”他已获得3个瑞士艺术奖项,每个奖项的奖金为2.5万瑞郎(约合16.5万元人民币),同时他也得益于瑞士博物馆众多和积极的经济大气候-这里很多人拥有收藏艺术品的财力。
“我不以为瑞士艺术家就比其他人强,只是这里拥有非常高效的后盾,”他告诉瑞士资讯swissinfo.ch。
成功的早期标志
瑞士对艺术家的支持可能来自联邦政府,但这一层面上的财政支持却相对较低。购买艺术作品的年度预算刚过20万瑞郎(132万元人民币),基本上只用于装饰公共建筑和使领馆。联邦政府也组织各种瑞士艺术奖项,其中的18项每年评发一次。
皮皮劳蒂·里斯特、乌戈·罗迪诺恩和乌尔斯·费舍尔都曾是这些奖项的年轻获奖者。因此,这些奖项既是未来成功的良好标志,也给艺术家带来一定的知名度。
然而,瑞士文化政策的心脏并非联邦政府,而是城市和各州-它们会收藏艺术品、开办和支持博物馆。
但他们可以走得比这还远。“举例来说,纳沙泰尔市(Neuchâtel)在柏林有一套公寓和工作室,用来供当地艺术家租用,租期为数月,”纳沙泰尔现代艺术研究所所长帕斯卡·格瑞纳(Pascal Griener)表示。
“这个想法是让瑞士艺术家去海外主要艺术城市生活一段时间。”
那些艺术家还会每月得到1千瑞郎的补贴(约合6622元人民币)。其它州也有类似的安排。例如瑞士法语区各州分享纽约州的一套小型工作室,这几个州的艺术家可以轮流去那里生活半年。消除经济烦恼是帮助艺术家们专心工作的一种方式,海外发展则能帮他们在国外打天下。
有些州,如巴塞尔城市半州,则创办了涉及该州文化与建筑两个部门的艺术基金委员会(Kunstkredit)。委员会年度预算达32万瑞郎(约合212万元人民币),其中20万瑞郎必须用来购买当地艺术家的作品,另12万瑞郎用于支付佣金。
“肯定有许多支持”
1991年,作为演出团队“Les Reines Prochaines”一分子的某位皮皮劳蒂·里斯特获得9’150瑞郎(约合60’562元人民币),用于进行现场作品。这场名为“Seien Sie Flugdame”的表演在巴塞尔的6处上演。同年,里斯特以个人名义赢得一个瑞士艺术奖。到1997年,她已荣获威尼斯双年展的一个奖项。
里斯特后来受委托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做装置作品,这件名为“用身体来倾诉”(Pour Your Body Out)的作品于2009年赢得最佳数码、视频或电影国际艺术批评奖。
艺术基金委员会还组织参观艺术家的工作场所,让观众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作品。在巴塞尔工作的汝拉(Jura)人鲍里斯·瑞贝台(Boris Rebetez),2008年就曾在自己的工作室里迎接过访客。
“当你完成学业时,瑞士肯定给你许多支持,这个阶段很关键。另一方面,瑞士的市场很小,毕竟这个国家不大,”他表示。
但艺术家都同意,瑞士的收藏者在购买时是可能最大胆的。“很多大收藏家都不会等到你成名的那天,而是会马上购入作品,”鲍尔透露。
格瑞纳指出:“最早购买毕加索作品的人中,就有一对来自伯尔尼的瑞士收藏家夫妇赫尔曼和玛格丽特·鲁普夫(Hermann and Margrit Rupf)。他们倒不是很富有,却对收藏很有心。”
跨出国门
23岁的伯恩哈德·黑格林(Bernhard Hegglin)是位苏黎世艺术家,他正在巴塞尔州里恩(Riehen)的小型博物馆“艺术梦”(Kunstraum)办展。这家由当地区政府开办的博物馆与拜尔勒基金会(Beyeler Foundation)近在咫尺。
“我喜欢在苏黎世工作,但我想,如果能去海外工作一、两年肯定很棒。我会经常回来瑞士,这里毕竟是家乡。可我也很希望到别的地方去一段时间,看看不同的东西,”他告诉瑞士资讯swissinfo.ch。
从17、18世纪开始,出现了严肃的艺术收藏,年轻的瑞士商人和银行家走向海外学习技艺,并最终搜集到大量艺术藏品。正是在此时期,跨出国门的思维方式也渗透进瑞士艺术。在如今全球化的艺术市场上,这种思维就非常实用。
“瑞士艺术家当中,乌尔斯·吕蒂(Urs Lüthi)和费施利/怀斯(Fischli/Weiss)是最早把自己视为国际艺术家,而不再是瑞士艺术家的,”劳拉·阿里奇说。
“对于乌戈·罗迪诺恩、皮皮劳蒂·里斯特、乌尔斯·费舍尔等下一代的艺术家们来说,国籍几乎已经是过时的话题了。”
瑞士有8千名注册艺术家。
瑞士的人均博物馆数量为世界最高,博物馆总数愈千座。其中大多数为小型博物馆,但巴塞尔艺术博物馆和苏黎世美术馆世界闻名。
政府支持的瑞士文化基金会(Pro Helvetia)负责推动瑞士文化,包括图书、音乐、视觉艺术、舞蹈与电影。
基金会预算的2/3专用于海外项目。基金会还负责国际展会中的瑞士屋和展览,例如2011年由瑞士艺术史学家和出版商毕斯·科瑞杰(Bice Curiger)主持的威尼斯双年展。
一份2002年的欧洲委员会文化消费比较给出下列数字-瑞士人均消费为212欧元,超过法国(197欧元)、芬兰(143欧元)、德国(102欧元)和意大利(118欧元),但低于瑞典(216欧元)。但该调查未计入在瑞士起到重要作用的私营机构。
某些推动瑞士艺术欣赏的机构为艺术联合会。瑞士至少有35家此类机构,最长寿的一家创办于18世纪晚期。
这些联合会会办起艺术厅或博物馆,并为之购买艺术品、组织艺术辩论。他们在不对国家财政造成过大负担的情况下,为艺术家们开创了空间与尊重。
这些联合会仍在不断壮大,成员总数超过4.46万人,遍布瑞士各地,会员费由20-1000瑞郎(约合132-6622元人民币)不等。
某些联合会组织和资助海外的艺术家居所,例如在比尔(Biel)和奥尔腾(Olten)的两家的资助对象分别为柏林与热那亚。
巴塞尔的联合会与艺术厅的2010年预算超过230万瑞郎(约合1523万元人民币),不过他们得到了巴塞尔市的资助。
来源:帕斯卡·格瑞纳,瑞士文化基金会,瑞士联邦文化局,欧洲委员会,巴塞尔艺术厅,Kunstverein.ch
(译自英文:小雷)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