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著名画家里希特的新展览
从来没有一个艺术家像格哈德·里希特那样在世界上如此引人注意,也从来没有人像他这样能将作品卖出令人晕眩的高价-他的画作经常在拍卖会上创纪录,这在活着的艺术家中并不多见。
在瑞士贝耶乐美术馆中的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展览与在其他地方举办的展览不一样,著名策展人Hans-Ulrich Obrist将里希特那种体现在艺术上的“精神分裂”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他认为这是里希特的成功秘诀。
除了里希特没有人在一生中办过这么多次展览。
打扮得体,身躯健壮带着一副透明框架的里希特在贝耶乐美术馆出现的时候,给人一种冷冷的距离感。他站了一会儿,便向“恶狼”一般亟不可待的记者群走来。
1932年生于德国德累斯顿(Dresden),1961年德累斯顿绘画艺术高校壁画专业毕业之后,从东德逃到了西德。
他搬到了杜赛尔多夫(Düsseldorf),在那里他结识了也是从东德逃过来的西格玛·波尔克(Sigmar Polke 1941-2010),两个人保持了终生的友谊。今天他生活在科隆。
1964年他开办了自己的第一个展览并创造了相片画。
根据2014年公布的艺术目录(Artindex)显示,里希特是在有生之年开展最多的艺术家(1256次),在布鲁斯·瑙曼(1244次)和辛迪·舍曼(1006次)之前。
2011-2012年:著名的大型回顾展《格哈德·里希特:全景展》在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举行,另外的回顾展还在柏林和巴黎举办过,瑞士贝耶勒美术馆的展览将是无法比拟的亮点。
当贝耶乐美术馆馆长Sam Keller说道:“格哈德·里希特是我们这个时代一位十分有影响的艺术家”时,他只是彬彬有礼地站在一旁。而当他继续说道,没有任何一位当代艺术家像里希特一样需要展览时,两个人都不约而同地望向策展人Hans Ulrich Obrist。
27年前Hans Ulrich Obrist还是十几岁的青少年时,第一次遇到了里希特,从那时起他就与里希特保持着联系。终于能够说服他来巴塞尔展览,并建议将其以前从未涉及的题目拿到桌面上来。
Obrist是当代一名有分量的策展人,身材修长,带有孩子般热情的人,他熟练地掌握4种语言,而且说起话来几乎不用换气。
他对瑞士资讯swissinfo.ch说,策划展览来自对话。“经过长时间的讨论”里希特和他终于达成了共识,怎样设计展厅的空间。
相关内容
格哈德·里希特创作60周年纪念展
里希特的自相矛盾
如果一位艺术家在其作品中深入地对技术和表现形式进行探索,那么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混乱。而他完全可以对这些混乱视而不见,因为他毕竟是一位艺术家,面对的是以照片为基础的画作、单一的色调、模糊的主题和随意涂抹的颜色,而这些并不一定真正符合对伟大艺术的想象。
但是里希特作品中的那种新定义、那种整体感都令这场展览显得格外别具一格:它展示各种事物的相关性,而这些“事物”完全有可能来自不同的星球。
对于这个问题-为什么他认为这是贝耶乐美术馆有史以来最美的展览,馆长Keller表示:“这个展览由里希特亲手参与设计,展览本身就是一个艺术品,就像他的其他艺术作品一样。”
一个展览成为艺术
吸引人的并不是艺术本身,而是艺术被展示的手法。每个空间都叙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八名实习护士》,是里希特以前的作品,是一幅照片画,来自1966年,那一年发生了一场残酷的谋杀,这就是这幅画的背景。对面墙上挂了一幅《提香:天使报喜》,这幅作品被多次展出,反响一次比一次大:它将无助与希望结为一体。
由12部分组成的组图《森林》(2005),是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租来的作品,这幅作品中暗含着一种宗教的气息,令人想起大教堂;而组图《小溪》(1992)充满和谐与喜悦;《1977年10月18日》给人一种感觉似乎走进了停尸房。
2012年10月一幅1984年里希特在一名活着的艺术家埃里克·克莱普顿(Eric Clapton)画作基础上创作的作品(抽象画809-4),卖出了3420万美金的破天荒高价。
2013年里希特再次打破自己的纪录,他的画作《1968年的米兰教堂广场》在一个拍卖会上卖出了3700万美金的高价。
一个题目为《12片》的大型玻璃雕塑,虽然体积大却非常轻,令整个空间都似乎漂浮起来。
这个雕塑被安装在6张大型组图《笼》之间,对面是6幅红、橙色调的组图《抽象画,菱形》,这些组图源于Renzo Piano设计、但未曾修建的一个小教堂的图形。这让人有一种感觉,似乎这个空间一直延伸到花园中去,里希特在艺术和空间上的造诣,在这里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而这个展览真正的亮点还要数那些带有令人无法抗拒魅力的小画作,里希特因这些小画作而成名。Obrist将其称作反差点,这是一个音乐术语,对里希特采集灵感起着重要的作用。
1968年生于苏黎世,与Julia Peyton-Jones一起担任伦敦蛇形画廊(Serpentine Gallery)的副总经理。他策划过250个展览,1991年23岁的他还在圣加仑读大学时,在自己的厨房里策划了第一场展览。
仅2014年,他策划的展览为:
-在多哈为艺术家伊黛尔·阿德楠(Etel Adnan)办的个人画展
-协助策划Solaris编年史展览
-策划了威尼斯瑞士屋(6月7日-11月23日开放)
-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的14个空间(6月14-20日)
大师的决定
“质量是无时间限制的,”里希特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图画显示的是不存在的东西。” 被涂掉的、不清晰的框架,是里希特作品的特点,让人有这样一种感觉,似乎他要把时间消融,允许那些画面上的人物消失。
一幅巨大的作品《4900颜色》(2007年)几乎占据了整个空间,这个大型巨作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艺术品不是由艺术家亲手制作的,那么它能否被称之为艺术?里希特没有自己的工厂,而只有两名助手和一名工作室经理,Obrist这样确定地说。
70%垃圾
对于一名艺术市场上的顶级艺术家来说,里希特对于当代艺术的评价非常尖刻,他在一个媒体发布会上曾说:“艺术存在于突破的过程中,”后来又补充过:“拍卖行里的大多数东西都是垃圾。”
他说,衡量一个大师级作品的标准已经不存在了,像以前那样可以将蒙娜丽莎定为大师级作品的尺度已经消失了。
相关内容
巴塞尔举办里希特大型作品展
里希特所提及的这些因素,也完全可以用在他自己的作品上,因为确定一个大师级作品非常困难,但是他的《贝蒂》,《读者》和《埃拉》,一直被他自己所推崇。
似乎在他的作品中也没有任何政治元素。与此同时,作品中显而易见的是一种精神分裂,这令他在艺术生涯上处于不败之地。或许这就是一种新型的尺度和标准:一名艺术家的能力体现在成为时代的镜子,不停发掘新技术潜力,并将其变成自己的东西。
里希特在巴塞尔被问到,如何看待他作品卖出的大价钱,对此他表示,这是一种很好的感觉,但同时也“很可怕,很超常,居然有人肯出如此天文数字的价钱。”他还风趣地补充道,富人也有一天会死,这些作品早晚会出现在博物馆中,让所有人都见到。
您认为您今天策展的方式与以前有什么变化?20年前您能像今天这样策展吗?
“我想策展总是追随艺术的脚步,这一点从未变过。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曾说过这样的话‘在艺术上有一个延伸的概念’,这也为策展带来另一个延伸的概念。对我来说重要和有趣的是,能够运用艺术的分支-文学和音乐来策展。我很受佳吉列夫的感染,他发明了俄罗斯芭蕾舞:最初他策划过绘画展览,后来在芭蕾舞上继续发展,甚至将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和艺术家毕加索及伟大的舞蹈家综合在一起。我的很多展览都他的深受启发。有一件事永远不会改变:一切都和与艺术家的对话有关,一切始于对话。”
(转译:杨旭东)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