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海明威-拿着羽毛笔坐着雪橇的人

Keystone Archive

足迹踏遍这个世界各个角落的大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曾在瑞士度过了数月时光,而他当时就住在de la forêt旅馆,位于蒙特勒(Montreux)北面一个名叫尚碧(Chamby)的地方。

正是在这间山间小屋中,这位美国作家完成了他的著作《永别了,武器》中的若干章节。

“瑞士的雪橇就好像是一辆老式汽车。每到周末遇上好天气的时候,整个村子的村民无论老幼,都会带着兴奋的表情乘上这种交通工具,远看就像是摞起的煎油饼。”1922年5月,时任加拿大《多伦多星报》通讯记者的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这样写道。

接着他又详细的描述了人们是怎样坐在雪橇上,如何在转弯的时候用他们的脚和腿作出必要的动作来控制正确的前进方向。

“雪橇随即就开始滑行并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达到了一个令人惊异的速度。为了能够转一个弯,雪橇上的人们必须伸出一条腿并用脚奋力的在雪地上形成一个支撑。”

海明威当时还不过是一个年轻的记者,而他兴奋的描述已经让不少人预见到他将成为20世纪文学史的代表人物。

山间假期

海明威于1922年1月在他的妻子哈德莉陪伴下第一次踏上了瑞士的土地。

他第一次的短暂停留大约是在蒙特勒火车站的快餐店,对那个快餐店他还记忆犹新:“在干净的木桌上,放置着盛满烘饼的小篮子,那些烘饼都用透明的玻璃纸包裹着。”

海明威喜欢吃“8”字形的烘饼,“因为他们有一种咸咸的味道,而且就着它们和啤酒会有一种特别的香味。”

之后这位美国作家就带着他的妻子坐上了MOB–连接蒙特勒同茨魏西门之间这段绝美行程的火车–来到了尚碧,在这里两人住在了de la forêt旅馆–一家典型的瑞士山村旅店。

“海明威深爱着瑞士的群山。”日内瓦大学的英国文学教授大卫・史布尔(Davis Spurr)说道。

逃离战争

在这片看得见阿尔卑斯山风景的小屋中,海明威完成了他最著名的作品《永别了,武器》当中的一些章节。

这部作品带有不少自传性质,它描写了一个年轻的救护车司机在战争中受了重伤,在治疗期间爱上了照料他的护士,最终作了逃兵,逃到了瑞士。

“在这部小说中,瑞士被描绘成战争火海中的一片绿洲,能够让人远离可怕的战争。”史布尔评论说。

世界上最舒适的地方

海明威在瑞士逗留期间留下的足迹并不难重拾。这位在活着的时候就一直积累着关于自己的传奇故事的作家总是不忘记把他的生命旅程记录在自己的作品中。

在他去世后于1964年出版的作品《流动的圣节》中,他描述了自己在雪地中漫步和在勒阿凡(Les Avants)这里乘坐雪橇的经历,他写道:“那些雪穿过冷杉树落下,盖住了街道和山坡。”

在尚碧这个舒适的小旅店中,海明威同他的妻子度过了很多个假期,他着迷于这种感觉:“两个人在一起,被数不清的书包围着,躺在床上,头上是开启的窗户,望出去是满天的繁星,两个人互相取着暖。”

“尚碧和勒阿凡是这个世界上最舒适的地方…这里有享之不尽的烧酒、滑雪板、雪橇和滑冰。”

并非人人可为的运动

海明威曾是一个出色的猎人和垂钓者,出猎和钓鱼都能给他带来令他享受的刺激感。

尽管滑雪不能算作是“强者的运动”–就像潘普洛纳的斗牛或是非洲萨瓦那的野生群猎这些海明威最爱的运动一样–他至少对这项运动始终赞誉有加:“人们坐在雪橇上,没有任何的支撑物,却可能要跃起离地10寸高的高度”,而且“这项运动要求极佳的反应”。

山坡冰道滑撬也很令他着迷。海明威甚至获得过当地的冠军。并连同三名友人赢得了首次Molard大奖赛。镌刻着他名字的银杯至今还存放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图书馆里。

1922年底,海明威再一次来到瑞士,是作为记者追踪在洛桑召开的奥斯曼帝国会议。

这次会议的参加者包括了贝尼托・墨索里尼–他刚从他的“进军罗马”行动返回。对于同这位大独裁者的相遇,海明威写道:“墨索里尼是整个欧洲最大的吹牛家。就算他明天把我逮捕然后拉去枪毙,我还是认为他是个吹牛家。”

在批判浪潮的风口浪尖上

他的口无遮拦、他的骁勇好斗、他对人生阅历的渴望、包括他对饮食的偏好,都使他成为了人们谈论的中心,同时也成为了众人批判的中心。

那些自然和动物保护主义者指责他猎杀狮子、鹿和犀牛,但却对他对斗牛的热情只字不提。
和平主义者说他是一个战争的鼓吹者,因为他亲自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的内战。

海明威并非在每次战斗时都亲自冲锋陷阵–比如1944年的时候他也曾在巴黎建立过一个反抗团体–他在大多时候都不是作为战地士兵,而是作为一名特派记者在那里。

他对战争的态度也是勿庸置疑的:“永远不要认为战争可以不是一种罪行,即使战争是出于正义的理由。”

那些匿名的酒徒们则批评他沉迷于得其利酒、莫吉托酒、西班牙葡萄酒、马提尼酒以及唐培里侬酒。原因是,海明威认为:“这些酒都可以成升的饮用,因为实际上它们都应算是无酒精饮料。”

然而最令评论家们气恼的恐怕还是海明威处处彰显的对生活的热情–那不是一种简单的生活,用他自己的话说:“作一个真正的人是一种艰难的冒险,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完成它。”

海明威最重要的作品:《春潮》(1926)
《永别了,武器》(1928)
《第五纵队与首次发表的四十九个短篇政论》(1938)
《战地钟声》(1940 )
《老人与海》(1952)
在48小时内卖出了五百万本。该作品在1953年获得了普利策奖。
1954年海明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欧内斯特・海明威于1899年7月21日出生于芝加哥。

一次大战期间海明威被派往意大利,期间他在瑞士度过了四个月。

海明威笔下的瑞士是一个宁静、友好的国度,在这里人们可以过得十分舒适。

在结过四次婚、经历了无数次不幸和变故、并在世界上几乎每个角落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后,海明威于1961年7月2日在他爱达华(美国)的家中痛苦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