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海蒂:怎样从一名山地孤儿变成传说

akg images

很多人对瑞士的认识是从《海蒂》开始的,电影中生活在瑞士阿尔卑斯山中那个活泼可爱、充满爱心的小女孩对孤僻爷爷的感染;对动物的关爱,对彼得的友情和对生病女孩克拉拉的影响,200多年来感动着成千上万人的心。

海蒂,一个有着各种命运的瑞士格劳宾登州孤儿小姑娘,1880年诞生于瑞士德语区女作家Johanna Spyri的笔下,却永驻了青春,一个神话般的旅程征服了整个世界。

在瑞士的名人录中,海蒂名列前茅,她甚至排在瑞士英雄人物威廉·泰尔的前面。在国外海蒂比泰尔更加出名,因此海蒂当之无愧在全世界5大洲充当瑞士的形象代言人。


从欧洲到亚洲到美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未在电影、电视的屏幕上展示过海蒂-这个与祖父生活在偏远阿尔卑斯山区孤儿充满喜怒哀乐的生活片段。

电影、电视、戏剧、动画、网络,这一儿童文学中的人物甚至经常用于商业和政治宣传,她的创作者是瑞士德语区的一名女作家Johanna Spyri。
 

从19世纪起这个格劳宾登州山区小姑娘的命运就牵动着人们的心,尽管海蒂的故事与神话无关,但是却起到了神话般的效果。这里的原因是什么呢?

自然的化身

针对这个问题,日内瓦作家 Jean-Michel Wissmer在一本名为《海蒂,一个征服世界的瑞士神话》书的帮助下进行了分析。对于这位作家来说,部分征服力来自Johanna Spyri书中对自然的思考。

“海蒂在今天受到如此的风靡,是因为这个女孩身上充满了大自然的气息,而今天的人们崇尚的恰恰是自然与健康:到处都在为山区做广告-那里的空气更加清新,山花更加美丽;阳光更加灿烂……” Wissmer这样对瑞士资讯swissinfo.ch说。
 
《海蒂》小说里还带有宗教意义:歌颂博爱。“但是这一寓意在很多《海蒂》的版本中为了避免带上‘陈旧落伍’的名声而被去掉,”这位日内作家这样解释说,“但如今的社会又开始重拾‘传统’的价值,而这正是海蒂身上所代表的特征。”

一个博爱的孤儿

海蒂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慈善家!“人们甚至愿意为她佩戴上一个红十字的袖章,”沃州导演Gérard Demierre这样说,10年前他将海蒂搬上了戏剧舞台。
 

“海蒂身上带着瑞士特有的两种风情:阿尔卑斯山和一种精神,”这位剧作家这样对瑞士资讯说:“首先阿尔卑斯山令全世界羡慕,在这座山上有着人们对美的梦想;另外那种精神上的东西是区域性的,这里倾注着我们瑞士人的热情,而感染的却不只是一个民族。”
 

这个贫穷的小孤儿身上的博爱精神令人感动,她前往德国,去帮助瘫痪了的12岁富家女克拉拉,她以天然的质朴与率真和严厉的女管家“做斗争”,用一颗活泼快乐的心感染虚弱哀伤却又傲慢的克拉拉;后来海蒂邀请克拉拉来瑞士拜访她和祖父的阿尔卑斯牧场,为了让克拉拉忘记自己的不幸。

瑞士德语区电影导演Markus Imboden在2001年的电影《海蒂》中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他将海蒂的金发染成了蓝色。难道是想让海蒂成为朋克?“当然不是!”Imboden今天的回答依然响亮。

“保护好你们的金发”

“是克拉拉把海蒂的头发染成了蓝色,因为她嫉妒海蒂,” Imboden导演这样告诉瑞士资讯。“后来海蒂受够了克拉拉的欺负,这个影片的用意在于,提醒人们:‘瑞士人保护你们的金发’!”
 
爱国主义信号还是对野性的嘲弄?事实是,无论是政界、还是消费社会都喜欢用海蒂来做宣传工具,海蒂的形象能够为食物(比如瑞士海蒂牌酸奶)或者服装品牌(网络销售)促销。

另外在国家大事上,海蒂也能起到显示瑞士特征的作用,比如不久前在一个反对修建第二住宅的全民投票动议中,一些动议的拥护者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海蒂还活着,她还认识自己的家乡吗?”
 

除了瑞士本国,日本、美国、西班牙、法国等国的文化中都有海蒂的身影。“日本人喜欢海蒂,是因为她是自然的化身,同时也看重海蒂身上的整洁和纪律性。” Jean-Michel Wissmer强调说。

YouTube,日本和美国

海蒂的动画片、电影有许多,第一部有关海蒂的电影来自美国,这是一部神话式的电影,1937年由埃兰·德万(Allan Dwan) 导演,海蒂的扮演者为著名童星秀兰·邓波儿。在YouTube上只需点击一下,戴着草帽一脸灿烂笑容的海蒂就会出现在面前。


“一向喜欢‘正面角色’的美国人看重的是海蒂积极的一面,” Wissmer补充说。“海蒂完全埋没了她的作者Johanna Spyri,并享誉全球。海蒂成为一个神话,甚至能与哈利·波特媲美。她的光芒已经将其作者完全置于阴影之中。”
 

估计今天只有少数人还认识Johanna Spyri,而她的小说却被翻译成50种语言出版,在圣经和《堂吉诃德》之后,《海蒂》是被翻译成最多语言的一本书。在瑞士格劳宾登州建立了一块名为“海蒂乐园”的旅游胜地,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海蒂的那种真实和简单的快乐。

父母双双去世后,海蒂不得不被送到格劳宾登州的一个山中牧场上与她的祖父一起生活。当她终于习惯了新的生活,也结交了新朋友,比如牧羊官彼得时,又不得不离开牧场。

原本应该负责抚养海蒂长大的姑姑,把海蒂接走,送到法兰克福的一个富人家庭中,陪伴这家12岁瘫痪女孩克拉拉。

海蒂很想家,在德国生活得不快乐。最后海蒂回到了瑞士祖父的身边。而海蒂的真诚和乐观感染了克拉拉,令她重新振作起来。

后来海蒂邀请克拉拉来到瑞士,并展示格劳宾登州牧场的生活。

1827年6月12日,这名瑞士女作家生于苏黎世州的Hirzel,原名Johanna Louise Heusser,父亲是一名医生,母亲是一名牧师的女儿。

Johanna在Hirzel上学,后来在苏黎世学习现代语言和钢琴。

年轻的Johanna非常喜欢读书,尤其喜欢歌德的书,她对母亲教导她的虔诚世界提出了质疑。

她在格劳宾登州的Jenins和Maienfeld度过了无数个夏天,这些地方后来都成为她小说《海蒂》中的场景。

1852年Johanna嫁给了苏黎世律师和后来的市长Bernhard Spyri,他们有一个儿子,1884年儿子去世。

儿子死后,Johanna将精力集中于写作和慈善事业,她出版了50本书,其中包括《海蒂》,这本书于1880年和1881年分两部完成。

1901年7月7日,Johanna Spyri在苏黎世去世,为纪念她去世100周年,发行了一枚纪念币。

(译自德文:杨旭东)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