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家庭是否在回归传统?
现代社会养育孩子的成本在增大,迫于幼儿园位置少收费高的现实,很多瑞士女性在生育后都选择留在家中照顾孩子,这是否是一种传统家庭的回归?
单亲、补丁(子女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同性恋家庭,现代社会也造就了现代家庭,在经历了特殊家庭结构造成的种种困难之后,回归传统是不是一种解决方式?
6月22日在伯尔尼Kursaal举办的瑞士联邦家庭问题会议上,围绕着瑞士家庭传统与现代这一话题,专家与学者进行了对话与讨论。
欧洲现代家庭状况
瑞士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比较保守,但在家庭构成及特点上,与欧洲也有类似之处。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研究所所长、社会学家Claude Martin主要谈到了法国的一些情况,与瑞士的状况近似:
首先是,出生率低。1964年,瑞士平均每位妇女生育2.7个孩子,该数值几乎是当今的2倍。在法国1945-1975年间,每位女性平均生育3名子女,90年代中期则只有1.7个。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便是,女性,甚至越来越多的男性选择避孕,不愿令事业与生育发生冲突。
其次是非婚生子女在增多。经历过性解放的欧洲人不愿再被束缚于婚姻之中,而且越来越高的离婚率也在提醒着人们:结婚有什么用,还不是要离。这导致“大肚新娘”在增多,很多子女都出现在父母婚礼的现场。当然,还有更多人选择做“不婚父母”。
与上一点相辅相成的便是:欧洲普遍离婚率的增高。2008年时,瑞士的离婚率就已高达48.4%。法国从60年代中期起,离婚率持续升高,从45-60年的9%,直升至2000年的近40%。到了2004年,平均每100对夫妻就有45对离异。以上两点要共同考量,因为离婚率只统计了法律上的离异数量,还有很多伴侣根本就没有履行婚姻手续。
另外欧洲人的寿命在增长、晚育现象普遍。所有这些原因导致人们印象中的“传统家庭”在逐渐消失,那种父母带着几个自己的孩子生活在自己的房子中的景象,可以说是难以寻觅了。
传统家庭
现代欧洲社会颠覆了“传统家庭”,有的家庭有一个父亲或一个母亲(单亲),有的家庭有两个父亲或两个母亲(同性恋家庭),而有的孩子则有两个父亲和两个母亲(补丁家庭)。
家还是那个“永远有人为你亮一盏灯的地方”,是有人帮你、倾听你的地方,是能为你提供安全和信任感、可以让你成为你自己的地方吗?
瑞士人民党面对现代家庭的困惑于2009年12月提出一项家庭动议,要求对留在家中照顾孩子的父母,同样给予税务减免。尽管该党施威茨州主席Judith Uebersax女士强调,这并不是间接地鼓励妇女回归家庭,但大多数人认为,这是一种妇女解放的倒退,因此台下略有嘘声。
Judith Uebersax女士育有3子,都没有送入幼儿园,自己亲手带大,她认为她难以胜任同时教育孩子还要工作的重任;而且父母应该成为孩子们的榜样,必须用心用时间才能做个好父母。
坏妈妈
瑞士社会普遍存在着一种偏见,就是如果母亲全职-每周工作5天,则被看作不是个好母亲-生了孩子,却没有时间给孩子。而这位母亲也会有所顾虑,甚至自问:我到底是不是一个好妈妈?这种心理也导致大多数母亲产后辞职或削减工作时间留在家中。
在圆桌讨论环节,包括Uebersax女士在内的5位政界、学术界人士被邀请上台,就自己的亲身体会谈起“家庭事务”问题。其中伯尔尼财政局长54岁的Urs Gasche先生,已于今年5月31日卸任,就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可以照顾家庭。
在7年内育有6子,且同样将他们亲手带大的前纳沙泰尔联邦院院长Michèle Berger-Wildhaber女士则认为,如今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很高,这耗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如今的年轻女孩子应该得到帮助,而不应该因家庭问题而被迫留在家中照顾孩子。
在战后直到70年代逐步形成的“男人挣面包、女人照顾家”的传统模式中,家庭型女人被“神话”了,她们被塑造成“男耕女织”留在家中享受天伦之乐幸福的模样,但终日守在家中、家庭开支捉襟见肘、家务繁多、孩子不听话等现实造成的她们的困苦却被掩藏在“幸福的传统家庭模式”的背后。
回归还是不回归,每个瑞士家庭都有自己的选择。但没有经历过女性解放的瑞士,其幼儿社会化设施与欧洲其他国家,特别是北欧相比很差,却的的确确是不容忽视的现实。
瑞士资讯swissinfo.ch,宋婷
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研究所所长、社会学家Claude Martin提到一个新概念:Yoyo族。
这里的Yoyo族与中国的“优悠族”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爱享受的一族。但Martin提出的青年一代Yoyo族是指年龄已接近成年,有独立带薪工作,但依然生活在父母的房屋中。
自90年代以来,因学业等原因,不少青年女性直到21岁、男性直到24岁仍处在父母的羽翼下。尽管这占10%的年轻人免费吃住在自己的父母家,但他们每天却只在父母的房屋中停留不到一半的时间。
他们时而搬入时而搬出父母的“祖屋”,这要视他们的经济状况而定。他们渴望自己的空间,却因经济原因,只得(不时)住在“妈妈牌”Hotel中。
有关方面已对此展开研究:为什么这些青年人的经济负担如此之重,以至于到了应该自立的时间,还不能离开父母。
新时代的母亲被称为千手观音。一只手要照顾孩子、一只手要做家务、一只手拿着电脑要工作,一只手举着球拍要做运动,还有一只要打手机和朋友保持联系。
与男性相比,女性要承担社会和家庭更多的双重责任,让女性重新“倒回”家中,是不现实、违背社会进步的。高消费的社会,仅靠一人工资甚至难以糊口。帮助女性解除后顾之忧,建立更多的社会化育儿设施;男性承担更多的家务才是女性及社会的进步。北欧就是很好的例子。
“上班就会牺牲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所以我宁愿抽出生命中的几年,和孩子在一起”。这种回归传统的所谓新女性主义,也可能是一种“伪女性主义”,它强调女性作为母亲的个人选择,而忽视了作为社会人女性自我实现的愿望。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