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汝拉州钟表城成为世界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将瑞士两座钟表古城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单。这两座汝拉地区的钟表城市是特殊工业化的代表,它们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是对瑞士9项世界文化遗产的补充。
继瑞士的全景列车和萨尔多纳环形地质结构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单之后,现在又有两个瑞士的景点被接纳为世界文化遗产。
六月的最后一个星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员会在西班牙的塞尔利亚(Sevilla)将一些地区纳入文化遗产名单,其中包括瑞士汝拉地区纳沙泰尔州的两座钟表名城。
那么这两座小城的特别之处在哪里呢?负责准备这座城市申请资料的Jean-Daniel Jeanneret说:“拉绍德封(La Chaux-de-Fonds)和勒洛克勒(Le Locle)是一个完整的工业时代的特殊产物。从18世纪末期至今,这两座城市一向以其城市的整体感、原始感和真实感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遗产名单,进一步证实了这两座城市的国际意义,它们是钟表工业的见证,”Jeanneret继续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一方面证实了其历史价值,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进一步保护纳沙泰尔的文化遗产。
表面之下
这两座小城虽然很不起眼,但是实际上却有着非同一般的历史价值。无论是街道、建筑和工厂,都是为满足当时日益兴起的钟表业而建。这反映了那个时代整个地区的特点。
Jeanneret说:“要想了解这两座城市的真正价值,必须用新奇的目光从细节上观察它们。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其内在的东西。比如说它们的建筑,非常注重采光及居住结构,还要与交通相匹配”。
除了这些理性因素之外,还有那种审美的主体感:“拉绍德封和勒洛克勒并不是像穆尔滕(Murten)、弗里堡或伯尔尼那样的历史城市。”
它们有完全不同的特点,它们百年来顺应着整个地区、整个国家甚至整个欧洲的发展。因此透过这两座城市的表面来看实质是十分重要的。
城市与工业相结合
为适应逐渐崛起的钟表业,拉绍德封和勒洛克勒在几十年之内从海拔1000米地区的村落发展成城市。 一成不变的气候条件、相对偏远的地理位置和原材料的不足,都未能阻挡这两座城市中的市民发展工业化的脚步。
虽然一眼看上去,城市的特征并不明显,但实际上其历史意义很大。这里的街道、楼房和工厂都是根据当时刚刚兴起的钟表工业的需要而建起来的。
相关内容
世界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汝拉就像美国
在19世纪的危机时代,这两座城市依然发展成为“独一无二的钟表城市”,这是卡尔·马克思对它们的评价。这两座城市的发展过程与美国类似,这里的民众也深具多文化性:许多意大利人被吸引到汝拉山区,并在这里找到工作。
拉绍德封和勒洛克勒在城市建设和社会领域都在进步。钟表业的兴起与文化和教育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当时汝拉地区的文化和教育都比其它地区发展迅速。
1973年的危机
但是从1973年开始,危机侵袭了钟表业,为这两座城市带来了重创。上千人失去了工作。因为公众设施的健全,使这两座城市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而成为某种特定工艺的权威中心。
现在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与所有这些优势是分不开的,比如经济和旅游上的意义也被考虑在内。
勒柯布西耶未被入选
纳沙泰尔州的这两座城市现在被成功选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单,但是另一座瑞士小城勒克布西耶(Le Corbusier)的申请资料却没有得到批准,有关这座城市的审批工作被延至2010年。
这份申请与阿根廷、德国、比利时、日本和瑞士的其他资料共同接受审理,勒克布西耶的资料中包括22座建筑,这些建筑将这座城市独具风格的创造性和多样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瑞士资讯(swissinfo.ch),Stefania Summermatter
2008年10月27日,瑞士将其参选文化遗产的候选材料递交给联合国21个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之一。
该委员会将选出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单的地区。
委员会的选择将于10月份在巴黎举行。
6月22-30日委员会在塞尔利亚召开第33届大会。
直至目前瑞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归入文化遗产的有:伯尔尼老城、圣加仑的Stiftsbezirk区,密云斯苔(Müstair)圣约翰的Benediktinerinnen修女院、贝林佐纳(Bellinzona)的城堡和城墙和今年新增加的拉沃葡萄园。
自然遗产有:少女峰-阿莱奇峰-比奇峰和提契诺州的圣纳扎罗山(Monte San Giorgio)。
阿尔布拉-贝尔尼纳(Albula-Bernina)雷蒂亚铁路成为文化遗产的申请正在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审理。
格拉鲁斯(Glarus)峭壁也正在申请成为世界自然遗产。
全世界共有851个联合国世界遗产,660个文化遗产和166个自然遗产。
其中25个既是文化又是自然遗产。
这些自然、文化遗产分别在141个国家中,意大利拥有最多联合国世界遗产。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