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设计在好莱坞
众所周知,好莱坞电影业是当今流行文化领域最重要的部分。但是,谁曾想到,瑞士,一个小国家,在过去的30年里对好莱坞电影有着如此大的影响力?
3月22日至4月5日,由中国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推出的“瑞士设计在好莱坞”展在逸飞楼一楼白空间进行,该展览就见证了这样一种巨大的影响力。
“瑞士设计在好莱坞”展览展示了11位瑞士重量级设计师、动画师、雕塑家或概念艺术家的工作。他们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对好莱坞的电影业有着重大的影响。
幕后电影艺术
《异形》、《泰坦尼克号》、《星球大战》、《黑客帝国》、《魔戒:王者归来》在国际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些大片背后的艺术家的名字,又有多少人了解他们的工作呢?
好莱坞梦工厂里的瑞士设计师有时也是跨界高手。他们可能是艺术家,可能是商业设计师-但是他们也常常身兼两职。瑞士创意工作者把看似矛盾对立的艺术和商业结合在一起,这也是贯穿该展的一大亮点。
在瑞士文化基金会的支持下,“瑞士设计在好莱坞”展览于2012年3月22日至4月5日在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展出。透过本次展览可窥见好莱坞电影制作行业里最扣人心弦的瑞士设计。好莱坞著名3D动画师克里斯坦‧洛瑞兹‧施尔与尼可拉斯‧伊霍夫,在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面向艺术和设计专业人士举办了精彩的讲座。
“瑞士设计在好莱坞”展览也为参观者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去深入了解电影的视觉设计,从最初的概念设计,到动画制作,再到最终的特效(渲染、接景等)。展览由35块展板和视听设备组成,帮助参观者更好地理解艺术家为电影业设计的作品,解释他们的技法以及灵感来源。
讲座
在3月22日展览开幕之际,著名的瑞士电影特效动画师克里斯坦‧洛瑞兹‧施尔,与尼可拉斯‧伊霍夫应邀向公众介绍了他们在好莱坞的工作。施尔会介绍他在好莱坞15年的从业经历,以及自己如何进入好莱坞“梦工厂”又如何跨界于电影、动画和游戏设计。
伊霍夫会介绍了他如何从跻身于电影工业变身为今天的自由艺术家,以及两者在创意和技术领域的共同点。
名人来访
克里斯坦·洛瑞兹·施尔(Christian Lorenz Scheurer)生于瑞士伯尔尼。在开始接受专业学科教育之前,他的童年多半是在各地旅行,从非洲南部的灌木丛到Seychelles岛。随后他进入了布鲁塞尔圣吕克高等艺术学院就读,并主修他最爱的科目:漫画艺术。
在布鲁塞尔参与多部电影制作后,他经历了一场被闪电击中的意外,使他了解到生命是如此短暂脆弱。之后,他决心移居好萊坞发展。夹着他的作品集,他敲开了著名特效公司Digital Domain的大门,在该公司的新媒体部作一名概念设计师。
不久以后,他就参与制作第一部好莱坞电影-《第五元素》。他合作过的电影还包括《泰坦尼克》(1997)、《黑客帝国》(1999)等。在参与制作电影《太空战士:最终幻想之灵魂深处》(2001)后,他转战电玩游戏世界。他主要致力于整体的概念设计(角色创造以及环境设计等),和数位场景的创作。同时也在《魔戒:王者归来》中担任艺术指导以及数位艺术设计等职务。目前,他的最新项目包括为以下电影作场景设计:《300:阿尔忒弥西亚之战》、新版《超人》、《雷神2》和中国题材的史诗巨作《长城》。
尼可拉斯·伊霍夫(Nicolas Imhof)于1971年生于瑞士维威。他毕业于洛桑高等艺术学院,之后,在米兰欧洲设计学院专供绘画设计,并于美国洛杉矶南加州大学攻读了艺术指导学位。
尼可拉斯的工作是为了将平面草图转化为视听作品,来塑造各种结构、场景、服饰、灯光等等所有可以构成宇宙世界的元素。他在美国的“韵彩特效工作室”担任多年的技术总监工作之后,2000年起开始独立工作。他在好莱坞的从业经验已有7年,先后参与了:《蝙蝠侠与罗宾》(1997)、《我不笨,我有话要说2:小猪进城去》(1998)、《神秘兵团》(1999)、《第六日/魔鬼复制人》(2000)、《哈里波特》(2001)、《星战启示录》(2001)、《复仇女神》(2002)、《史酷比》(2002)等创作。
瑞士文化基金会上海办公室于2010年10月成立,是瑞士文化基金会驻外联络办公室中最年轻的成员。
它旨在支持中瑞两国艺术家与机构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开展项目促进两国在文化领域内知识与经验的分享。
目前,瑞士文化基金会上海办公室开展的项目主要集中在瑞士当代艺术,其中包括视觉艺术、设计、建筑、音乐与舞蹈等众多领域。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