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宝丽来相机自拍的先锋艺术家
位于罗马的瑞士研究所首次在意大利为瑞士艺术家Hannah Villiger(1951-1997)举办了大型个展。这位艺术家在意大利生活工作多年。展览让人们能详细了解Villiger的艺术生涯。虽然这位艺术家通过宝丽来相机进行摄影创作,但她对自己的定位是雕塑家。
为了纪念1997年逝世的艺术家Hannah Villiger,位于罗马的瑞士文化机构瑞士罗马研究所(Istituto Svizzero)首次在意大利举行了名为“作品/雕塑”(Works/Sculptural)的大型展览。该展览将于 2021年6月27日闭幕。
此次展览为了解,或者更确切地说,为重新探索这位杰出艺术家的作品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会。
20世纪80年代,Hannah Villiger以其大画幅摄影而成名。这位艺术家的主要摄影对象是她自己的身体,她用宝丽来相机审视自己的身体,并创作出碎片化、部分抽象的身体图像。
该展览展示了这位艺术家所有创作阶段的作品,人们由此能对这位艺术家进行全面了解。此外,展览的另一侧重点是Hannah Villiger在瑞士罗马研究所工作期间的创作,这包括她的工作日志以及其他工作与研究材料。
由Gioia Dal Molin策划的展览还包含一本2021年夏天出版的著作,其中不仅有工作日志的照片,还收录了Elisabeth Bronfen,Gioia Dal Molin,Quinn Latimer以及Thomas Schmutz的文章。
卢塞恩的求学时光
在卢塞恩设计学院毕业后,Hannah Villiger奔赴罗马,并在奖学金到期后又多停留了一年,也就是直到1977年才离开。
那段时间对她的摄影语言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生活在被誉为“永恒之城”的罗马,让她不仅接触到了那里的文化领域,也从“贫穷艺术”(Arte Povera)这一艺术运动中收获了灵感。
那时,Villiger早已不是欧洲重要艺术活动上的陌生面孔。1975年秋,她与John Armleder、Martin Disler等其他几名瑞士艺术家一同代表瑞士参加了第9届巴黎双年展。
夺回身体话语权
Villiger最终在80年代形成了自己对摄影的兴趣。那时,她在宝丽来相机的即时性中找到了符合自己美学观点的终极维度与衡量标准。
这种艺术形式对她不尽如人意的健康状况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宝丽来相片的技术以及自动出片形式,为她省去了到实验室冲洗底片的繁琐行程。更重要的可能是:Villiger很满意拍摄内容能被如此迅速地作为视觉作品呈现出来–这正从反面体现了她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多变与脆弱。
拍摄时,她的身体成为了艺术自我探寻中享受特殊待遇的对象。她将一块铺在地上的白布当作自己的“舞台”,而在“舞台”上工作对Villiger来说几乎成了仪式一般的工作日程。在这座舞台上,身体的形态将经受一个蜕变的过程,相机与身体的距离最多只有一臂之遥。
这些实验完全符合当时的艺术潮流,即女性在历来由男性主导的自画像体裁上留下了自己的烙印。除Villiger外,Eleanor Antin,Ana Mendieta或Cindy Sherman也都是这方面可供参考的女性艺术家。
强势回归欧洲
1980至1990年间,欧洲境内重要的文化机构都展出过Hannah Villiger的作品,例如巴塞尔美术馆(1981年与1985年),巴黎的瑞士文化中心(1986年),巴塞尔的现代艺术博物馆(1988至1989年)以及法兰克福的艺术协会(1991年)。
相关内容
“瑞士博物馆必须更加女性化”
从艺术语言的角度看,她倾向于用极其碎片化、几乎抽象、激进的图像来让身体局部变得基本无法辨认。
Hannah Villiger生命中的最后几年是在巴黎度过的,她从1986年开始就住在那里。这一时期的标志性经历是她同另一名女艺术家一起代表瑞士出席1994年的第22届圣保罗双年展。那届艺术双年展是巴西历史上最受欢迎的双年展,共有70个国家参展,访问人数也创下历史纪录。
直到逝世,Hannah Villiger都没有停下自己艺术创作的脚步。虽然她的健康状况差强人意,还必须接受住院治疗,但Villiger在1997年春天时依然坚持制作她的宝丽来照片组。同年秋天,就在她刚回到瑞士几天后,她因心力衰竭病逝于阿尔高州。
创作历程一览
在瑞士罗马研究所的展览中,大画幅摄影之间还穿插着图样、笔记、档案以及素描,整个展览就像是一本巨大的日记,从整体叙事的角度向参观的人群述说着作品与记录间的等级关系。
展出作品的时间轴从1970年代的作品开始,最终由Villiger生命最后几年的两幅摄影作品(1996年与1995/97年创作)画上句号。代表着起点与终点的作品都被陈列在第一间展室,仿佛强调着展览本身循环、流动的结构一样。
相关内容
瑞士博物馆忽视女性艺术家
其余的展室陈列着一系列的绘画和速写,重现了这位艺术家的想象力与情史,也记录了那些她摆脱不掉的想法具备怎样的颠覆性潜力,以及这些念头如何逐步结合成更加成熟的实验。
雕塑式摄影
对身体的呈现无疑是这次作品展览的核心。不过依然有个别作品与该主题无关,例如位于第一展室的从露台看到的树(1984/85年作品),以及陈列于最后一间展室的“被遗弃的”宝丽来相片选集。
作为艺术家,Villiger作品中的一个根本元素是超越摄像的二维,集中表现摄影内容的第三维。她甚至将自己的作品定义为“雕塑”,正如展览标题所反映的那样。
身体如房间中扭曲的建筑、月球风光、丘陵与山谷般出现在她的照片中,这些形象在剖析其所代表的对象之余,还制造出一种思想上的中断。正是这种断裂,表达了这位艺术家想要重新夺回身体的诉求–一种有意识地从女性视角进行表达的历史诉求。
“通过不断的重复,我的身体变成了‘一个身体’”,这位艺术家如是说。这种对“分解”身体的痴迷代表了一种扩展身体本身、创造身体普遍性的意愿,这样的身体无法被识别,因此也就无法被占有。
(译自德文:王伯笛)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