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西学东渐的摩天大楼

水墨画中的高楼大厦 杨泳梁

“9·11”之前,摩天大楼是与美国纽约连在一起的,摩肩接踵、插入云霄的高楼产生于美国,象征着富有、繁荣和高度的城市化。可“9·11”过去十年,即使“自由塔”取代了“双子塔”,摩天大楼还是纽约的象征吗?

828米,目前全世界最高的大厦哈利法塔位于亚洲的迪拜;508米,多年来号称“世界第一高楼”的101大厦位于台北。据2010年统计,全世界十大摩天大楼中,亚洲占8座,中国6座,美国2座。

毫无疑问,摩天大楼的重心正逐渐在向亚洲转移,苏黎世设计博物馆举办的《摩天大楼-愿望与现实》(Hochhaus)展览也证明了这一点。该展览选取了纽约、伦敦、苏黎世、香港、上海等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分别剖析了摩天大楼在这些城市的发展和地位,并以摄影、居住、混搭、超级摩天大楼等补充单元勾勒出世界“水泥丛林”的全景。

欲与天公试比高

从传说中的天梯开始,到古埃及的金字塔,再到欧洲的碉堡塔楼,无论是出于对天空的向往,还是出于征战的实际意义,人类一直渴望将自己的建筑物修得高一些,更高一些。这似乎是一种不可遏制的追求“更高、更快、更准”、更好的向往。

“这里有一种强烈的代表意义:更高,也更接近天空;而且极目远眺,无论是民用还是商住,风景都会不错;还可以创造更多的空间,比如香港,弹丸之地,除了修建高层,没有别的选择,” 《摩天大楼-愿望与现实》(Hochhaus)的策展人Andres Janser说。

亚洲更注重摩天大楼的象征意义,无论是上海的金茂、台北的101,还是吉隆坡的双子、迪拜的哈利法,众多的高楼都在争做“世界第一”,从200米、300米、400米,最终到达800米,一方面,亚洲人口众多,人口密度大,因此城市不得不向高空发展;另一方面,亚洲城市也希望借高塔赢得知名度,改善城市形象。Janser在接受瑞士资讯记者swissinfo.ch电话采访时说。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自“9·11”事件发生后,投资商们似乎不愿再在纽约冒险,无论是民宅还是商用大厦,最近10年纽约市中心新的建筑亮点很少。当地的城市规划部门也收紧了控制,没有再批准建设新“地标”式的建筑。尽管曼哈顿依然是全世界摩天大楼密度最高的地区,但更多奇特、新颖的建筑物只被保留成了模型。

能够将模型变为现实的,是亚洲。比如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总部大楼,或当代万国城。亚洲人是不是比欧美人更爱摩天大楼?“我年初去上海的时候,发现很多艺术家也喜欢住在高层建筑里,视野可能好一些,而且摩天大楼的意象,好像更适合他们对生活的一种感觉。另外高层旋转餐厅也很受欢迎,”Janser说。

的确,高楼大厦在中国人的理解里,似乎是城市化和现代化的代言。“而且有很多人从乡村涌入城市,也需要城市向高层发展。高层住宅的设施一般都比较好,很多人都很满意,”Janser谈到。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目前亚洲也更能负担建造摩天大楼的巨额费用。

“在中国出现了一些批评,西方建筑师把在发达国家不能实现的建筑计划全部搬到亚洲来实施了,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面对记者的提问,哲学博士Janser先生说:“我看到了这个现实,但是不做批评。比如央视大楼等几个项目,还有鸟巢,出资方就是希望‘引人注目’,最后的效果也达到了,在西方建筑界很有名气。至于为什么是西方设计师中标,可能是因为他们对高层建筑这种设计形式更熟悉,所以更了解如何能够‘引人注目’”。

弊庐在郭外,素产唯田园

与在亚洲的大受欢迎相比,摩天大楼在欧洲受到的批评和控制较多。“高楼大厦在亚洲是大面积的;在欧洲是个例外,”编辑出版了展览同名书籍《摩天大楼-愿望与现实》的Janser先生谈到。无论是伦敦、伯尔尼还是苏黎世,除在市中心地区偶见几幢零星的商用摩天大楼以外,民用的高层建筑都是在城市边缘。尤其在瑞士,高楼大厦并不代表着舒适的城市生活,而是有着破坏地方自然景观,“人与人之间的隔绝”和“非自然”的况味。

苏黎世的“第一塔”(Prime Tower)今年5月封顶,这座36层的商用楼是瑞士最高的建筑,126米。现在它孤单地屹立于该市的中心,在盖着“白雪小帽”的群山环抱之下,依傍着苏黎世湖。它孤单的处境,暂时还不会得到很大改变。瑞士并不面临着人口膨胀、土地紧张的问题,而且对建筑物的高度和城市规划都有着严格的控制,因此摩天大楼屈指可数,高楼大厦在这里更象征着一种居住和工作的都市化。

现代欧洲人对“高度的追求”似乎不太热衷,如果有条件,他们宁愿在青山绿水边建幢别墅,孩子们可以肆意在草丛上玩耍,大人们喝喝酒、聊聊天,偶尔来个花园烧烤,这比从几百米的高处俯视天下更有吸引力。

在展览大厅,总有人驻足在Michael Wolf的摄影作品(见画廊)前,画面里是香港的某幢高层,房间密密麻麻,人的生存空间缩小成一个小小的格子,人这个个体显得集群化,渺小,无足轻重,如同可以替换的零件,重复着同样的程序。“就这样生活吗?家家都一样,”一个老太太在作品前端着眼镜仔细琢磨着,喃喃自语。

展览名称:《High-Rise,Idea and Reality》;

时间:2011年8月31日-2012年1月2日;

地点:

Museum für Gestaltung Zürich

Ausstellungsstrasse 60
CH-8005 Zürich

全世界有200米以上的高楼600幢;

300米以上的50幢。

这些高楼中的一半是在近10年之内建成的。

仅2010年一年,就有58幢200米以上的高楼和8幢300米高的摩天大楼建成。

2011年将有更多的高楼封顶,主要建筑地在迪拜和中国。

目前上海有高楼12000幢;80年代初只有120幢。

迪拜哈利法塔,高828米;

台北101在2004年竣工时是世界最高建筑物,高509米,有101层。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和金茂大厦,前者高492米,后者420米,高度分别位于世界第三和第九位。

香港环球贸易广场有118层,高484米,是世界第四高建筑物。

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双子塔均高452米,拥有88层,是世界第五高建筑物,也是最高的双塔建筑。

中国南京的紫峰大厦高450米。

芝加哥的威利斯大廈,西半球最高的摩天大楼,楼高442米。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